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3G人才跨国饥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 10: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晓艳

  北京报道

  在NEC(中国)已经做了近一年手机研发的马群(化名)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抉择:NEC在今年1月也成立了中国3G移动终端研发中心,现在还有许多职位虚位以待;与此同时,另外
让我们打过A有奖励分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网上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曙光双核服务器热销中
一家跨国公司新近成立3G研发中心,正大举招募人才,高薪高职位的诱惑让马群有些心动,马群发现自己突然“身价倍增”。

  到哪里招兵?

  “我们中国3G研发中心现在不到70人,除了从日本带过来的一些团队,大部分都是中国本地员工。”NEC3G产品计划部一高级经理告诉记者,原来计划招聘70个岗位,当时还特地召开了一个大型3G人才招聘会,但后来没有招满。“一方面我们在中国成立3G研发中心的时间不长,很多其他跨国公司都在我们之前成立了,3G方面的人才已经做了一些分流;另一方面既具有相关经验,又适合公司文化的人才还是相对较少。”

  早在2002年10月,诺基亚就在杭州建立了中国3G研发中心,主要进行用于3G网络的软件开发和平台技术研究,之后不断对该研发中心扩大规模和增加投资。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计划将杭州的3G研发中心人员在未来12-18个月内从180名增加到400名;诺基亚还计划在杭州建立一个3G研发测试中心。而4月,又在成都签署协议建立了第二个3G研发中心。

  朗讯设在南京的3G研发中心现在已经有超过300名工程师,此中心于2003年9月投资5000万美元所建,主要从事CDMA2000和W-CDMA等3G技术的研发,朗讯先后两次增资8000万美元和7000万美元。

  而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以及本土企业中兴、华为也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3G研发中心,大家争相招兵买马,3G人才一下子“洛阳纸贵”。

  “研发中心一直在扩充,还在不断招兵买马。”NEC该高级经理告诉记者,一是研发中心发展规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其他企业来“挖人”的准备。目前NEC的人才战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吸引公司以外的具有相关优秀经验的3G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和高校、研究院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后续人才。

  核心技术已经转移?

  NEC(中国)副总裁、3G产品业务计划总经理Holmes称,中国3G研发中心的初衷和目的是把之前NEC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3G研发中心的技术转移到中国,通过中国研发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手机终端产品,在核心技术转让之后,再立足中国为NEC全球3G终端发展搭建一个研发平台,为国际市场提供3G产品。

  Holmes对本报记者说,NEC具体转让到中国的3G核心技术包括三方面:一是手机芯片方面的技术,二是3G网络系统的应用和运作,三是手机软件方面的一些应用和协议。而他一再强调,中国的3G研发中心在NEC全球的研发中心的中地位非常重要,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以及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在中国3G研发中心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面对中国,更是面对全世界。

  Holmes对记者表示,研发中心成立4个月以来,3G终端的芯片、应用和协议三方面核心技术基本已经转移到了中国,虽然目前还在改进怎样让系统在现实中运作衔接得更好,但基本步骤已经完成,而且通过和信产部和几个运营商的接触,更加深了对中国3G市场的理解,为今后计划开发相应3G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NEC业务计划部高级经理王伟忠告诉记者,目前研发中心主要在进行中短期的3G技术研究,包括1年、2年直到5年之后可能出现的3G产品以及可能出现的技术点,研发中心成立4个月以来体现在产品上的成果,就是已经开发出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3G样机,正在运营商那里做测试。

  王伟忠表示,NEC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和中国有相似的亚洲文化,这一点和其他欧美手机终端企业相比具有优势,而且公司具有很长的研发历史,3G的核心技术早在海外就已经开发完成,结合这两点技术背景和文化背景,相信在中国3G市场上应该大有作为。

  “中国是一个需求多元化的国家,我们怎样开发出种类多样、符合中国人嗜好的产品是我们研发中心目前最大的问题。”Holmes告诉记者。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