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企业获准仅是开始 市场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7:52 中国电子报 | ||||||||||||
记者 连晓东撰写 连晓东 张自然 “2005年3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意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5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申请报告。”事隔一个多星期,这则最先公布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的信息似乎已经被业界消化,而另一方面,我国手机生产由审批制变核准制所引起的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则进入实质性阶段。
“本次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仅是第一批企业,今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出现,手机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增1100万产能仅是开始 据国家发改委的新闻通告,“此次核准的5家企业将年新增生产能力约1100万部”。而国家发改委参与手机核准的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1100万仅是根据各家申报统计的数字,还不包括以下两个潜在问题。 “首先,准进入者并非仅这五家,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企业获得核准”,这一信息与王秉科透露的正好吻合。据悉,除了前一阵陆续出现在媒体聚焦圈中的十几家申请核准企业外,其他向国家发改委或信息产业部方面咨询、汇报情况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换句话说,新增1100万产能仅是个开始。 “其次,这五家企业若干得好,也不仅仅是增加1100万的概念,很有可能一个企业就会增加上千万”。在首批获得核准的企业中,深圳华为、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虽然是牌照意义上的新进入者,但却个个经验丰富。华为在手机技术上有深厚的积累,其无线终端产品已在欧洲、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规模商用;奥克斯和江苏高通原来都有通过贴牌在国内销售手机的历史,前者有背靠奥克斯家电产品强大营销体系的优势,后者则更是由手机销售起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至于青岛海信和大连大显泛泰,虽然是新进入到GSM手机领域,但原来的优势迁移十分容易。 “我认为他们的实际产能还可能会大于这一数字。”王秉科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产销矛盾引发末位淘汰 然而,从近两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单纯的产能增加并不是个利好消息。 根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颁布的“2004年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分析报告”(见《中国电子报》2005年3月8日三版),2004年国内手机行业产量为2.3344亿部,是2001年0.8397亿部的3倍,说明产业规模大幅增长。但同时,产业增长率却大幅下降。已经从最高时期的150%下降到2004年的25.2%,这虽然符合一个行业不可能长时期高增长的发展规律,但也说明我国手机行业的发展空间在缩小,高利润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在这种大背景下,涌入大批新进入者意味着本已狭小的发展空间将迅速饱和,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竞争会十分惨烈。 “今后手机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将在手机行业生效,手机市场也会出现‘末位淘汰’,原来获得牌照的37家手机企业中竞争力不足的可能会在市场中消失。”王秉科说。在原有“手机俱乐部”成员一定的情况下,手机企业即便没有竞争力也可以找到生存之路——贴牌,核准制出台后,最先遭殃的必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曾经考虑过取消贴牌,但现在看来似乎没有必要,市场自己有能力解决。手机生产放开前,死的企业很少,随着核准制的出台,马上就会大量出现。”国家发改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毋庸置疑,整合和重组将是今年手机市场必然之势。前不久,普天集团已经正式公布整合其下诸多手机品牌。据悉,中国电子(CEC)集团也在考虑内部整合旗下桑菲、夏新、CECW等诸多品牌。 放眼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虽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作为直接竞争者的手机企业却对此事表示出了出乎意外的平淡。“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国际化的市场,实行手机核准制后,对于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的手机生产厂家而言,能否生存与发展,关键还是市场说了算。”接受记者采访的波导相关人士表示。 “手机核准制的实施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研发实力、创新能力、品牌、营销体系的企业来说会是致命性的打击,但对于我国整个手机行业来讲,影响并不大。”一位专家表示。虽然从国内市场看,面临着日益扩大的产能与逐渐缩小的市场容量之间的矛盾,但若将产供销关系放到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看,这一矛盾其实可以迎刃而解。 “不管是原有竞争者还是新进入者,我们的手机企业都要放眼国际市场,这样才能解决产能问题,国内市场也不会出现控制不住的非良性竞争。”国家发改委的这位人士提出他的忠告。 但是,进入国际市场远非想像中简单,可能会遇到包括政策壁垒在内的各种情况,我国手机出口中出现的专利费问题便是很好的例证。手机企业只有依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才有可能规避风险。“核心技术显然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全部,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品牌、掌控市场的能力、服务,甚至包括在适当时候及时调整变化的能力。”专家表示。从这个角度看来,除了市场拼杀,我国手机企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