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牌照发放现黑马 江苏高通成手机业新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0:4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建红 实习生 王建专 关于首批手机牌照发放的新闻赶在了愚人节批量出笼。让众多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的是,第一批取得手机牌照的5家企业中,江苏高通位列其中。这绝不是愚人节的笑话,此高通虽非彼高通(美国高通),但记者昨天采访此高通高层人士时得到肯定答复:高通的至少200万部“佳通”手机即将蓄势冲入2005年的国内外手机市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订单数已接近10
从卖手机到做手机 有着与美国高通一样的中文名的江苏高通此前委实名不见经传。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圈,不多的几条结果大部分是该公司的招聘启事。 记者不费周折就联系上了江苏高通老总杨志坚,而说服杨志坚接受采访却是费尽口舌也未成功,记者被推给了综合管理部经理岳伟。岳伟告诉记者,1968年出生的老总杨志坚是一位非常务实而又极其低调的人,虽然他学的是财会专业,但在手机市场上从卖手机到做手机,对手机行业已经有15年的深入研究。 据岳伟介绍,江苏高通于1999年成立,以手机销售为主,拥有400多个销售网点,渠道遍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是中信手机的省包和国包。近几年有了研发能力后先后与两家国内手机厂商合作生产手机(岳伟不愿称这种合作为“贴牌”,也不愿透露是哪两家手机厂商,记者之后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高通的两个贴牌厂商是中信和大显)。 岳伟说,高通拿手机牌照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刻意去追求,也没有随意放弃机会。即使这次拿不到手机牌照,高通的一切仍然按既定计划运作,因为市场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市场在,不管什么模式高通都会去做。 记者了解到,江苏高通目前在南京新港开发区有4条手机生产线,年产能150万部;投资1个亿的产业大楼将于8月份建成,届时生产线将扩至6条,年产能将达到500万部。 做足差异化,不打价格战 已有人士预测称,随着手机生产核准制的推行,手机行业必将引发一场价格血战。 据报道,此次获牌的奥克斯一直喊着要像卖白菜一样卖手机,而创维则是久经价格战的沙场老将,技术型的金立也宣称要将贴牌的成本回赠给消费者。有知名手机厂商对前景表示出担忧,希望能建立起一个行业价格同盟。有人预测,手机价格将暴跌100元至500元。 而新军江苏高通对价格战却没有丝毫兴趣。 记者昨天采访时被告知,高通的竞争优势始终是研发、销售及售后网络。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在500名左右,售后网络今年还将增加140多个。 就研发能力而言,高通目前在国产手机研发梯队中居于前十位,这还是比较保守的自我评价。全球总共10个手机研发平台,高通在其中4个平台(美国高通CDMA、美国ADI、中国台湾MTK、美国SKYWORKS)上做C、G两网手机终端的研发。 江苏高通有关人士称,行业竞争确实很激烈,手机厂商未来可能要更多地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去取得利润,因此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准相当重要。高通不打价格战。 手机生命力至少10至20年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此次核准的5家企业将新增手机生产能力1100万部,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手机产能将超过5亿部,占全球需求量的80%以上。 1999至2002年累计产销手机3亿部,实现销售收入3500亿元、利税455亿元,出口创汇140亿美元。2003年国内生产手机1.8亿部,出口9500万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出口创汇达74亿美元。2004年产量达到2.4亿部,出口1.46亿部。与此同时,国内自有品牌手机产销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至2002年国内自有品牌手机产销量达到4400万部,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200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发改委年初曾发出预警称,随着移动通信产业产能的快速增长,行业投资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企业产能快速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据分析,1999年至2002年国内手机销售利税率分别为12%、9%、8%和6%。2004年国内手机产能达到3亿部以上(产量为2.4亿部),降价竞争激烈,相当一部分手机生产企业身处亏损边缘。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有正常的因素,但更有投资增长过快、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热、国内一些手机生产企业研发和售后维修服务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人们普遍认为手机市场已经全面饱和的形势下,江苏高通仍然执着地去做专业的手机,生产厂家自有其底气和道理。记者昨天得到的答案显示,高通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高通有关人士称,公司团队对手机市场的分析比较充分,认为手机这个产品还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其旺盛的生命力至少在10至20年。道理其实也很明了简单,手机作为通讯终端,早已从最初的高档耐用品演变为使用周期不断缩短的时尚消费品。手机成了相机,电脑的操作系统做到手机上,加上即将来临的3G,产品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市场也就变大了。现在对这个行业作出饱和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有牌照不一定有空间? 国内手机行业目前出现了“围城”现象,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挤进来。 业内人士分析,有的企业有牌照但是实力不足或者准备工作不充分、基础工作不扎实,在竞争中会被慢慢淘汰,变为核准制后,这一进程会更快。这是因为,以前的牌照是稀缺资源,有的企业可以出卖牌照谋生,改为核准制度以后,牌照不再稀缺,生存的根基也就动摇了,这个阶段内功成为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 对于以前没有牌照通过借牌生产的企业而言,也不一定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为表面上看会节省贴牌的费用,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是否能保持固定的毛利率值得商榷。这一正一负,可能会抵消掉,甚至负大于正。中国每年手机的需求量在6000万至7000万只左右,手机行业整体产能已经超过两亿多,甚至更高。许多企业都在考虑往海外谋求发展,竞争已相当惨烈,这是市场驱动力带来的结果。 有关专家打了一个比方说明手机业的危险性:就像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车子多了时除了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提高警惕,首先要安全第一,并能在安全的基础上和其他人拉开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