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2004年财报:解读谁在动联通的奶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48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 刘欣 春天来了,运营商们的成绩单也不得不亮相于世人了。 3月24日,中国联通2004年度财务报表的披露,有如一场不大不小的沙尘暴,在中国股市掠过层层阴影。
在年报上,联通2004年的平淡表现一览无余,0.117元的每股收益比最初0.15元的市场预期相差甚远。不过,敏感的资本市场早已做好了准备,从3月9日至3月23日,中国联通的股价从3.25元跌至最低2.69元,跌幅达17.23%,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9.93%和上证50指数9.24%的跌幅。 作为后起运营商,联通并未如各方预料和政策期望的那样,顺理成章地踏上高速公路,而是在3G前夜令人担忧地走起了弯路。那么,2004年,是谁在动联通的奶酪?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对于充满变数的中国市场来说,仅仅一张联通的年报还不能说明问题。CDMA、GSM和小灵通的博弈长期存在且相互制约着,2004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来看看率先公布年报的中国移动,2004年其纯利润达到了420亿元,同比增长了18%,每股收益2.14元,公司用户总数达2.04亿户,市场占有率为64.3%。这张强势的年报不仅给了投资者以惊喜,更增强了股东的信心,年报公布当天,股票就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了2.61%。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3G时代WCDMA的良好预期,也给了业绩停滞不前的联通更大的压力。此外,尽管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尚未公布2004年度的业绩,但根据2004年小灵通和宽带业务的进一步推广来判断,至少中国电信决不会拿出一张令人大跌眼镜的成绩单。 国际资本市场公认,未来几年内,中国电信市场将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德勤公司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其统计的亚太地区500强之中,大陆和香港地区增长最快的是电信行业,17家上榜公司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653%。市场走向成熟,竞争也会愈演愈烈,3G正式来临之后,网络铺设和升级的成本将成为考验企业综合实力的难题,在这一点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赢得了肯定,中国联通则成了众人怀疑的对象。这种对未来竞争格局的预期,才是股东长期投资真正的心理障碍。 源于投机资本的炒作 几个月来,在不绝于耳的拆分重组传言面前,在形形色色的猜测和推理之中,中国联通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经过无休止的讨论和切磋,在3G之前,拆分这个全业务的、掌握GC两大王牌的运营商几乎已经成为众口一词。在资本市场上,任何空穴来风都能助长投机空间,何况是有理有据、有板有眼的消息来源。 所以,在公布年报之前,投机资本早已瞄准了联通。有投机性资金看中了拆分题材而对联通进行炒作,国资委将分拆联通并将之与网通合并的传言,让一些资金依照惯例,认为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分拆会给股价带来20%的溢价空间而投注中国联通。联通股价从而一度掀起九连阳的高潮。 因此,有证券界人士认为,联通的下挫正是一些短线资金暂时退出所致。但是,短期下挫仅仅是表面现象,在资本的浮躁背后,无法落实的拆分传言让真正的投资者也只能裹足不前了。 联通自身的矛盾 提到拆分传言,最近的一个焦点是,为什么联通会陷身于这般命运呢?其实,联通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表现才是决定性因素。 GSM和CDMA的矛盾几乎是无法解决的。2004年,GSM业务收入为415.2亿元,CDMA业务收入为220.0亿元。在联通整体策略中被冷落的GSM仍是联通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投入巨大的CDMA在用户数和利润增长都动力不足。8月份后CDMA用户的累计增长节奏放缓,月净增数递减;GSM的预付费用户增长则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逐月下降态势。 可以看出,兼顾两个网络,并且轻重缓急不分,让联通有些应接不暇,在第四季度,联通的惨淡经营尤为明显,每股收益还不足1分钱。 在2004年,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更多利润的矛盾,也通过联通的价格战而表现得极为尖锐。作为后进运营商,联通急于通过CDMA来占领市场,但却无法放弃GSM这个盈利的基本保障,某种意义上,2004年铺天盖地的价格战正是表现了这种躁动不安、急于求成的心态。扩大市场份额,有助于企业地位的提升,赢得政府的关注;而获取更多利润,则有助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能够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做大和做强本应相辅相成,却成为了一组矛盾,这正是因为联通自身结构不合理,从根本上说,企业效率的提升,需要通过机构改革来引导和促进。 2005年是中国通信业决定性的一年,也是运营商们成败输赢的一年。我们相信,认真总结和对待2004年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联通正确认识自己,也能让它在变化和调整之后尽快投入到下一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