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手机中国之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17:58 商务周刊 | ||||||||||||
手机对于一直在消费类产品市场不占优势的西门子而言意义特殊 □记者 刘丽娟 面对西门子中国公司的业绩, 1月7日冯必乐最后一次作为西门子总裁访华时,本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得不一遍遍回答是否准备把亏损
2004财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取得的订单金额为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销售额由301亿元人民币增至3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8%,但其手机业务却屡受重创。2004年8月,西门子召回9款65系列问题手机,截至2004年第3季度,西门子手机业务销售额为48.79亿欧元,产生1.52亿欧元亏损。冯必乐给出的解释是,全球手机市场价格战加剧,加之手机本身软件系统的漏洞,导致了60款新手机未能按时推出,对于整体手机业务赢利产生影响。 如何使手机业务尽快度过难关?冯必乐经常给出的答案是:“要么解决这些问题,要么出售掉,要么找个合作伙伴。” 2004年5月4日,西门子公司与波导公司签订了长期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协议涉及手机产品的主要内容为:西门子将全面支持波导采用其手机平台,而波导也将利用其在中国的3万多家经销店铺销售西门子手机。“波西联盟”曾一度被认为是西门子出售其手机业务的信号。不过冯必乐马上予以否认:“我们没有说要把手机部门卖给波导。”他强调,波导与西门子基于手机业务的合作仅仅限于渠道,波导担任了西门子手机在中国的销售总代理,与TCL和阿尔卡特的合资不同。 多年来,西门子一向擅长B2B业务,而在消费类产品市场并不占优势。在西门子历史上,零售市场业务的发展结果不是合资就是整体出售。业内人士认为,西门子在零售业务领域的失败并非在于技术,而是缺乏顺畅的销售渠道和面向大众的营销模式。2004年波导在手机市场第一次进入全球10大厂商排行,而西门子在补救手机软件系统缺陷的同时,也开始借助波导已经建立的销售渠道。 至少在目前看,西门子还是不愿放弃手机业务这个“鸡肋”。冯必乐甚至表示:2005年,西门子将加大对于手机业务的投入,将全球手机产量从1400万台生产能力提高至2000万台左右。 事实上,提高手机生产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强西门子市场冲击力。2004年10月,西门子移动集团(ICM)和西门子信息通讯网络集团(ICN)正式合并成立西门子通信集团。该通信集团使西门子成为继诺基亚、思科之后全球第三大通信产品提供商,销售额预期为170亿欧元。西门子已经在企业网络领域、宽带、GSM、GSM-R等产品占有竞争优势,如果加上手机业务,将形成完整的产品线。 西门子目前共有14个业务集团,在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等的业务领域,西门子以完整产品线、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著称。显然,西门子希望新合并的信息通讯网络集团具有同样的竞争优势。 业内普遍估计,2005年5月中国3G标准将公布,西门子在WCDMA以及TD-SCDMA领域已经获得进展,又是惟一提供3G UMTS两种移动技术的厂商。通信集团仍将是西门子的支柱产业,并将通过整合手机,在中国通信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但到目前为止,冯必乐并没有对手机业务推出新的市场拓展计划。在西门子手机业务继续亏损的情况下,摩托罗拉在2004年投入巨资重建销售渠道,重夺手机老大的地位,并为即将到来的3G市场做种种准备;而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四大业务集团也刚刚整合完毕,为2005年从企业网络和手机终端全线布局中国市场做准备。 1月27日,西门子年度股东大会即将召开。按照冯必乐的想法,到时西门子将会对手机业务有明确的决定。不过,冯必乐不再对于决策的结果具有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