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网通收购电盈股份属长期性战略投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5:02 新浪科技 | ||||||||||||
早晨,传来中国网通收购电盈股份交易成功的消息。在国内电信行业再次掀起新一轮重组呼声的时刻,网通的这一行动无疑给自己未来的地位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然而,在这场交易中,行业分析人士始终没有看好中国网通在这笔交易中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更多的人认为这是香港李氏家族惯用的伎俩,证券分析师甚至已经计算出该项交易给电盈带来的收益以及李泽楷套现的详细数目。
看到之前的这些分析,我不仅要问。既然网通收购电盈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还要坚持。难道网通那么多行业分析师都没有看到这些,难道网通的高层没有更深的目的。我想不是这样的。没有白做的投资,网通之所以要进行这样一场交易,是有自己的目的和更深层次的考虑的。用中国网通和香港李氏家族高层的话来说,这项交易属于长期性战略投资。我在这里一味的提到李氏家族,而很少提到电盈的直接对象李泽楷,最主要的是李嘉诚才是引导通信行业投资的头脑,李氏家族在战略性投资上属于一个整体,与中国网通的战略性投资只有李嘉诚才有这个实力。 而双方能够达成这项战略性交易的核心是中国的3G和中国庞大的电信市场。 对于网通而言,属于中国四大主流运营商的弱者。一旦这四家得到3G牌照,必将展开一场空前的竞争。而网通的综合竞争实力是最差的,必将处于竞争的劣势。而网通目前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缺口较大、固网运营持续下滑、对于移动通信的经营也非常欠缺。而小灵通业务虽然这几年用户数突飞猛进,但一直没有给网通带来利润。而且随着其它运营商不断降低资费,小灵通也是岌岌可危。而要解决小灵通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语音质量、信号差等),则必须继续加大投资,这与当初等着收钱的目的背道而驰。 可以说,中国网通在整体发展上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网通必须做出更多的战略性调整,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因此,网通首先必须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而今年网通在香港上市拉开了这一战略性调整的序幕。但是,依靠网通自身的竞争实力和上市主体,是很难让投资者轻易掏钱包的,必须找到几家有说服力的大型投资者介入。而此时,香港李嘉诚及其影响的一群财团正好成了最好的选择。李氏家族和围绕其周围的财团们不但资金雄厚,而且有着非常好的持续融资能力,完全可以让网通解决未来几年内的资金缺口。 对于电盈和其背后的和黄系而言,他们几乎迈向了全球任何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在全球3G市场几乎疯狂的投资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巨大的胃口。而就在他们的身边,一桥之隔的中国内地,恰恰是全球最有潜力的电信市场。而在这之前,李氏家族的房地产业已经在中国内陆赚了大笔的钱。而相比房地产而言,电信市场的巨大诱惑无疑让李氏家族更加眼红。 2004年恰恰是一个分界岭,电信外资准许进入国内市场,很多国外电信运营商也跃跃欲试。但是,深知内地经营之道的李氏家族清楚国内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进入。他们必须要寻找一个有潜力的合作伙伴,借力而入。而中国网通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网通缺乏资金,而李氏体系则是强势。网通的主营业务在中国北方,而广阔的南方市场恰恰是李氏家族羡慕而且可以触手可及的区域。中国网通拥有全国性骨干网络,李氏家族则可以顺利租借使用。而在经营上,李氏家族则看中了中国网通这群富有朝气,有创新性的管理班子。而网通为了遏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非常有必要或者说渴望在南方有一个自己的同盟军和他们打拼。 双方的合作无疑是一项多赢的合作。而相互入股则是当今最流行的进入方式。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中国网通在香港主板上市,受到香港李氏财团的强力支持,从而高价入市。时隔不久,网通入股电盈的行动进入实质性阶段,直至今天的交易完成。也就是说,中国网通和香港李氏家族的战略性调整已经初步完成。强捧网通上市和入股电盈只是双方合作的两步棋子,真正的好戏在后头。 而双方今后的目的很可能是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营南方业务。这样,网通集团无疑一下子成为一个可以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样的全国性经营实体。而更进一步的是,今后网通运营3G业务将受到李氏体系的强有力支持。和黄已经在全球运营3G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建网、业务、运营方面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双方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我非常看好双方今后的合作。 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今后的中国网通和香港李氏将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