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国际:20%国内手机厂商将被淘汰出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0:22 ChinaByte | ||||||||||||
文/易观国际 易观国际研究发现:2004年国内移动终端厂商份额显著下降,未来一年20%国内厂商将被淘汰出局,构建联合品牌将成为短期内拯救国内厂商的重要策略 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手机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7,330万部,其中G
易观国际基于在电信市场的多年积累,在进行了移动终端市场的大样本数据调研和对业内专业人士的深访后,发表了《移动终端和渠道年度报告》。报告对移动终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消费需求、供应链竞争状况、渠道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为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和渠道厂商等提供专业参考。 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2004年国内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明显,第四季度国内品牌在GSM手机市场的份额下降到40%,在CDMA手机市场的份额下降到30%。预计2005年国内手机品牌的份额将继续下降。 国产手机在2003年曾经占据移动终端市场半壁江山,分析师认为应该归功于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和主攻中低端市场。然而业绩的增长始终无法掩盖供应链不够完善和缺乏核心技术这两大短板,积蓄已久的问题在2004年开始爆发。 2004年,受银根紧缩的影响,不少国内生产厂商和渠道商资金链吃紧,而终端销量的下滑则意味着库存的增加,致使终端生产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抛货回笼资金。在同国产终端的竞争中,国外品牌开始变革渠道,将原来全国总代理的单一渠道模式扁平化,加大投入,覆盖各级城市。另一方面,国外品牌还借助手机连锁店和家电大卖场的渠道,采用直供模式扩大产品的渠道覆盖能力。国产移动终端在渠道方面独有的优势丧失殆尽。 当前国内终端企业的生产层次比较低,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较弱,2004上半年的核心元器件缺货危机,已经为国产厂商敲响了警钟。国内终端厂商通过与国际厂商的技术合作,利用资本运作等手段,建立联合品牌,将是国内厂商短期内弥补短板的有效方法。从长远来看,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才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