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终端摆脱价格战约束 市场细分凸现新趋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4:25 通信产业报 | ||||||||||||
作者:赛迪顾问 本报记者 晓瑜 在国内手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外手机企业由轻视到重视进而敌视最后学习,使得国内手机企业在产品外形设计和营销网络上的优势逐渐丧失。2004上半年国内手机企业上游零配件供货紧张、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和资金链不畅,导致企业竞争力明显下降,市场份额连续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国外手机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吸收优秀的本土渠道模式
国内手机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归根到底在于其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弱势,只有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都全面的企业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04年部分国内手机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发展之路。 在技术方面,国内手机企业选择了与国外手机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的方式。例如,2004年4月,TCL集团与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6月,波导与西门子移动签订手机合作协议。目前,国内外手机企业建立合作联盟,主要从事手机生产及销售业务,实现双方研发、分销、生产及零件采购等多方面合作。在品牌建设方面,国内手机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来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例如,5月TCL移动启动定位于时尚高端女性消费群体的“蒙宝欧”品牌;8月迪比特推出高端品牌“迪彼菲利”,同月南方高科针对高端手机及3G手机推出新品牌名称SOMO(索梦);与此同时,波导继续推出“多易随”品牌的智能手机。国内手机企业实施高端品牌策略,可以摆脱手机价格战的约束、缓减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