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年终评选:2004最具发展潜力企业10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50 通信世界 | ||||||||||||
有这样的一批企业,尽管它们不像爱立信、诺基亚、华为那样赫赫有名,但是它们专注于某一领域,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它们富于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是冉冉生起的希望之星。 大连环宇:3G领域异军突起 主营业务和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固定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
入选原因:集团自主开发了基于IP网络技术、支持cdma2000无线接口的复合移动通信系统CMT。 3G牌照颁发前夜,各制造商无不铆足了劲,争取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无论是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和测试,还是近来和3G有关的通信展会,在众多国际和国内大牌企业之中都活跃着一个新鲜的面孔——大连环宇。 大连环宇集团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较早进行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研究开发的专业化通信产品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涵盖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领域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集团下属企业有大连环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环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利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全利通(南非)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环宇置业有限公司和大连环宇女排俱乐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通信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3G无疑是目前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而全IP移动通信核心网交换技术则是3G增强型标准的核心内容。早在1999年,大连环宇集团就开始自主开发基于IP网络技术、首先支持cdma2000无线接口的复合移动通信系统CMT,研发取得了成功,并于2003年4月通过了国家无线设备型号核准。之后,环宇集团的CMT凭借其独特的网络创新特色入选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中通过了所有必选项目,在参评的9家厂商中(国外5家,国内4家)名列前茅,CMT被允许转入产业化阶段;2004年4月~8月CMT参加第二阶段外场试验和测试,通过了无线覆盖、切换、容量、网络性能、计费、网管维护、互联互通等全部关键性测试,其高集成度和优异的系统性能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2003年12月,环宇集团还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要求和部署,在上海建设了10个基站规模的试商用3G网络。事实证明,CMT系统研究起点高,设计新颖,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体系结构有重大创新,符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环宇集团在CMT产业化进程上以及终端核心模块的规模化应用上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与之配套建设的二期厂房、研发中心以及实验室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上亿元。在2004年10月份召开的国际通信展上,环宇集团以现场演示、展示的方式展现了CMT技术及其相关应用、下一代网络宽带接入设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与上几届展会相比,环宇集团今年的展示更强调3G技术的实际商用以及行业性解决方案。 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环宇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辽宁省知名商标”,环宇通信、环宇网络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环宇集团以“严格管理、预防为主、服务至上、持续改进”为质量方针,坚持以优质的产品服务于客户。 环宇集团地处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的大连,董事长周全利把环宇集团定位为崛起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谈起集团的未来,他希望不断提升集团的综合实力, “在3G时代到来之后,通过集团的努力,为大连乃至东北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周全利董事长的目标无不透露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坚信,环宇集团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文/舒文琼) 大唐移动:标准成就未来 入选原因:大唐移动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如果2005年3G启动,大唐移动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公司总部坐落在北京,同时在西安和上海设立了分、子公司。 谈起大唐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凭借大唐集团在移动通信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多年的技术探索,大唐代表我国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并被国际电信联盟所接纳,该标准正在大唐移动的全力推动下,向着大规模产业化和成功商用积极推进。 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由于采用了智能天线、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接力切换、联合检测等代表国际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与其他国际标准相比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TD-SCDMA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建网成本低,其上下行链路非对称的数据传输特点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领域技术的演进方向;基于技术上的领先和独特的工作原理,TD-SCDMA系统将极大地保护运营商利益并减少投资成本;面对以多媒体应用和数据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TD-SCDMA为全世界的使用者提供了更新、更好的选择;作为通信领域战略竞争的制高点,TD-SCDMA的国家技术创新意义和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它将使我国通信产业彻底扭转跟踪、模仿和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中国由通信大国变为通信强国的理想将不再遥远。作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通信产业,TD-SCDMA将全面带动中国软件、半导体、仪器仪表、芯片、电子元器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业的群体突破,TD-SCDMA的综合经济和社会价值,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作为通信标准的意义。作为战略型产业原始创新型技术,TD-SCDMA将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乃至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大唐移动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国政府、运营商和合作伙伴的共同支持下,目前,TD-SCDMA的产业已经成熟。秉承“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产业,以产业铸造多赢”的产业推动理念,大唐移动积极地与合作伙伴分享其在3G领域的技术积累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技术授权与开发合作。目前,从标准到技术、从系统到终端、从芯片到仪器仪表等,TD-SCDMA已经形成了国际化的合作格局和多厂商的供货环境。 2002年10月,中国信息产业部为TD-SCDMA分配了155兆非对称频段,此后,共计14家知名通信企业投身于TD-SCDMA产业联盟,TD-SCDMA作为国际标准所聚集的产业能量已经清晰可见。 2004年,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的3G MTNet外场试验中,TD-SCDMA成为惟一一个被中国六大运营商同时要求测试的3G标准。同年11月,3G MTNet外场试验结果公布,TD-SCDMA顺利通过试验,充分证明了TD-SCDMA具备独立组网的应用能力。 2004年10月,大唐移动以“TD-SCDMA产品型企业”的形象参加2004年国际通信展并成为整个展会的亮点。在开展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国家中央领导人,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等数十位领导人莅临大唐移动展台,对大唐移动在推动TD-SCDMA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年11月,大唐移动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投资2.5亿元人民币促进TD-SCDMA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展。此次合作在TD-SCDMA产业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5年2季度,大唐移动TD-SCDMA系统及终端将实现商用化。 随着TD-SCDMA商用化进展的加快,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TD-SCDMA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成功已经不可逆转! 烽火网络:FTTH领域潜力巨大 主营业务和产品: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EPON、城域网波分复用(CWDM)设备、EOS等。 入选原因: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烽火网络)在2004年度对推动FTTH产业发展做出巨大努力并显示出强大竞争潜力。FTTH在本年度通信展中被公认为三大看点之一,昭示出下一代宽带产业的巨大前景。烽火网络拥有光领域的技术优势,是国内FTTH的首倡者和主力推动者,这些构成了烽火网络在FTTH领域不容忽视的竞争潜力。 在网络设备领域,烽火网络的市场销售仍然保持着50%的增长速度,显示出良性发展的趋势。目前该公司交换机、路由器产品已经成为国内运营商的主流应用产品,同时2004年烽火网络被国家确认为软件企业,基于以上网络设备的相关软件研发和销售已经获得规模发展。 2004年中国FTTH建设的各种条件已经日趋成熟,作为国内FTTH的最早推动者,烽火网络抓住时机大力倡导FTTH技术,在国内掀起了FTTH的建设高潮。在2004年国际通信展上,FTTH作为三大热点技术受到业界人士的重点关注。烽火网络是国内FTTH的技术领先者,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4年2月,烽火网络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基于千兆以太网宽带无源光网络技术”,成功通过国家863专家组的严格测试和验收,目前千兆EPON系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参与了国内多家运营商的测试选型。 目前,烽火网络已经在中国光谷开通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实质性FTTH工程,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三网合一”FTTH示范工程。在成都,烽火网络也开通了相关工程,对FTTH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有力的探讨。 烽火网络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城域网和接入网设备及其解决方案。拥有F-engine和Freelink两个产品品牌,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EPON、城域网波分复用(CWDM)设备、EOS等共十多个系列。烽火网络目前已经是电信行业主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是国内首倡和主力推动FTTH产业发展的厂商。 烽火网络拥有三项国际标准ITU-X.85、X.86 和X.87以及十几项国际、国内专利技术,体现出烽火网络强大的技术实力以上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该公司的产品中。与此同时,烽火网络还以提供知识产权的形式开发IP核心级芯片,形成了企业丰富的产品架构,营造出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产品上实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策略。 2004年,烽火网络开始实施“根植电信、奠定主流”的策略,以达成其在两年内取得业界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地位的目标。这个策略的主要内容是迅速充实路由器和交换机产品线,提升其在电信市场的份额,以电信级品质的主流网络设备扩张至全市场,成为国内市场(含运营商市场、政务市场、企业网市场)的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为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先后推出了包括多业务高端路由器R8000、路由交换机S4000在内的多款网络产品,使其主流产品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并已在山东、浙江、广西、湖北、河北、辽宁、四川、吉林、等省获规模应用。公司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及网络接口卡核心芯片开发”和“城域多业务环(MSR)”的研发,并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目前已经获得专家初验。(文/张南) 格林威尔:环网伴侣 星网专家 主营业务和产品:传输接入类产品,如PDH、SDH、TRA、MST(综合业务复用设备)、DXC(交叉连接设备);数据宽带类产品,如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MC(光纤收发器);边缘网大客户多业务接入解决方案。 入选原因:瞄准边缘网络市场,依据星网和环网相结合的理念,推出了系列解决方案,获得了成功。 通信制造市场是我国通信领域开放最早,也是目前竞争最为充分的市场。除了我们熟知的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制造商以及华为、中兴等国内大牌制造商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通信企业,这些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具有11年历史的格林威尔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边缘网光传输和综合接入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和营销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格林威尔把自己定位为通信领域的小型公司,制定了“成为国内出色的边缘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目标,其生存之道是:避开竞争激烈的核心网络,专注于边缘网络市场,以务实的态度研究需求,探索应用并不断创新,争取在边缘网络市场获得领先地位。其中,边缘网络是指相对于核心网络而言的从运营商端局到达大用户之间的网络。 为此,2003年,格林威尔启动了一项名为“环网伴侣”的星网打造计划,并取得了巨大成功,2003年,在上海有近300个星网、超过2500端口的光口数量以及统一的网管监控投入运行。2004年3月,格林威尔再接再厉,推出了MSAP多业务专线接入平台,该平台是格林威尔专为运营商的大用户接入业务量身定做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应对接入大用户最后一段的复杂网络环境和设备缺乏统一管理标准的局面。MSAP一经推出就捷报频传,在2004年上半年各运营商的招标选型和销售中,格林威尔的MSAP先后中标辽宁通信、江苏通信、江苏铁通、湖北电信、黑龙江电信、云南通信等众多项目。 格林威尔还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初。成立11年来,格林威尔连续10年盈利,其中9年业绩实现增长,共为中国的电信网络建设提供了约15万对光口,为电信运营商和专网客户开通了约1500个工程,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约25万颗芯片,为国家缴纳了约5600万税款,创造了300多个就业机会和成长空间,回报员工4500万薪酬和福利…… 格林威尔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0项,其中8项为发明专利,两项为实用新型专利。格林威尔连续两年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年度优秀新技术企业”称号,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格林威尔还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先后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此外,格林威尔还掌握EPON核心技术,2004年2月,格林威尔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863重大课题——“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纤网络系统”通过了863验收专家组验收,并获得了最高评价,之后,格林威尔在国内同行中首先开通了数个EPON实验局。 从最初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到现在的边缘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长中的格林威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谈到对公司定位的理解,格林威尔总裁顾小锋表示,由于资源所限,公司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但是在细分市场中公司要做得最优,否则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近来公司在边缘网络市场频频发力,除了推出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外,公司还在2004年国际通信展、新加坡国际通信展、韩国釜山国际通信展中展示了公司的产品和形象,2005年,公司计划再开拓七大类产品线。专注于边缘网络的格林威尔在细分市场上的领先优势日益突出。(文/舒文琼) 海信通信:国产CDMA手机第一品牌 入选原因:海信的CDMA手机款式多、性能稳定、功能完善,成为不折不扣的国产CDMA手机第一品牌。 作为海信集团3C产业结构中的一大板块,从2001年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到2003年推出国内第一款内置31万像素、全面支持“彩e”的CDMA 1X手机上市,从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到成为国内首家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商并顺利通过信息产业部的3G终端测试,海信通信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后,已完全具备了自主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台,并于2002年8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海信通信已先后有十余款产品投放市场,海信CDMA手机更以稳定的质量、完备的功能、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在业界和消费者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海信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国产CDMA手机第一品牌。 秉承海信集团公司“技术立企”的发展理念,作为海信集团投资建立的控股子公司,自2001年5月10日成立以来,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在手机研发上累计投入已达7亿元,先后自主研发并批量上市十几款性能优异的CDMA 1X手机,涵盖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支持“联通无限”的全部数据业务,其目标直指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一直占据主流的国外品牌。 2004年对于海信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上半年,在国产手机整体销售不佳的情况下,海信CDMA手机一支独秀,连续几个月逆市上扬,到2004年9月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2.6%,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外品牌,其中海信C389手机成为增长最快和最畅销的CDMA手机型号。今年7月份,海信C389、C668两款新品手机一次性获得中国联通40多万部集中采购。2004年也是海信海外佳音频传的一年,有统计显示,今年3~10月海信已经实现手机出口十几万部,海信手机已经开始获得国外运营商和经销商的青睐,尤其可喜的是海信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高端产品也开始出口。 在2004年10月份举行的第六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最早提供3G手机参加国家3G网络测试的国内企业,海信3G手机隆重登场,接受来自海内外业界人士的观摩。海信通信高层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海信在3G终端的自主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会继续在3G终端的产品开发上加速,为即将到来的3G市场提供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 近日海信又传来喜讯,国内第一款基于CDMA网络的PTT可商用手机在海信诞生。 本次海信推出的C网第一款PTT商用手机除了具备PTT功能外,还配置了65536色TFT真彩大屏幕显示、内置31万像素摄像头,三级变焦、大容量英汉词典等,并且可支持中国联通的众多增值业务。目前海信的PTT手机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现网试验,在国内开通的C网PTT试验网中,海信是惟一一家提供测试手机的企业。在国外,海信PTT手机也得到了众多运营商的一致好评,许多运营商表示了积极的合作意向。 海信通信推出手机的频率很快,平均两个月就有一部新品上市,产品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所有熟悉海信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百分百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手机厂商,没有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就不可能有这样强大的推陈出新的能力,研发的优势始终是其决胜市场的利器。海信方面宣称,2004年海信将加大研发力度,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努力提高时尚化、个性化新品的推出速度,达到平均每月一部,以保持其在国产CDMA手机市场的领先优势。 (文/乐宁) 朗科:2004年的无线黑马 主营业务和产品:移动存储、数码产品、无线数据产品及其解决方案。 入选原因:在无线局域网和广域网领域异军突起,市场前景看好。 如果说2004年的无线市场波澜不惊的话,那么至少有一个公司值得一提并堪称“黑马”。从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到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均首次大规模布置无线局域网;从GPRS无线上网卡到基于联通CDMA1X网络的USB无线上网卡的全面热销,这其中都一直活跃着一个业界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说它熟悉,是因为该公司早在起诉华旗及日本索尼(SONY)公司侵犯其闪存盘发明专利权的两场官司中就声名远播;说它陌生,是因为该公司是今年,准确地说是近两年才正式进军无线数据市场。 朗科(Netac)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是由两名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仅30万元,但到了2002年,该公司销售额就已经突破2亿元,2003年销售额接近5亿元,其中出口额接近1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正如人们所知,朗科公司对自主技术的开发极为重视。在其2004年新推出的多款重点产品上无不闪耀着“原创技术”的光辉。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基于802.11g 协议(兼容802.11b协议)的朗科无线宽带网关交换机的推出。该产品不仅可以实现54Mbit/s的无线数据传输率,还在全球首次成功集成了无线AP、网关、路由器、防火墙、ADSL Modem、4口以太交换机的众多功能,将无线组网的工程时间从原来以小时计缩短到数分钟以内。据悉,前所未有的高集成度与最新的802.11g 协议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就连无线数据领域的老大哥——远在美国的朗讯科技也惊叹不已。此外,朗科公司今年还推出了国内首款CardBus高速无线网卡,它采用最新的CardBus接口,即PCMCIA PC卡的32位版。 国际领先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终端不仅让朗科公司在无线数据领域一举成名,还借此成功角逐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与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会的无线局域网项目建设,其势如破竹的发展势头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2004年中国的一匹“无线黑马”。 如果说在无线局域网终端产品领域朗科公司完成了漂亮的布局,那么在无线广域网领域朗科公司今年则堪称成绩喜人。除了成功推出GPRS无线上网卡之外,朗科公司还追随中国联通的步伐,于今年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基于CDMA 1X网络的USB无线上网卡优信通,它也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基于CDMA 1X网络的无线上网卡,获得了中国联通的高度赞赏,并在5·17世界电信日的多个城市的采购项目中中标入围。 目前朗科公司员工数量已经达到300多人,研发、营销与制造大约各占1/3。在研发人员中,除了拥有来自美国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的博士,及来自美国及新加坡的多名芯片设计高手作为技术骨干,90%以上的人员均为本科毕业。高素质的科学的人才结构为朗科公司的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朗科公司以平均每天一项的速度申请专利,目前累计已经申请了一百多项专利,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的发明专利有五项。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不仅为市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也为朗科公司创造了多项专利,为朗科公司在无线数据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成为全球领先的移动存储及无线数据厂商”是朗科公司的终级发展目标。为此,朗科公司在年初就制定了“固守存储、崛起数码、发力无线”的大政方针。从目前的现状看来,朗科公司在无线数据领域崭露头角的目标基本实现。2005年,极富创造力的朗科公司是否会制定“崛起无线”的计划?让我们拭目以待!(文/郑宏)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半导体专家 主要产品和业务:瑞萨科技以MCU(微控制器)为主,为客户提供系统LSI(液晶电视信号处理集成芯片)、闪存、模拟IC以及单块芯片等,同时,就各种产品配合产业链各环节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入选原因:成立于2004年7月1日的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注:瑞萨科技(Renesas Technology Corp)是综合性电机生产企业日立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的两个半导体部门合并,于2003年4月1日成立的世界顶级的半导体专业生产企业。成立于2004年7月1日的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将遍布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十几家分支机构将统一纳入新公司的统一管理。) 瑞萨以移动通信、数码家电、汽车电子为主要的开发市场,其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涵盖与上述三个领域相关的所有硬软件产品的全方位开发,二是在更广泛领域给予技术支持的通用半导体和ASSP业务。在瑞萨科技的众多产品中,MCU堪称其强项,世界占用率排名第一;瑞萨拥有高通用性的4~8bit的低端微处理器、基于小型PKG高性能的16bit的8C/Tiny微处理器、基于RISC高性能的32bit的微处理器等一系列丰富产品;针对当前宽带应用的普及,瑞萨提供高通用性移动通信应用程序、高能放大器、彩色手机所用的LCD驱动、适用于移动器材的AG-AND 闪存存储器等特殊应用的产品;瑞萨的产品线还涉及汽车电子方面,从车载音频、安全气囊等车体系统到导航等车载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瑞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瑞萨科技堪称半导体领域专家,排名位居世界前列。在半导体生产方面,瑞萨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和见解。随着SoC集成性能的规模扩大,半导体厂商必须从只提供旧有的硬件型产品,发展到提供包括软件在内的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然而,融合复杂技术的3C产品将半导体厂家、机器制造商的界限变得模糊。瑞萨顺应3C时代需求,提出了包含发明同技术结合、生产过程同设计结合、广泛的硬件产品同多种IP相结合的综合工艺科技设计制造的商业运作模式,显示了瑞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独创性和领先性。 2004年,瑞萨科技通过新品推出、业务宣传、形象推介等已经在通信领域崭露头角。SH-Mobile(快捷的手机多媒体处理器)是瑞萨的拳头产品之一,2004年,瑞萨推陈出新,推出最新产品SH-Mobile3,该产品在功耗、DSP像素等方面全面改进,使SH-Mobile技术趋于完美,据悉,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经被全世界100多种移动电话所启用。2004年,瑞萨还参加了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展、2004亚洲IA产业发展论坛、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全面展示了公司产品和形象。 回顾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仓节生认为,2003年瑞萨科技的成立开创了独特的企业文化,2004年,瑞萨科技进入飞速发展期,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其重要标志,它的成立作为瑞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合了瑞萨在中国的各项事业;另外,2004年,瑞萨的数据宽带和应用技术获得了NTT DoCoMo的认可,并进行合作开发;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销售额和产品数量的增加,瑞萨的企业信赖度大大提升,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展望未来,瑞萨在中国的发展前途不可估量。瑞萨认为中国是其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为此成立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实现对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技术支持等事业进行统一协调以及致力于对于整个中国市场战略的企划和管理,由此可见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战略地位。小仓节生认为,瑞萨今后的目标是成为在中国市场值得信赖的优秀的企业,而瑞萨全体上下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坚持不懈地稳步前进。(文/舒文琼) 思特奇:誓执运营支撑之牛耳 主营业务和产品:面向电信服务领域提供各种支撑系统和平台,如BOSS系统、商业智能系统、增值业务平台、电信新业务系统等。 入选原因:在其BOSS系统拥有多个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2004年,思特奇加强了i-BOSS V1.8的宣传攻势,该系统完全符合中国移动BOSS1.5规范。 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对外公布我国移动用户突破3亿大关。3亿的数字一方面说明我国移动通信发展之神速,另一方面也对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用户提供分文不差的话费帐单,如何与其他运营商进行准确无误的网间结算,更优秀的电信运营支撑服务呼之欲出,而思特奇正是这一领域一颗熠熠闪烁的明星。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它的周围已经笼罩了层层光环:国家规划布局内108家重点扶持的软件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秀企业、北京市科技之光信用企业……公司还有30种软件产品荣获北京软件产品证书。 成立九年来,思特奇在不断探索、发展的历程中,与众多运营商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它的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拥有了多个成功案例,其BOSS系统在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的多个省市都获得成功应用,四川网通和天津网通也采用了思特奇的电信服务系统。更令人注目的是,200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集团内部运营系统进行综合考评,其中黑龙江、吉林、四川、山西等省的移动通信公司表现突出,成绩遥遥领先,而这些公司均采用了思特奇的电信服务系统。中国移动的评价使得思特奇在电信运营服务方面的地位迅速提升! 尽管3G牌照尚未发放,但思特奇早在2003年就未雨绸缪推出了面向3G的新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ST-iBOSS v1.8),该系统参考最新的eTOM设计思想,能够全面实现并满足运营商最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规范的要求,为CRM的功能扩展和增加奠定了基础,实现对数据业务、智能网业务、集团客户业务、SP业务等全业务的支撑及处理,灵活支持3G业务的开展。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全面符合中国移动的BOSS1.5规范。 2004年,思特奇公司获得了一系列殊荣。2004年3月11日,在“2004年中国通信市场年会”上,思特奇荣获“2003年度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年度最具竞争力企业”称号;作为TMF会员,思特奇参加TMF2004年会,融入了国际先进技术队伍,提升了产品国际化水平 。2004年6月初,“2004中国国际电信计费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思特奇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厂商的一致赞许。公司业务收入近年来也稳步增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收入分别为9000万元、10000万元和11000万元。 2004年进入尾声的时候,思特奇公司的一个举动轰动了业内外。12月1日,神州数码与思特奇共同宣布,将合资成立一家名为神州数码思特奇的新公司,新公司将专注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软件方面的服务,并为中国3G时代到来后可能涌现的各种软件商机做好切实的准备。神州数码总裁兼CEO郭为和思特奇总裁吴飞舟共同表示,神州数码与思特奇的合作能够聚合双方优势,直接提升新公司在电信行业IT服务领域竞争力,更好地为电信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吴飞舟还表示,联合之后,合资公司仅仅在中国移动方面就几乎可以达到8000万到1亿元左右的订单,其规模可以与亚信相抗衡。 思特奇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充满朝气的员工队伍。现有员工300多人,其中90%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50%为博士、硕士、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开发人员达280人,占公司员工65%。有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思特奇公司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惊喜和辉煌。(文/舒文琼) 展讯通信:“中国芯”彰显实力 主营业务和产品:2G/2.5G/3G基带芯片、2G/2.5G/3G协议栈软件、软件开发平台、场地调试软件工具、生产测试软件工具、无线通信模块、手机电路参考设计等。 入选原因:2002年,展讯通信推出我国首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GSM/GPRS(2G/2.5G)核心处理芯片,2004年,展讯再接再厉,研发成功了世界首颗TD-SCDMA/GRPS/GSM(2G/2.5G/3G)双模多频核心芯片。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国留学生创建的高科技公司,于2001年7月在中国上海、美国硅谷成立,同时在北京、台北设有研发中心。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主要从事新一代无线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与销售,运用创新的软硬件架构和设计方法,为无线通信终端厂商、设计公司提供可快速市场化的无线终端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展讯的GSM/GPRS(2G/2.5G)基带芯片、协议栈软件、无线通信模块、手机电路参考设计等产品都通过了国际FTA和国家CTA的标准认证并已量产。展讯与波导、夏新、TCL等国内各手机制造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03下半年公司产品投产以来已销售芯片22万多块,销售额达1.46亿元,在无线桌面电话市场占有率达56%。 展讯在2002年推出的GSM/GPRS(2G/2.5G)无线通信专用基带芯片和协议栈软件是展讯自主研发,也是我国首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芯片和软件。为了支持中国自己的3G标准,2004年4月展讯研发成功世界首颗TD-SCDMA/GRPS/GSM (2G/2.5G/3G)双模多频核心芯片, 该芯片将提供与所有GSM/GPRS/TD-SCDMA网络兼容的、双模式的完整方案,它包括了SC8800终端基带调制解调器专用电路芯片和相关软件,可提供语音及高速数据传输功能,支持384 kbit/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为终端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提供了GSM、GPRS、WCDMA 和 TD-SCDMA完整的解决方案。该芯片采用0.18um CMOS技术以及280脚 LFBGA的封装方式,将成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集成度最高和功耗最小的芯片。 据悉,该芯片已通过了专家认定,被列入国家移动专项。2004年8月,信息产业部对这颗“中国芯”向全国电信行业进行推荐, 目前展讯已和厦新、海信等手机制造企业签定了合作开发3G手机合同。2004年8月,展讯的SC8800(TD-SCDMA)无线通信基带专用芯片还被列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在科技成果立项方面,展讯通信已有15项科技成果在信息产业部、上海市以及浦东新区各级政府申报立项,9个项目已验收完成,6个项目正在准备验收或申请阶段。在2004年度,公司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研发机构。 在知识产权方面,展讯通信在技术研发上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2004年度,展讯通信在中国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有10项,另外还有几十项在申请过程中;与此同时,展讯还在美国获得的4项专利。 无线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技术发展空间。展讯将立足在这个领域里,把握市场和技术动态,研发出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无线通信产品,其中包括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多的GSM/GPRS基带芯片、下一代更小体积和更小功耗的TD-SCDMA基带芯片、面对世界潮流的WCDMA基带芯片以及基带芯片的应用手机平台、无线通信协议站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2003年展讯销售额为2583万元,2004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目前展讯已成为上海IC设计行业销售额最大的公司,在全国排名10位之内。预计在2005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2006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并且于2005年底2006年初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具有1000人左右规模的IC设计公司,进入除 CDMA 以外的所有通讯技术市场,并处于领先地位。(文/舒文琼) 中星微:创造移动多媒体的中国奇迹 主营业务和产品:星光系列芯片 入选原因:移动多媒体芯片引领移动通信发展 1999年一批来自硅谷的博士企业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建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星微电子。中星微从成立起就承担实施“星光中国芯工程”,在中国率先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短短几年,中星微电子辉煌的成就与迅猛的发展使其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星光中国芯工程”改写“无芯”历史 五年来,“星光中国芯工程”突破七大核心技术,申请了近2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开发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成为第一个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2004年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成功,不仅在于研制出技术领先的芯片,而且把技术领先变成了市场领先,它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成功范例。 至今为止,星光系列芯片已经发展到了第5代,主要客户都来自海外市场,覆盖了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NEC、联想、波导、同方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 “星光五号”在PC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星光”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IC品牌。 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五年来中星微吸引了十多位留学归国博士,集聚了二十多位来自美国Intel、SUN、IBM、HP、Kodak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资深软硬件、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专家,建立了一支两百多人的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研发队伍。公司还在美国硅谷设立了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设立了“北京数字图像集成电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清华中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与微软公司合作设成立了“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发实力迅速增强。 中星微公司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劲的增长势头,除了保持建立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高科技产品的风向标,因此中星微公司一起步就将自身定位于国际公司,确立了把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国际一流IT厂商联手创业的设想。以迅速成长的电脑摄像头图像处理器这一尚未形成强手垄断的市场为突破点,在有限的市场空间,找到练兵的机会,包括团队、研发、量产、全球化行销……使得中星微在新的阶段的定位和运营模式方面得以成功突围。 巨大的新兴市场发展潜力 基于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中星微将下一个成长点定义在移动多媒体,果断迅速地将技术研发切入移动多媒体领域,加大对移动多媒体芯片的投入力度,按照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发展将沿着“PC时代-移动通信2.5G/3G时代-数字3C时代”这样一个路线图演进。几年的成功积累,加上移动通信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使中星微在移动多媒体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中星微最新的“星光五号”就已经是集成了移动多媒体功能的彩信手机芯片。2004年6月,中星微推出全球最小手机内置相机图像处理芯片VC0558,这已经是中星微针对手机多媒体处理推出的第四款芯片。之前推出的VC0511、VC0918、VC0928等芯片目前已被三星、联想、首信、TCL、南方高科等国内外手机厂商所采用。中星微电子的数字移动多媒体系列芯片已经研发成功并顺利进入市场,该系列芯片集高端手机视频处理、数码相机、2D/3D游戏/图形、MPEG4、AVS、手机和弦、MP3、语音合成等诸多功能,在国内乃至国外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据估计,从2005年开始,全球将每年消耗6亿只手机,彩屏、嵌入式数码相机、和弦铃声音乐将成为标准配置。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惊叹的巨大的市场,而中星微早已厉兵秣马,在这个市场上寻求中国芯下一步更大的跨越。 中星微作为本土的一家芯片设计商,能够着眼全球产业环境和本土产业链、市场资源,在成本竞争优势下快速地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不断进取,厚积薄发,带动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文/阴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