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峰会又让通信巨头失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7:52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本报讯 (记者 陈莹) 8日至10日,“3G在中国全球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次被业界认为是中国3G启动前夜最后的峰会,虽然外场测试结果总体比较积极,但并没传出各厂商希望听到的积极消息,又一次让通信巨头失望了。 厂商不放过鼓吹机会
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推动3G在中国的发展要统筹技术与市场驱动的关系,确定中国3G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要统筹考虑。而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则指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3G现有的状况和成熟度,为政府的决策奠定了信息。但政府的决策是什么呢?还不得而知。 此次的会议,几乎所有重量级的通信企业都有代表出席。与以往一样,这些觊觎了中国3G市场已久的企业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表明他们对3G的渴望和信心。由于此次3G外场测试的结果比较积极,所以业界认为这表明目前的3G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各通信企业在一如既往地宣称“3G已经可以商用”时显得更有底气。 这其中,国外企业显得尤为积极。有分析认为,由于测试结果显示在WCDMA和CDMA2000标准方面,国内外产品的差距并不明显,这使得国外厂商更加卖力地推销,希望为自己争取到最后的机会。 相较厂商的热情,各与会的专家学者却显得比较冷静和谨慎。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徐玉认为,全球3G市场并没有大范围地发展,3G业务在数据方面的优势也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她认为,中国还没有到非上3G不可的时候。 技术不是惟一考虑的因素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则指出,除了技术因素,很多因素中国都应该考虑进去,特别是竞争格局等。而信产部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则透露,目前国家在牌照方面的进展就是在进行方案的比较,还需要最后请高层判断分析和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