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CEO雅各布:全球无线领域还将继续扩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6:21 互联网周刊 | ||||||||||||
十年前,高通的主要任务是证明CDMA能够投入商业运营;今天高通的任务则是,证明自己在新一代无线通信领域还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本刊记者 黄燕 70岁高龄的高通CEO雅各布仍然不打算退休,理由之一就是“整个无线领域还在扩张”
高通会成为通信领域的英特尔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它能否再度证明自己在逐渐展开的3G时代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雅各布的赌注 作为高通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和CEO,艾文.雅各布(Irwin Jacobs)在2004年赢得了电器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 本年度行业领导者奖;而当雅各布于1985年创立高通公司时,业界普遍对背离了传统无线技术的CDMA(码分多址)持怀疑态度。当时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是 TDMA(时分多址),它也是被美国和欧洲运营商广泛采用的GSM 标准的一部分。 在通往3G的道路上,所有人都在争论什么才是真正的3G,即使在强大的GSM阵营内部也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而刚刚成立的高通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们确信更为理想的CDMA技术上,这无疑是一项很大的赌注。一位高通公司的高层人士回忆说,“公司曾好几次濒临破产边缘,甚至不得不临时关闭办公室、不让员工来上班,因为我们发不起工资。” 作为公司创始人,雅各布把他的个人资金也投入到了CDMA开发中,他的一些同事则在不领取报酬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他们花费一年时间开发出了CDMA样板系统,然后将它带到1989 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一次电信行业会议上。不幸的是就在此前三个月,移 动电信工业协会(CTIA)已经认可了TDMA技术。 随之而来的是高通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必须尽快找到一家大客户,委托他们这家规模很小的公司创建正式商业运营的CDMA 网络,而当时几乎所有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是GSM联盟的成员。尽管CDMA拥有高通话质量和低部署成本,高通还是不得不花费了六年时间才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还是在美国和欧洲以外的地区。1995年,高通在中国香港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CDMA网络,大西洋贝尔(Bell Atlantic,后来并入 Verizon 公司)则于次年在美国推出了第一个CDMA网络。不过真正拯救了高通的还是韩国,这个亚洲经济的后起之秀希望通过一个还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全新技术赢得先发制人的机会,他们选择了高通的CDMA。直到今天,高通仍然习惯用三星、LG的迅速崛起来游说那些还未上马3G的国家,中国也是被游说的国家之一。 “专利高手”背后 令人惊讶的是,在上述几年里高通始终没有忘记全力投入CDMA技术的后续研发和专利申请,以至于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和它在这方面对抗。高通已经拥有专利120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则高达1900多项,它不仅在CDMA领域拥有主要专利,而且这些专利大都是最底层的、最核心的,因此大多数使用该技术的厂商根本无法绕过高通,尽管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公司也拥有相当数量的专利。于是有人据此认为高通即使现在什么都不做,也能依靠知识产权的转让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活得很滋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CDMA争取成为3G标准的前后几年里,高通为了保卫自己的专利曾经和许多对手对簿公堂,这一串长长的名单中包括了英特尔、爱立信、诺基亚、德州仪器……而他们的身量往往比高通大上数倍甚至数十倍。由于CDMA最终成为了运营商选择的3G标准,高通和他们之间的官司也以和解并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协议而告终。当然,高通在其中并不总是扮演胜利者的角色:1997年和爱立信的官司花费了好几年才达成和解协议,2003年高通则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万美元以了结专利方面的诉讼纠纷。高通方面称,“在3G技术领域,不同公司之间的专利纠纷非常正常,每年都会发生若干次,而且通常互有胜负。”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高通已经在业内建立起了“知识产权战略高手”的形象,这也使它避免了不少潜在的麻烦。至今为止,全球已经有100多家公司和高通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使用高通的专利来生产制造CDMA设备。 另一方面,从第一个CDMA系统推出到有人将它商用的六年时间,高通要么面对的是反对、怀疑和不屑的声音,甚至有两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认为CDMA违反了物理学定律;要么就是令人尴尬的沉默—没有设备商愿意跟从,市场前景不明朗。高通只得自己去把这个标准做成产品,他们开始生产CDMA基站、芯片、手机、测试设备和软件产品,而这大大出乎了雅各布成立公司时的预料。 1999年,ITU(国际电联)正式认定 CDMA 为3G行业标准之一,在确信自己已经赢取赌注之后,高通把旗下的手机和网络设备生产业务出售给了京瓷和爱立信,CDMA芯片和相关的技术许可成为高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也是高通最擅长的两项工作。据QCT(高通CDMA技术集团)总裁桑杰.贾透露,目前QCT占到了整个高通公司收入的60%,而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汪静则称,知识产权费在高通2003财政年度总收入中超过了十亿美元。 第二次赌博 高通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但它所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可能比过去更多了。首先,相对于整个手机市场来说,CDMA仍然只占有20%左右的份额,尽管它的用户已经突破了2亿。在3G领域,WCDMA正奋起直追,而高通此前一直希望CDMA2000能够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胜过WCDMA;此外,即使在高通最为得意的CDMA芯片市场,它也发现德州仪器、诺基亚这些老对手又卷土重来,就连和高通关系密切的三星也开始自己制造CDMA芯片。 不过,高通在WCDMA领域同样拥有数量可观的专利,而这点曾经被认为是欧洲WCDMA部署推迟的原因之一。讲求实际的高通早已意识到,必须把WCDMA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有预测显示它将在3G时代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雅各布的小儿子、高通全球拓展总裁杰夫.雅各布把公司对WCDMA的投入形容为第二次赌博,“我们的确是在拿公司赌博,如果CDMA失败了,高通就会垮了;现在我们把大量资源投入到WCDMA业务中,这场赌博一定会获胜,因为我们相信没人会比我们更了解CDMA。” 进入2004年,高通开始在各种场合强调自己对WCDMA的重视,并且逐渐取得了一些运营商和设备商的认可。2004年10月,高通宣布和日本NTT DoCoMo合作进行WCDMA的互操作性测试,而沃达丰、Orange和T-Mobile已经开始采用高通WCDMA芯片;在终端方面,西门子也在10月宣布选择高通WCDMA芯片生产手机。桑杰.贾表示,从1999年开始发展WCDMA至今,高通已经开发出了第四代WCDMA,目前在这一领域高通拥有25家客户,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华为、中兴和海信,“在整个WCDMA产业界中我们拥有最大的客户群,我们和每一家WCDMA网络设备提供商都做过兼容性测试;在专利方面,我们已经向50多家公司提供了WCDMA的授权许可。” 2004年底前,高通公司下一代的WCDMA HSDPA将会被集成到芯片产品当中,成为业界第一家把HSDPA之后的下一代WCDMA增强型解决方案融合到芯片组当中的厂商。 高通的另一大武器是多模,因为业界大多认为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网络会在今后长期并存,而高通则试图用多模这种讨巧的解决方案来平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端。现在中国联通已经推出了这种名为世界风的GSM/CDMA2000双模手机,Verizon和沃达丰也有类似的手机。高通已经有一系列芯片组支持EV-DO网络和GSM/GPRS网络,未来的融合型平台7600芯片组则支持EV-DO和WCDMA/EDGE/HSDPA网络。“将来会是融合多种标准的多模时代,标准之争可能将不复存在。高通的目标则是让多模多频手机的价格和单模、单频手机基本趋同。” 雅各布的大儿子、高通副总裁保罗.雅各布认为。 在CDMA芯片市场,高通正重新面对来自老对手们的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德州仪器(TI)。外界认为后者将可能凭借低价策略蚕食市场。另一方面,主要生产低端CDMA芯片的诺基亚在2004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增值服务平台Preminet,它不支持BREW技术,而使用了基于J2ME编程语言的技术。高通对此表示,“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模仿我们,试图推出类似的平台来重现BREW的成功。但是BREW支持所有的运营商、所有的技术平台和所有的手机制造厂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让市场自己来做出最好的选择。” 由于整个市场对CDMA芯片产品的强劲需求,供应短缺情况已经持续了差不多6个月,这就给更多厂商进入提供了空间。三星也许会生产更多的芯片用于自己的手机产品,而TI、诺基亚的芯片也不难找到买主。尽管高通2004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超过了去年同期的4倍,营收也同比增加了20%, 达到12.2亿美元,不过未来高通也许不得不面对被竞争对手们逐渐蚕食的市场。 芯片之外的高通 当然,在整个高通公司的战略布局中,芯片是最为核心的一块,但它并非全部。除了CDMA技术集团(QCT)和技术许可(QTL)之外,高通还拥有互联网服务部(QIS)、无线业务解决方案(QWBS)、数字媒体部(QDM)和风险投资部(QV)。这几块业务和高通的CDMA芯片构成了绝妙的配合,而高通试图在所有这些业务领域中都扮演“导演”的角色。 至今为止高通已投资超过千万美元对BREW平台进行研发,它被认为是高通CDMA产业全局中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有24个国家的37家商业运营商推出了基于BREW的无线应用服务,有27家手机厂商推出了BREW手机,高通还在2002年底与中国联通成立了专注于BREW业务的联通博路公司。高通试图通过BREW占据手机增值服务的优势地位,促使其他芯片厂商支持BREW;而另一方面,BREW会基于高通芯片不断高速演进,这就给其他芯片厂商适应BREW的演进速度造成了困难,从而维护了高通在CDMA领域的统治地位。 在数字媒体方面,高通已开发出支持各类媒体应用的内容处理、传送和管理技术,而这也和移 动通信领域日渐兴起的多媒体潮流相吻合。2004年10月,高通获得了微软的Windows Media技术授权,在高通Qtv解决方案中集成了Windows Media音频和视频编解码器。2004年11月1日,高通宣布将建设一个覆盖全美的高速无线媒体网络,为手机用户传送视频和音频节目,预计该计划将在五年内完成,项目耗资约8亿美元。此举的目的同样在于刺激其芯片产品需求,同时密切与移 动服务运营商的合作,目前高通正在与多家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进行谈判、讨论建网事宜。 除了这些直接手段之外,高通还善于利用战略投资来推动CDMA以及无线互联网市场的扩张,而它的投资对象通常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和潜在支持者,目前主要有智能终端厂商Handspring、CDMA设备商AirPrime、GTRAN等。在中国高通已经有三笔创业投资,包括一家做手机设计的硬件厂商和两家软件企业。桑杰.贾透露,高通为中国风险投资额做出的计划是1亿美元,“我们现在仍然在寻找一些潜在的创新性的中国公司作为投资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