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商用雏形可见 NGN进入磨合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0:51 通信产业报 | ||||||||||||
刘琦 经过长期研讨,NGN的技术可行性已经毋庸置疑,各大运营商也在循序渐进的加大商用网的规模。而本届通信展上,NGN无疑地将成为一个重点。正如新车上路,运营商建设的NGN网络都采用了边试边建的方法,一个个投诉率极低,却慢慢扩大的商用网上,已经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用户,运营商已经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将其个个击破。
中国电信是最早的进行NGN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商用的步伐也最大,由于中国电信绝大部分测试的内容是在广东完成的,为此《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部的梁柏青主任。 如今,在国内的很多县市,一些交换设备陈旧,很多还在使用80年代的NEC产品,因此对运营商而言,是采用传统设备有优势,还是全新的包交换更经济有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 梁柏青告诉记者,通过测试和试商用,从技术角度讲,现在NGN发展已经克服了以前认为不可能逾越的技术难关。 的确,很多专家认为下一代网络的规模商用对运营商来讲还是存在问题:即NGN的发展模式是否和现在管理模式相匹配。由于基于IP的NGN与现有的网络在业务模式上有较大区别,NGN终端及有服务质量的业务与用户仍存在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与3G终端相比,NGN终端几乎不存在绝对的瓶颈。在广东电信的NGN测试中,有上百种终端形T态,高端的有可以收发邮件的PDA,也有用于基本通话用途的电话,因此NGN终端并非制约NGN发展的瓶颈。对于终端的量是否匮乏取决于终端厂商与NGN建网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规模型的产业链,一旦需求量增长,从芯片厂商开始的一系列上下游都将得以理顺。 实际上,中国电信花了3年的时间,对于NGN的规模商用仍没有明确的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发现NGN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NGN的体系架构是3G核心网的架构,兼容所有接入方式,核心基于包交换,这种新的网络体系下的新业务模式和架构在研发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元素。 梁说,从传统的步进制到模拟,再到交换机,标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仍发展了这么长的时间,从产业链到管理方法需要商用验证和完善。 在与各厂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广东电信对厂家一再强调,要求提供的平台一定是开放的,有统一的协议接口,同时对SP也规定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可以形成在软交换下把话音能力开放给第三方,自由进行网络的组织和业务的开放,甚至可以衍生出很多虚拟的话音运营商,这成为新的竞争格局的源头。 运营商可以通过NGN的开放平台把业务能力开放给众多SP和用户,进行自定义。这就与以前传统的智能网的封闭性区分开,并有了新的意义。 专家认为,NGN要满足四个标准:电信级的可靠性,服务质量在电路交换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及业务也要具有开放的标准,并且符合电信的管理模式和在对终端的支持方面,具有业务的开放性。 梁柏青一再强调中国电信是普遍服务的运营商,因此最重要的是为了给传统用户提供新的服务。然而现在发生的服务质量更多地来自于承载网,而不是NGN网本身,这也就有了后来中国电信建立CN2来承载NGN网络。从承载网到NGN网到管理模式,产业结构开始了积极地磨合,NGN的规模商用雏形可以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