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回暖复苏 金立欲借神六发力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2:29 赛迪网 | |
【赛迪网讯】国产手机在一线品牌溃败的情况下,整体市场份额却呈现上升趋势。金立、联想、海尔等手机厂商市场份额稳中增长,并意欲借市场营销推广再度拔寨攻城。昨日,金立手机助理总经理张高贤确认,金立已经正式成为“神六”项目的合作伙伴,印有金立LOGO的企业大旗出现在“神六”飞天直播节目中,“金立手机”将搭载“神六”遨游太空,实现以品质立天下的理想。这是继邀请刘德华做品牌代言人后,金立在品牌战略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国产手机:冰火两重天 10月8日,据 信息产业部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05年1至6月,国内手机市场GSM、CDMA手机累计销售6281.17万部,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共销售2893.4部,相比2004年市场份额的下滑,整体市场占有率增长到了46.1%,呈现出复苏回暖迹象。虽然TCL、波导、夏新等企业爆出亏损,中科建、南京熊猫等几家手机厂商更是相继退出手机市场。然而,在这国产手机冰火两重天的危难之际,金立、联想、海尔和中电手机(CECT)等几家国产手机厂商不仅力保城池不失,而且略有上升迹象。特别是金立,在整个恶劣的国内手机行业生存环境中逆市而上,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与此同时, 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频频传出市场动作。夏新宣称以七位数人民币的价格聘请2005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为其代言人。另据了解,TCL手机也曾在“超女大赛”期间利用这些超女的超级人气进行相应的促销活动,并希望借助新品和营销力量在今年下半年打“翻身仗”。 据了解,目前已有逾10家企业签约赞助“神六”项目,总赞助金额超过3000万元。国产手机也频频与相关部门联系,意欲借“神六”来助推市场。金立通信与中国航天大队反复协商后,最终确定金立成为 “神六”的合作伙伴。 金立发起“神六”营销 据了解,通过有关部门的授权,企业分为无偿捐助和有偿赞助。其中,有偿赞助即冠名,又可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赞助商”及产品成为航天员专用或选用等三个等级。 截至目前,长城润滑油、以及匹克运动鞋等都已成为赞助商。今年3月,金立就与有关部门洽谈,经过多次反复协商,最终签约成为合作伙伴。 据了解,此次对搭载神六飞天的产品挑选要求十分严格,如必须是民族企业,必须是中国驰名商标,必须是行业领导性企业、必须同航天精神相关联等。在如此严格的入选标准下,能够随着神六飞船直上太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既代表了企业实力同时也是企业至高荣誉的象征。 张高贤表示,能随神舟六号飞天对民族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宣传的大好机会,金立敏锐的市场触角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机会。早在2005年上半年,金立通信就与中国航天大队进行接触,并接受了相关部门数次涵盖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考察和调研。 此次,金立将借手机搭载“神六”掀起大规模市场营销攻势。“我们所有营销策略将一一展开,这也是我们的一次大规模的营销。”张高贤强调。 “消费类电子行业的规律是,已经拥有生产、研发和市场份额之后,假如没有品牌支撑,经过两年突发增长的金立,随时可能出局。”张高贤表达为什么要借神六提升品牌的原因。 据悉,此次赞助神六的代价不菲,没有强大的企业实力,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没有连续上升的经营业绩,根本无力赞助神六。 精耕市场,植根本土 “其实这次成为神六的合作伙伴,来之不易,国家相关部门对入选企业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金立的张高贤谈及此事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目前在国产手机品牌中,能达到此要求的寥寥无几。 作为之前一直借牌生产的国产二线手机品牌,金立手机2003年销售手机60万台,销售额8亿元;2004年内销120万台,外销30万台,年销售额达16亿元。2005年截止目前,金立的销量仍在稳步增长。而这种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金立对手机市场变化趋势的判断及对自身企业相应的掌控运作能力。 张高贤说,从长远看,中国手机厂商有优势,我们完全和市场融合在一块,在体制上也比跨国公司有灵活性。中国移 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认为:“中国手机产业在快速增长,手机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可能跟不上这个速度,手机设计工作室则可以……这些都可以为国产手机所用,但国产手机急需提升自身整合能力。”据部分媒体报道,在国产手机遭遇寒流关头,中国手机设计工作室和软件企业却发展迅猛,并具有了一定国际竞争力,再加上具有本土化优势,无疑成了缺乏技术和雄厚资本的国产手机厂商们的福音。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手机设计工作室,其中一些大的设计室也曾经与包括英特尔、三星和飞利浦等在内的许多国际著名的芯片厂商合作,推出了多种实时操作系统和手机整体解决方案。 而金立2003年推出的第一款IP手机303就是把准市场需求脉搏,采用当时一家设计公司研发的IP拨号键,大胆利用差异化创新技术,2003年1月面市一炮走红。“这款金立303卖了大半个年头,一直到那年8月份还是金立的主打产品。”张高贤回忆说,单台一年销量近60万台,类近于夏新“一机王”A8的传奇。 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不重视自主研发,创新意识不够,使国产手机不断遭遇尴尬。当外资品牌纷纷开始做彩屏机的时候,国产手机还在大量推黑白屏,最终黑白屏手机库存成为众多厂商沉重的包袱。由于国产手机一直苦于没能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在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金立通信董事长刘立荣说:“金立一直很重视自主研发,在现有制造研发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正不断加强技术深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思路,不仅使金立成为目前国内手机行业设计与研发最深最广的品牌之一,还能带动国产手机整体技术、生产能力水涨船高。 据悉,目前金立已经掌握了除部分核心芯片开发之外的其他手机核心技术,包括金立特色人机界面、基带与射频电路设计、造型结构和工艺设计、生产测试系统等手机制造核心技术。 金立是我国第一家成功推出IP手机、第一家率先通过欧洲第三运营商TIM公司测试和认证、第一家向欧洲出口WAP2.0手机、第一家推出声控手机的公司,在2005年金立公司取得牌照后,更是一鼓作气推出MP3手机系列、MPEG4手机系列、电脑摄像头手机等等十余款新机。 “企业发展要靠实力说话,而实力缘于企业无懈可击的产品品质。”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说,“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提出‘金品质,立天下’的口号。在品质管理上,以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手机移动通信产品为宗旨,在市场调研、顾客要求识别、设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后续服务等各环节上都进行适时监控。坚持‘实用为本、科技致胜’的思想,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为依托,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真正价值的实用产品。” 渠道,人脉,利润 对市场保持清醒认识,不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合理指定销售目标,保证资金链流畅,这是金立能成为国内极少数赢利企业之一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2004年销售手机170万部,其中内销140万部,外销30万部。这与我们之前制定的销售目标非常贴近。”刘立荣说,“一直以来,一些国产手机厂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纷纷采取压货政策,这导致了大量库存,资金链衔接不上,使得国产手机举步维艰。所以在每一款手机生产之前,我们都会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力求做到产销平衡,立足现实市场,不盲目求大。” 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渠道建设的加强,致使国产手机原有的销售渠道优势减弱,这对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手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引发国产手机的渠道管理混乱,加剧了国产手机厂商的亏损。 金立打法的最大特点,是秉承家电厂商基因,以深厚人脉和迅速筹集大量资金高举高打:供应商、经销商加上找到资本的操盘手,捆绑在一辆战车上。张高贤分析:“上游资源很容易合成,产品很容易加工,中国的厂商就有机会做大。手机业的国产品牌最终能超过国外品牌靠的就是这个,任何一个消费类电子产业,都有这样一个胶着的相持过程。其实,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在业内做得久的都能做到”,张高贤认为这不是金立最核心的竞争力。金立的核心能力是几家股东和核心团队对手机市场变化趋势的判断及对自身企业相应的掌控运作能力。张认为,“手机已经从特定人群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下降到大众消费品通道,已经出现彩电业当年成为快速消费品之后的一些特点。”这将导致商业模式的变化,股东投入大量资金的原因,就在于相信自己掌握了变化的先机和一定的行业资源。 既然把手机当成快速消费品来经营,“以后的竞争关键点,就在于整个链条的管理能力上,”张高贤说,“从 供应链到工艺掌控、试产、新品上市到全面竞争。一款手机的贬值速度平均是每个月50元,“2004年国产手机厂商的大面积亏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链条控制能力弱的结果。”而这种相对较弱的控制管理能力无形中形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高墙”。汉普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白立新认为,现在企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推倒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使得跨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更顺畅。显然这些企业之间的墙更难以拆除,但是恰恰在这些阻塞和割断之处隐藏着巨大的利润。如今,国内的一些企业已做出了许多尝试,比如娃哈哈通过联营体的方式强化与分销商的协作,海尔与国美通过共同组建销售公司的形式。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金立的“捆绑式战车“架构,似乎这种“墙”的阻隔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经销商、上游供应商和厂家的三位一体使得三者之间时常出现的先款后货或是先货后款之类的矛盾自然消失,也使得渠道利益和厂家利益及上游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也正是这种协同使金立具备了搏弈恶劣市场环境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