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郭炎生司长谈数字电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 15:37 新浪科技 | |
发言:郭炎生 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编者注:郭炎生先生曾长期担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对数字电视产业给标准制订具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一、国际采风:数字电视发展日益提速 l3C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数字电视处在3C融合的交汇点上。 l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推进数字电视的速度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大。2001年澳大利亚就决定,数字电视的发展必须和计算机、电脑融为一体,一根线进入家庭。 l2005年,世界上数字电视的用户可达6亿人口。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和相关产业方面的老总、经理们交换关于数字电视方面的意见。正如主持人所说,当前3C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上个月12号我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四年一度的ITU组织的国际电信展览会。信息产业部去了很多重头企业,比如华为、中兴、中国电信、联通等等,有二三百人。这一次虽然是通讯展览,但却展出了大量的数字电视产品。包主编在今年第五届深圳高交会上也看到,数字电视被炒得很热,都说明数字电视已经处于3C融合的交汇点上。 当前国际上数字电视的发展非常快,2001年我去参加美国国际广播电视展(NAB),这是全球最大的广电展会,地点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时可以看到,2000年以前还处于试用阶段的设备和技术,到了2001年已经基本成熟了。数字电视的发展就像这几年的数码相机,价格已经和模拟设备可比拟,而且越来越成熟,推动和普及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美国决定到2006年淘汰模拟电视,到今年目前为止,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4%,这个数字意味着,只要有数字电视接收机或者是机顶盒,就可以在94%的美国国土上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日本预计在2010年取消模拟电视。在欧洲的计划表中,2008年时主要国家的数字电视用户要超过一半。预计到2005年,世界上数字电视的用户可以达6亿多人口。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只是一个40万人的城市,电视用户大约十万户,澳大利亚政府在前年就决定,数字电视的发展必须和计算机、电脑融为一体,一根线进入家庭,又能打电话,又能上网,而且还能看电视。 今天主办研讨会的三家刊物(计算机世界、新浪网、家电大视野)过去跟广电系统联系都不多,今天在座的IT业的各家企业跟我们的接触都不多,我们主要和长虹、康佳、海信等家电企业有密切,制作标准、开研讨会、搞展览会,他们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从数字电视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说,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不仅对广电行业是一个推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计委、财政部,包括信息产业部等很多相关的部门,对数字电视的发展都非常关心。这样,也促进我们要抓紧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是一项历史性的任务,跟过去模拟电视,比如覆盖率从70%提高到90%,意义上不完全一样,整个是更新换代,进入了设备更新、技术更新的时代,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活动。 我感觉《计算机世界》、新浪网、《家电大视野》组织这样的座谈,对推动我们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也非常支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各个企业都很有作为,市场很大,拉动的不仅仅是生产接收机、发射机的简单内容,包括制作、影视业,包括其它一些行业,整个都可以发展起来。在当前,这项工作,尤其是IT业,还有通讯系统,能够积极支持广电系统抓这项工作,我感觉这是国家的幸事,企业的老总们也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二、得标准者得天下 l纵观国际数字电视产业界的发展,标准之争是关键环节,因为谁得标准谁就得天下;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标准,市场就会丢失。 l中国数字电视要走先卫星无线系统还是先走有线电视系统?这个问题争论了两年,现在思想已经统一:根据中国国情,有线电视是当前主要的数字电视发展平台。 l2001年确定了有线数字电视行业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抓紧研究地面标准。 谈到数字电视的标准,最早日本搞了一个在模拟基础上的MUIS系统的高清电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没有跟着它跑,美国自己发明了ATSC的数字电视标准。美国发明数字电视标准以后,希望国际产业界能很快承认它,从而成为国际标准、占领国际市场。欧盟(当时的欧共体)与美国在经济上抗衡得很厉害,欧洲抓紧研究DVB系统,完全和美国的方式不一样,而且比美国有一定的优势――当时美国的ATSC在移 动中无法接收。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抓紧研究、确定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否则市场就会丢失。因此,广电总局、质监总局、国家计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都非常支持这件事,还有很多企业界的厂家一块儿联合研究。我们国家的卫星传输标准2000年就确定了。 我们广电系统制定了一个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上报给国家质监局。质量监督局对这项工作很支持,但是由于国内各方专家的争论不休,所以标准的诞生压后了一年零八个月。没有标准就无法推进,卫星虽然有了,但是根据129号令,终端电视用户直接接收卫星电视是违法的,所以必须要尽快制定出地面和有线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2001年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目前,清华、上海交大、广科院都进行了研究,还有成都成电,研究了五套地面数字电视的方案,大家正在积极推进。从确定中国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开始,关于数字电视要从什么方位接入、从哪儿起步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美国、欧洲都是从卫星和无线开始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住得很不集中,都是在郊区、别墅,有线很不发达。我们现在的有线电视网有一亿户,起码是四五亿人用有线电视,这是中国和美国、欧洲国情的不同。 很多管理人员对这个情况不明白,所以就积极主张我们国家的数字电视通美国、欧洲一样,从无线插入,争论了很长时间,而且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投入。可是中国城市里有钱的消费者才能买数字电视接收机,才能有条件看,恰恰这些人都在城市里,而且城市里有线电视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所以中国的数字电视必须从有线电视切入,卫星不可能家家接收,争论了整整两年,到2001年这个思想才得到统一。为什么有线的标准一直就拖着,批不了?争论就在这儿。当然不是一家之谈。 谈到国际上的标准,日本比较特殊,他们发展自己的ISDB标准集中了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的特点,但是地域限制太明显,就局限在日本,等于日本划定外国的标准不要进入日本,反过来世界上也没有其他国家会选定日本标准。它的标准和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按照原定的计划,地面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计划今年年底拿出草案,明年最终确定地面标准。可是,有线电视标准今年上半年仍然在争论,但政府高层领导已经确定了基本方向,如果最近拿不出更好的标准,就要用广电的行业标准来作为国家标准。 我们认为,技术上的争论是正常的,而且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但我们坚持自己的认识更符合中国国情,有线电视,有些专家提出来的东西想法非常好,但是在广电的网里实现不了,因为他们不了解广电现在的有线网是什么状况。 三、三步走的战略框架 l第一步,从今年开始,加速发展数字有线电视。原计划在2003发展一百万户,但现在困难大一些。 l第二步,2005年中国的广播直播卫星上天,接合地面有线传输和空中无线传输的长处,进一步大幅度普及数字电视。 l第三步,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不仅上直播卫星,数字有线电视基本在大城市可以普及。同时,要满足边远地区,通过地面转达器发出去,还可以满足地面移 动,在火车、轮船上面看电视。 中国的数字电视打算在2015年关掉模拟电视,发展到2015年,我们比西方国家美国要晚一些,但是我们已经制定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今年开始,加速发展数字有线电视。今年原计划发展一百万户,可能现时中的困难大一些。 第二步,计划到2005年,我国广播直播卫星上天,在今后的几年中,在发展有线电视的同时,卫星数字电视也要推进,因为毕竟利用卫星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普及,结合地面的有线传输网就可以在中国社会大面积普及数字电视节目。一个卫星能带150套-200套节目上天,只要是被铺盖地区,都可以拿机顶盒接收。 很多朋友担心,有了有线电视,卫星再上去,是不是自己打架?不是,这是良性竞争。而且有侧重面,有线电视不可能把郊区、边远农村都铺到,那样代价太大,这样的全方位的普及只能靠卫星电视。我们国家现在电视普及到94%、95%,也就是还有5%、6%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就靠我们直播卫星去覆盖。直播卫星DBS直接到用户,就可以直接接收。 第三步,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不仅上直播卫星,数字有线电视基本在大城市可以普及。同时,要满足边远地区,通过地面转发器发出去,还可以满足地面移 动,在火车、轮船上面看电视。 三步走的策略,分三个步骤发展我们国家的数字电视,大概是这样的状况。 卫星传输已经全部数字化了,原来计划2005年卫星关断模拟信号,有线电视的发展,实际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13个省,后来发展到在19个省搞试验,在座的长虹、康佳都很清楚。因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当时我们国家企业的准备不足,能够做CA的寥寥无几,现在有些企业可以做了,2001年的时候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做试验,制定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等一系列的政策。 经过调查、研究和试验,从2001年开始,到2002年,一年多的实验摸索出一些规律。在江苏苏州市实践了一种很好的经营模式,被拿来作为全国的推广典范――以市为单位搞数字电视,推进很快,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将近两万收费用户。并且,可以控制传输的数字电视网还可以搭载很多其它的信息。 四、四大平台的建设 l第一个是节目平台。节目平台是以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省广播电视台为主,成立这样一个节目平台,已经于9月底正式启动。 l第二个是传输平台。传输平台主要是把中央的节目,通过有线网,通过卫星送到全国各地,其中包括中央的骨干网,国家的有线网,还包括省里到地、市、县这块,叫传输平台。 l第三个是服务平台,主要建在地市级,直接服务于用户 l第四个是监控平台。监控网是与中央和省结合起来建一张监控网。主要处理播出节目合法不合法、有没有什么问题、利益怎么分配等问题。 去年年底,科技委在苏州以现场办公会议的模式召开了数字电视年度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大力推进数字电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四个平台。 第一个是节目平台。节目平台是以中央台和地方省广播电视台为主,成立这样一个节目平台。因为数字电视最终看的是节目,没有好节目,光买好电视机有什么用呢?所以,要组建这样的节目平台,这个节目平台9月底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现在已经有六套新的数字电视送到今年选择的四个平台上,送到各个省区,逐年增加。而且有些省的节目已经有了,各个省的节目送到节目的平台上,同时送到全国各地。 第二个是传输平台。传输平台主要是把中央的节目,通过有线网,送到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国家的有线干线网,还包括省里到地、市、县这块,叫传输平台。任务就是维护好网络,建立增值业务平台,把节目传下去,而且可以传送其它业务,比如政府办公、其它信息、股票都可以传,捆绑起来,一块传到下面提供给大家使用。 第三个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主要建在地市级,前两年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争论不休,矛盾很大。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感觉地市这一级,比如苏州市、常州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有很大的服务网,而且管着县和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怎么样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不搞节目制作,地市不要花钱去买节目,自己再编排一套节目,主要是搞好服务,搞好用户管理。 第四个是监管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服务网建在地市,监管平台建在中央和省,为政府监管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秩序提供手段。怎么管理,利益怎么分配,跟银行怎么结算,要确保公正、安全、规范。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今年先后确定了41个单位,是今年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的试点单位,去年叫试验,今年叫试点,实际还在试,还在往前推进,一边推进一边试,但是今年力度大多了,在发展中试,很多地方发展非常快。比如深圳、大连、青岛。 41个单位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抓,整个的发展趋势、发展势头非常好。有一个蓄势待发,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数字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全方位的雪崩状态。我感觉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在2005年前后,肯定很快,当然,在于市场的培育,在于消费的引导,在于我们的宣传,包括在座各位的宣传,还有在于政策,节目上不去怎么也不行,还有很多其它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23个省,都在试验,程度不一样,比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江西、陕西省在推进,剩下的都是地市在发展。很多IT业的朋友介入少,需要介入的时候不断去了解,了解广播电视的现状,广播电视目前的技术发展,广播电视管理的情况,目前41个试点单位推进非常好, 五、发展数字电视的五项原则 l把握导向,加强管理。 l合理分工,统一标准。 l合作多赢,利益共享。 l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l行政推动,市场运作。 海涛同志讲话提出了五项原则,今年发展数字电视的五项原则,一说大家就明白。 第一,把握导向,加强管理。不要把我们国家发展畸形了,或者出现问题了,或者标准不统一,今后没法接口,造成很大的浪费。2001、2002年试验有好处,我们国内企业这方面的准备不足,尤其是CA,还有用户管理系统刚刚介入,很不成熟,没有经验。如果跟国外竞争,无法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要着急,因为很多直接找国外,我们送给你们,不用花钱,他如果找NDS,怎么办呢?因为标准不一样,无法接口,都成了企业自己的标准,就坏了,所以要加强管理,把握导向,引导非常重要。 第二,合理分工,统一标准。四个平台分工,中央和省干什么,传输网络干什么,地市干什么,分工分得非常清楚。统一标准,标准问题大家都理解,做企业的如果没有标准就坏了。 第三,合作多赢,利益共享。别想钱光一家挣,原来都有这个思想,我控制这个就有钱了,谈不拢,很多该合作的东西合做不了。经过这些年,大家都明白一家做不了,尽管搭起台子,节目上不去也不行,所以要求大家必须合作,利益共享。 第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为什么要分第一批试点、第二批试点?主要是在23个省推进,主要是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地区,西部地区现在发展了,市场需求也不高,分步实施,因地制宜。 第五,行政推动,市场运作。行政上要抓紧这项工作,包括科技司,包括召开行政会议,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推动数字有线电视的发展。但是这是一个市场,必须由市场决定,按照市场的规律做。楞逼着老百姓买,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是要引导。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觉海涛同志提出的五项原则,对我们企业界的同志要认真理解这项政策,多和广播电视系统的各个部门,包括省里、市里接触,就理解了这个政策怎么样实施。 六、发展数字电视的产业机遇 l发展数字电视,和相关的企业接触最紧密的,就是数字电视的接收设备。具体而言,一是数字电视机,二是机顶盒。 l欧美企业研究机顶盒已经二十多年来,比如诺基亚的机顶盒在欧洲非常畅销。但是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很快,长虹的数字电视机已经远销到美国,跨过了技术门槛。 l从长远来看,机卡分离的方式是对的,但是目前肯定存在困难。过渡期的解决办法,是尽量地让机顶盒功能简单一些,价格低廉一些,可以丰富中低档用户得选择。 当前,要发展数字电视,和相关的企业接触最紧密的,要看数字电视就得有接收设备,广电系统是发端,制作好了,发射,通过卫星、有线网的传输传到家家户户,但是家里还是模拟电视机网,实现不了数字电视,必须要有接收设备。接收设备,一个是数字电视机,还有一个是在现在的模拟电视机上加一个机顶盒。目前,机顶盒的任务就是把接收设备经过数字化处理,然后转为模拟,进到电视机里。所以,机顶盒仅仅是数字处理的问题。如果接收电视机,除了数字处理,还有显示。今后的数字电视就完全是数字化了。所谓现在朝着全数字化,现在不可能实现。现在还有这样的问题,当然对很多企业界这不是困难,技术已经通过了,长虹电视机已经卖到美国,我在美国见到了,一看是我们国家的长虹的电视机,我们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在国内,因为系统没有搭建起来,目前还有问题。刚开始启动数字电视的时候,普及的时候,推动的时候,肯定是机顶盒,现在在美国、欧洲全是。我上个月到欧洲考察,欧洲全是机顶盒,比如诺基亚的机顶盒非常好,诺基亚研究机顶盒已经24年了,从模拟开始就开始研究,我怎么管理,你不要就给你关了,到现在,数字电视发展很好,我们现在有些省也引进诺基亚的机顶盒,在座的一些企业都可以介入机顶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往前推进的过程中,肯定是机顶盒刚开始发展不快,到我们的业务、技术成熟了,可能数字电视机就应运而生了,可能今后数字电视接收机里面就有机顶盒的功能了,买回家一插插头全都有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争论,企业界的朋友,还有信息产业部的领导提出来要机卡分离。 机顶盒目前分为三类,一种叫做透明传输,有什么节目看什么节目,无非是数字转化,这是透明的;还有一个是基本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有条件接收,加上CA系统(控制传输系统)。你交钱就允许你看,你够这个格才允许你看,你不够格,虽然我传输,你看不到,这项技术是数字电视特有的技术。所以这个东西要加进去,是数字电视很重要的。我们发展还是跟现在一样,播什么看什么也不行,今后要分等级。我不是管电影的,但是我看网上、报纸上在讨论电影分级,正在讨论,很多政协委员提方案。不要一说三级就是黄色片,其实不是,有些电影并不适合年轻人看,就分级管理。 除了内容的分级管理,还有很多增值信息的传递过程,比如炒股信息,交钱之后信号就送进来了,但如果你不掏钱,就没法买到电视信号。更高级的、更理想的技术实现,是包括硬盘、智能卡等组件的机器,信产部和很多企业界的同志提出,最好的机卡分离,智能卡插到机顶盒里面,想看什么就给你授权――这在欧美也还没有实现,但绝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用户不能因为各家机顶盒与标准的不兼容而无法顺利接收数字电视。 但是现在,技术上还不成熟,怎么办?暂时尽量地让机顶盒功能简单一些,价格低廉一些,让老百姓能够接受。现在基本型的,最低五百元就可以了,五百到八百,五百到一千,每个厂商不一样,加一个机顶盒就可以看电视,过去的模拟照样可以看,因为模拟是直通,数字电视可能放到五百兆带宽。因为现在数字电视节目不多,五百兆安排数字电视,五百兆以下还是模拟,这样可以实现。 从长远来看,机卡分离的方式是对的,但是目前肯定存在困难。经营者和生产者就有矛盾,矛盾是在平衡当中逐渐走到一起。因此机卡分离是一个方向,就跟电视接收机一样,数字电视接收机今后肯定把机顶盒融进去。但是,第一,不可能生产那么多的电视机;第二,老百姓把模拟电视机扔了,他舍不得,再放一个五百块钱的机顶盒就可以推进。当然,实际上数字电视,我们送的是高清,比如看《大宅门》,我们用高清电视清晰度摄像摄的,肯定感受不一样,机顶盒一变,看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节目内容可以看到。当然现在高清数字电视的节目要求各省从现在开始,要尽量用数字电视拍摄,当然新闻不一定。现在省以上的电视台都已经数字化了,在制作、数字设备都基本上成型了。 七、目前的几点困难 目前我们存在一些困难,但都是发展中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大的环境。技术仍然在发展过程中,比如压缩方式,前些年确定MP2,但是MP4已经出来了,MP4已经在很多设备里可以用,技术发展非常快,当然标准可以调整,MP4也没有什么专利的问题。在中间件的发展上,国际标准还没有,欧洲研究了MHP,欧洲就用MHP作为中间件,解决一些软件的问题,没有中间件,很多东西不能做。 第二个困难,国内设备的成熟期没有到。例如机顶盒,也就这几年刚刚研究出来,有一个考验期,有一个稳定性的考验期,有一个在实验当中哪些应该精简,哪些应该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第三个困难,广播电视的政策目前需要调整。在宣传政策上适当地调整一下,不调整的话,直播卫星上去了,或者是有线上去了,跟模拟的差不多,就没那么大的兴趣,怎么引导?没法引导。所以大政策非常重要。技术搭了一个舞台,就是数字电视的舞台,谁去唱戏呢?节目、信息在上面唱戏,它唱戏才能吸引大家,吸引大家进入到这里。 目前很多地方思想认识不够,技术准备不足,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字技术比较陌生,目前无论科技委也好,广电总局也好,科技司也好,抓紧技术培训、知识更新。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来不一刀切、齐步走的政策,不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怎么办?大家都这么办,恐怕不行。可能有些地区以省为基础建也可以,比如江西、陕西这些地方以省为基础发展,挺好,我们再往前推进。还有一个问题,有的不是一个模拟,在发展过程中,这个模式可以,是一个好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们把握市场规律、技术规律,在这些方面把握得还不够。 无论如何,数字电视的发展,三网融合的发展,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前些年我们跟电信争论很大,三网融合的争论比较大。有的人认为三网融合就是你吃掉我或者是我吃掉你。融合是用户端的融合,是技术的融合,是业务的融合。网络是大家的,如何有效竞争,因为广电网,电信现在还一分为二,出了很多,大家合理地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是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用户端的融合,有利于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用户,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这些角度讲,今天能和IT业、通讯业的朋友在一块儿交流,我把情况跟大家通报一下。你们如果关注这方面的事情,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要交流的,都可以,我们欢迎,可以到科技司,到各个省、地、市了解,为发展数字电视大家共同努力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