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错刀
拍拍屁股去旅游。
当一个喜欢旅游的背包一族上了网,他可能会被冠上上一个新的称呼:“驴友”;当然,也有更另类一样的叫法:“背包之驴”;假如该“驴”喜欢摄影,则有一个更煽情的词 汇:“驴飞色舞”。
旅游业曾被认为是最适合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始于80年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电脑进行内部管理;二是出现了电脑预订系统(CRS)。CRS是旅游业的第一代网上销售系统,它大大提高了旅游销售的效率,但与因特网相比,CRS只能完成订位任务而不能承担旅游营销和交易中的其他工作。相形之下,因特网使一切变得简单,旅游网站除了开展较大折扣的订房、订票业务、目的地景点预览,也使处在不同时间、空间的驴友的互动成为可能。
网络旅游能成为流行,并不是因为便利,或者廉价。最致命的是,它携带着一种新生活态度的基因,以雷霆之势扑面而来,比如时尚、酷、炫、寇,特立独行,甚至自恋。也许,锐步的那则动感十足的广告更能表现这种潮流,它说:前后左右,任你走。
对“驴友”而言,最不能忍受的莫过于,不能任你走。我认识一个叫phoebe的女孩,属于天生好动的那种,曾经跟团到张家界,可能太不安份,老是莫名其妙地走失,把两个导游,一个“全陪”,一个“地导”,着急的嗷嗷直叫,最后干脆不管其他人,一前一后专心照看phoebe,但她还是凑空就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跑。这样的“小鸡快跑”在她的下一次庐山之旅,又上演了一次。她说:很不爽。
“旅游自助餐”越来成为偏爱,人气极旺的新浪“旅游论坛”是一个“驴友”聚餐的地方,它一直被昵称为“驴坛老槽”,这种类似的“驴窝”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地,在广州,有一个“广州驴窝”,在深圳,有一个“深圳磨房”。我一直认为磨房是一个颇具创意的词汇,“驴友”的兴奋点在于走,而驴的生存意义在于拉磨,两者都有一些可以让人想入非非的东西。我曾想搞明白“驴”的起源,便请教“驴坛老槽”的斑竹“深圳小熊”,他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告诉我很早就有了。也许,“驴”、“磨房”的由来并不重要,它不只是一个谐音,它诠释的是一种关于行者的精神。在徐霞客的游记里,它是“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肢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在村上春树的文字里,它是一种奇妙的氛围:“被雪环绕的山中情景的确美不胜言”;在“驴子”时代,它也许是一些诸如暴走、腐败、探险、自由之类的词汇,也许什么都不是。
话说2000年国庆,我在网上经过辛苦的搜索,选中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婺源。这个号称中国最美的县城一度成为各个“驴坛”的热点,在网上,从“驴友”那里得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信息,定票、路线、景点、古迹、饮食等,应有尽有,并据此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婺源行程。然后,开始在几个“驴坛”贴文章吆喝,征求驴友。一帮互不认识的人马通过E-mail、Oicq聊了几句,在深圳“我的书房”酒吧见面认识了一下,第三天后,有惊无险地登上50次的特快,一路狂奔,直逼婺源。这份新鲜在之后的腐败之旅一直兴致不减,而且总是有奇遇发生,我们甚至在婺源那座著名的彩虹桥上,碰到早在网上神交已久、在新浪上十分活跃的“以德胡人”。在雄浑宽阔、红漆班驳的彩虹桥上,阳光倾斜而下,一个背着几十斤重摄影器材的雄壮身影朝我们缓缓走来,几个MM尖叫一声……这是我的一次“驴行”记录,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程序、太多的精力,甚至路线、风景都是不重要的,因为,“野驴”的乐趣无所不在。
前段时间,“驴坛老槽”发放驴标,是一个印着大脚丫的塑料标志,我正纳闷它的用途,一个叫“独行者2666”的“驴子”便率先公布了一个搞笑而不失创意的说明书:1、炫耀,挂着驴标到处走,不是驴来也充驴;2、交友,看见mm戴驴标,跑上前去打招呼;3、装饰,驴的包当然不好意思戴什么小女生的小熊、小猫、小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戴的饰物,当然一定要带上;4、扎堆,一帮人出行,各个带上驴标,好比洪兴会一样,碰上没标的,就可以欺压一下了;5、省钱?可能这是所有带标人的梦想吧,不过也许真会有实现的一天;6、等级,在现行驴标制度中,还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也许以后会有,白带驴标、黑带驴标、一杠三星驴标等,以便见面打招呼。
那个驴标至今还挂在我的Jansport登山包上,一次也没有和其他“背包之驴”共鸣过,更惶恐艳遇了。
在准备结束这篇文章时,我听到一段名字叫《旅途》的MP3,是郭富城那种略带悲伤的嗓子: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在“驴友”眼里,旅游不过是一场经历,而旅途中发生的人、事才是永远的记录,那是一种叫“功略”的东西,一段流畅的游记,一次刺激的历险记,一篇优美的文字或者一顿饕餮野餐,有时,我们是否也会感慨:“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在一个能够令他心驰神往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