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专稿】在互联网如日中天时,没有人会谈论电子邮箱收费。不过,如今的互联网产业已经今非昔比,几乎所有的网站都进入了生死倒计时时刻,如何尽快走出不赢利的阴影是网站们梦寐以求的快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网站已经提前壮烈出局,而暂时残喘的网站在纳斯达克的残酷与风险资金的绝情双重打击下,面对网络广告的萎缩和电子商务的低迷,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还有什么可以赚点钱的吗?网站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用户,这也是目前网站唯一拥有的巨大财富,部分性急的网站决定杀鸡取卵。
电子邮箱收费:想玩又不敢玩的游戏
自从去年下半年21CN、263以及新浪等国内著名网站纷纷在其网页上打出有关收费电子邮箱的消息和调查后,收费问题就摆在了所有网站和网民的面前。而今年二月份21CN正式推出其收费电子邮箱——个人商务邮箱服务后,更是在互联网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网站是否该对电子邮箱收费的争论便由此展开。
说起电子邮箱收费,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包括中国电信以及当时风光一时的瀛海威、东方网景等都曾开展过电子邮箱的收费服务,不过最后都以注册有户大量流失而宣告失败。而在国内率先推出免费电子邮箱的网易正是凭借“免费大餐”的巨大吸引力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网站三甲的地位。从此以后,免费电子邮箱迅速席卷整个互联网世界。
直到目前为止,真正提出要实施电子邮箱收费的网站还只有21CN、263首都在线和163电子邮局,其他的网站无不采取观望的态度。是他们不想对电子邮箱收费吗?恐怕不是。他们想,但他们更怕!怕就怕费没收到多少,结果注册用户、网上广告等等已经到手的东西也纷纷跑了。对于这一点,吃第一只螃蟹的21CN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21CN总裁陆德在其举行的收费个人商务邮箱新闻发布会上就一再强调:“对收费电子邮件市场仍需进一步观察”。
其实,对所有的网站而言,要不要对电子邮箱进行收费都是个难题,否则21CN就不会为此反复掂量4个月之久。事实上,只怕是哪个网站都想收费,但与其他服务收费不同的是,电子邮箱收费肯定是个烫手的山芋,弄不好就成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结果无异于自掘坟墓,得不偿失。
电子邮箱收费的开始就是注册用户叛逃的开始……
无论是排名也好,融资也罢,以及目前国内网站最大的收入来源的广告,拥有注册用户数量显然是最重要的谈判筹码。而现在,收费后的网站不得不面对注册用户可能流失的风险。其实,网民的忠诚度向来就是所有类型客户中最低的,浩瀚无边的互联网有的是免费的午餐,网民只需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轻易地宣判一个网站的死刑。而如果没有了赖以炫耀的成百上千万的注册用户,风险投资商、广告客户、电子商务用户乃至普通的网民还会注意这个网站的存在吗?
其实,这种警告早在一些网站为电子邮箱收费试探风声的时候就已经由网民明确发出。21CN早在去年11月表示要对电子邮箱收费时就招来网民的大肆声讨,而新浪仅仅是为此做了个问卷调查就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搜狐的CTO叶忻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意是“这种免费是我们提供给中国网民的一种吸引力很大,价值很高的服务。”“吸引力很大”对网民来说自然不用多言,而“价值很高”却显然具有很深的双重意义,对网民而言当然是这样,对网站而言意义却更加重大!正因为如此,叶忻才会明确表示,搜狐暂时还不会考虑电子邮箱收费的问题,因为“对我们来说,用户的获得和保持都是同等重要”。
服务有偿没有错,但应不应该首先从电子邮箱开刀?
在21CN收费个人商务邮箱的新闻发布会上,21CN董事长陈嫦娟女士曾这样表示:“网站不是红十字会,网站是一个经济实体,它的服务应该有偿。”陈嫦娟的话自然没有错,实际上遭遇“网络寒冬”后的网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问题是,网站需要赢利,服务应该收费,但收费的对象和方式有很多,眼下将电子邮箱作为第一个收费目标究竟是不是明智?这种结果到底是在说明网站已经开始与传统经济形式接轨,还是说明网站直到现在依然缺乏新的赢利模式和途径?换句话说,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黔驴技穷?
其实说到艰难,在纳斯达克苦苦捍卫“中国概念”的新浪、网易和搜狐才最有体会,不过即使是面临将被摘牌“下课”的威胁,这几家堪称中国互联网旗帜的网站依然丝毫没有要对电子邮箱收费的意思。搜狐的CTO叶忻认为将来的电子邮箱仍将是免费的,即使要收费的话也是针对有很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增值服务,如手机短信息服务和语音甚至视频邮件等。新浪执行副总裁周锚的态度是:“不改变服务形式,而直接由免费改为收费是难以接受的。”显然,即使是同行也没有认为目前收费的电子邮箱相对于免费邮箱而言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和变化,那么要为此掏钱的用户又如何认同这种付费上的差异?
电子邮箱收费解决不了网站的赢利问题……
王志东在去年年底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目前一些网站试图收费的主要原因是在免费邮箱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大,在带宽、服务器、24小时管理等方面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而不得不采取的“下策”。这其实和业界关于网站为什么要对电子邮箱收费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在目前没有新的赢利点的前提下,部分网站迫于财务方面的压力,宁可“冒天下之大不违”也要对收费电子邮箱冒险一试的原因。问题是,网站采取电子邮箱收费就能解决网站赢利的问题吗?
从多数网站了解的数据来看,目前免费邮箱平均每个用户每月维护的费用就在10到20元之间,而号称提供“更好更多服务”的收费邮箱的维护费用应该只高不低。另外,网站对电子邮箱系统升级和改进的投入也十分巨大,像21CN在去年下半年将其免费电子邮箱扩容到千万级用户,仅设备投入就超过5000万元。而目前业界的收费邮箱对网民收取的费用其实是很低的(一般在15到20元左右,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还会进一步下降),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电子邮箱系统运行的费用。事实上是,一方面收来的微薄费用根本无从抵消原有免费电子邮箱系统的开支,另一方面新的收费邮箱系统又额外增加了网站在电子邮箱方面的支出。换句话说,就像网站以前只有一个孩子需要养活,现在平白无故多出一个来,虽然能额外申请一点抚养费来,但远远不够养活一个孩子的,所以网站现在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工作更繁忙、人员更紧张的问题,事实上是“钱”途更为渺茫了。
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支持电子邮箱收费的263首都在线也坦然承认。263总经理张大庆就反对有关收费邮箱令网站“看到了赢利的曙光”的说法,他认为就目前的互联网环境而言,指望通过收费邮箱实现赢利是不现实的,相对于庞大的开销,邮箱得到的低廉收费显然是杯水车薪。
收费后的网站有可能面对无休止的诉讼……
事实上,电子邮箱收费赚不赚钱并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一旦网站开始对其电子邮箱进行收费服务,那么事实上形成了与其付费用户之间的契约关系,网站和付费用户就成为事实合同的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切实保证质量以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就成为网站最关键的责任,否则,在出现服务质量问题时,用户就可以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条款要求网站赔偿相关损失。
也许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习惯扮演“良民”的传统麻木了一些网站的神经,他们或许认为电子邮箱对网民而言并非至关重要,即使出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顺良”的中国消费者也不会为这点“小事”大动干戈。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谁能保证在互联网上就不出几个“王海”,或者就有为名不为利或者干脆什么都不为的律师“吃饱了撑的”,要出来叫板呢?
以21CN为例。21CN在其收费的个人商务邮箱使用协议中写道:“因21CN导致的用户损害,21CN将提供赔偿。赔偿额不超过用户当月提供的月服务费用。”但稍懂法律的人都明白这份协议根本不管用,因为它是单方面的格式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真到出事,用户完全可以不理睬这一“规定”而直接向法院起诉。到时候官司和索赔岂不让网站得不偿失、烦不胜烦?以国内网站目前的技术、资金和服务水平的实力来看,邮箱不出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新浪的王志东就表示:“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电子邮箱要收费是因为目前免费的邮箱服务不好,可是我还没有看到收费后就一定保证出不了问题!”而如果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网站势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巨大,这恐怕不是收费的杯水车薪可以解决,也绝不是网站收费的初衷。另外,电子邮箱出现问题的原因其实十分复杂,并不是网站搞定自己就万事大吉的事情。由此看来,网站将要面对的收费邮箱官司问题恐怕比没有资金更为可怕,而实际状况是,收费邮箱的用户越多,这种潜在的威胁就越大。
就目前而言,网民并不需要收费的邮件服务……
无论如何,以目前国内互联网的现状来看,中国的网民还没有到需要收费邮件服务的地步。这一点,仅仅从21CN的表现中就可以得到佐证。21CN经过一个月的预演,收费邮箱的预注册用户才达到两万(相对应的是,现在稍稍有名的网站每月增长的注册用户数一般都在十万数量级),而到最后真正缴费时,这个数字又奇迹般地缩水到了200人!200人对今天的互联网来说是个什么概念呢?且不说对于21CN超过600万的注册用户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如今互联网上成千上万说不上名的个人主页的用户数量也不止这么多!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与免费邮箱比较,现在推出的收费邮箱并没有太大区别,更要命的是目前互联网上免费的电子邮箱多如牛毛。以目前各大网站免费邮箱的功能来看,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根本没有必要花钱。当然如果所有的网站都取消免费邮箱而专推收费邮箱就是另一回事,不过如果有一天真的如此的话,或许互联网就真的完了!
事实上,推出收费邮箱的网站自身就是一种阻碍。目前推出收费邮箱的网站或许是出于稳定军心的缘故,都纷纷站出来表示将继续保障免费邮箱的服务质量,而且在功能、容量等方面还会不断提高和完善。像21CN就明确表示“非但不会弃免费邮箱于不顾,还要不断加强对免费邮箱的维护。”你自己都这样说了,收费邮箱又怎么火得起来?
当然收费邮箱并非完全没有市场,收费邮箱可以针对部分对邮箱依赖的用户。这部分客户主要是企业用户以及一些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工作和业务往来的人群,由于电子邮箱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电子邮件的丢失或者损坏、密码被盗、邮件被拦截等等可能造成他们在工作上、经济上、信誉上的损失,因此他们需要比一般免费邮箱更为安全、快捷、功能更为完善的电子邮箱,对合理的收费他们也容易接受。其实这部分可以作为收费对象的电子邮箱用户,电子邮箱对他们而言无疑成了赢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网站就是他们的服务代理,收费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与普通网民的对电子邮箱的诉求点是截然不同的。
网民真的是在接受“免费”的服务吗?
最后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网民真的是在接受“免费”的服务吗?对许多人而言,这种论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从表面看来也的确如此。但是请问,网站为什么能上市?为什么能得到几千万美金的风险投资?网上广告为什么能值那么多钱?甚至包括网站能在国内排名第几,媒体上网站的露脸率会有多高,这一切的得来难道不是网民默默支持的结果吗?没有网民不知疲倦的点击,包括披星戴月的熬夜,忍受被迫浏览在线广告的痛苦(现在连浏览新闻时都不得不附带看更大幅面的动态广告了)以及大量邮箱广告的骚扰,以及每年为之付出的动辄上亿的上网费用(这其中就有很大比例是因为在线广告的存在而导致网页浏览速度减慢造成的额外费用的支出),这一切会成为现实吗?
有人提出说“中国电信在收取了电话费和网络使用费后,并没有和网站之间有任何的费用分配的协议,网站从来都没有从中国电信那里收到过一分钱的利益分成。”情况真的是这样吗?那么,听没听说过“开放式分成”这个名词?许多网站就是通过与当地的中国电信签订“开放式分成”协议来获取上网费用。玩在线游戏的网民大概都知道联众吧,联众是国内第一个与电信部门达成分成协议的网站,早在1999年9月21日就与北京电信实现169主叫方式分成,2000年年底又和中国电信签署“开放式分成”协议。目前,联众的分成收入在所有收入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网上广告收入。仅就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网民在上网时已经给网站付费了,并不是在“免费”使用。
很显然,对电子邮箱进行收费即起不到解决网站赢利的作用,反过来还会伤害网民的感情。要知道,网民才是推动互联网不断前行的原动力,而中国的互联网未来要借助网民的地方还相当之多。如何尽快抛弃非理性的幻想,脚踏实地地寻找网站切实可行的存在模式,才是网站最需要花力气的地方。只有如此,网站也可能摆脱纳斯达克的束缚和对风险资金的依赖,中国的互联网才可能拥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