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天极网 > 正文


评论:海缆 为什么总是我受伤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3日 16:04 天极网

  3月9日,一个在网上网下刚刚冷下来的话题,又被重新拾起来了——中美海底光缆再次阻断。 渔网拖坏了互联网

  3月9日20时10分左右,中美海底光缆西段上海至汕头段的海底光缆发生阻断。这是中美海底光缆2月9日发生阻断后再一次阻断,两次阻断相隔仅一月。——有人统计过,1999年中国海域内海底光缆被阻断达18次之多。

  据保守的统计,2月9日的中美海缆阻断修复历时10多天,直接维修费用估计在500万至600万人民币。预计本次的修复工作时间基本与上次差不多,损失也差不多。加上1999年的18次,仅维修的直接损失总额就高达1亿美元。如果向前预计一下,按目前一月一次的频率,每年的维修费用将达7000多万美元。

  然而,这其中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2月9日那次的阻断的直接后果是大陆2000万用户不能访问北美网站,3月9日这次的直接后果是台湾近500万用户受到影响,网络一时间出现严重拥堵。

  当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深入人心,逐渐成为经济运作的主要方式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命运就全部挽系在了这样一些光缆上。信息时代的时间概念是以秒计的,如果一个月的时间就被阻断15天,那么整个社会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我们现在是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社会的损失可能还不十分明显——顶多就是登录不了网站——即使如此,仍有一批依赖互联网的企业损失惨重。

  而阻断的原因,据公布的消息,2月9日是由于渔民帆布涨网这一落后的作业方式造成;而这次来自最近的消息称,此次海缆中断的原因有可能也是渔船拖网作业造成,但目前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据台湾分析认为,因为先前海底电缆曾经发生过受渔船拖网作业影响,放在海底的电缆被拖网钩到的情形,因此初步判断,这次电缆故障原因可能也是被渔船钩到。

  信息时代的命脉,就这样被几个渔民用几张渔网紧紧地扣住了。

  电信赔偿,跑了题的讨论

  2月9日的阻断事故发生后,社会的眼睛齐刷刷地盯在中国电信的身上。

  当台湾的媒体率先报道了台湾的“中华电信”以扣减月租费等方式向其用户进行赔偿时,媒体推波助澜掀起了一场中国消费者向中国电信索赔的热潮。

  法律界也由此开展了关于“要赔”和“不要赔”的争论。《电信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象石块一样在正反双方的手里扔来传去。

  2月22日,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冷荣泉亲自赴上海,向当地记者摊牌:中国电信将不对“中美海缆阻断造成的影响”进行赔偿。 因为在租用电路的协议里,协议双方是有规定的。

  于是,网民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消费者太懦弱!

  然而,笔者认为,这次讨论已经偏离了主题,由海缆阻断又跑到了反垄断上去了。不错,电信一贯的老大作风失尽了民心,但不能说电信就应该为海缆阻断负全部责任。尽管事故暴露出了电信工作效率的低下(9日发生事故,3天后才拿出应急方案)和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的忽视,但毕竟事故发生后中国海底电缆公司增加4条巡逻船,加强24小时雷达监控,处理也还算得力——可哪里料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电缆又断了!

  这一片吵闹声,恰恰遮住了与海缆最为密切的问题:谁该为阻断负责任?电信能管得了渔民么?

  渔民归渔政部门管,捕鱼不需要向电信申请执照;破坏电缆的行为由公安部门管。电信能做的,顶多是增派两艘船、多设几个人,勤于看守。公安人员即使能24小时在海上值班,可别说这广袤的太平洋看不过来,仅中国沿海的海域,也是很难进行24小时全面监控的。

  谁该为阻断负责?

  据了解,这次阻断点在上海崇明海缆站以南123公里处,离海岸108公里;上次断点是在位于上海崇明海缆站以东375公里的公海中。看来,累次阻断,都是中国的渔民的帆布涨网的“功劳”了。

  鉴于累次的海缆被损,2000年,有关部门决定在5年内彻底淘汰帆布涨网这一作业方式。然而,就在“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后,帆布涨网的渔船却有增无减,到2000年底,仅浙江舟山地区就有1500艘。2月9日事件后,上海有关部门加强了打击破坏光缆的力度,严禁渔船在海缆路由及两侧各两海里范围内抛锚及进行捕捞作业。

  而这次的阻断说明,5年的计划实现起来很有些困难。为什么这帆布涨网越限制越多呢?为什么刚刚“严禁”接着就出了事儿?这令笔者不由心底起疑:“有关部门”真的管不住吗?这管理措施到底有多少落到了实处?

  不能把责任推到中国的渔民身上,他们要吃饭,就不能不捕鱼。好象也不能把责任推到地方官员和相关部门身上,因为他们也要发展地方经济。

  这样一来,好像谁都没有错,但光缆确确实实地一次次地断了!

  电信有电信的利益,渔民有渔民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而且谁都只盯着自己的利益。好像又为了眼前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别人、全局和将来的利益。当这些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这种涨网捕捞方式,能带来渔民利益的最大满足,渔民当然就顾不得许多。当这种方式能带来地方利益的最大满足时,地方恐怕也不会考虑什么光缆了——况且,你永远也无法查找究竟是哪个渔船干的。因为有了这种那种个体的、地方的利益,所以政策执行起来就特别费力。危害如此的捕捞方式为什么不能立即禁绝而非要等5年后?照这样执行下去,别说5年,10年我看也未必有效。环境污染的政策不是执行了许多年了么?可我们看到各地仍有污黑的水、灰蒙蒙的天以及环保局一脸的无奈。各自为政与互联互通同在,刀耕火种与知识经济并存,高喊着互联网的口号,却张开毁坏互联网的帆布涨网,一网一网地把互联网撕破,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很有趣的现象。

  南韩也用过这种渔网,但好象没有听说过阻断海缆的事儿,相信美国、日本也有渔民,我不知道他们当地是否有因为捕鱼阻断海缆的事儿,但用各种搜索引擎查到的都只是我们中国渔民干“坏事”的报道。笔者于是十分奇怪,他们都是怎么管理的?

  其实,断一个海缆没有什么,再把它接起来就是了,好在我们的经济还没有过分依赖互联网。但阻断所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却让人深思:我们究竟为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和WTO准备了什么样的管理?我们又准备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全球的信息时代?

  除了庆幸,我们还应该有什么?

  3月9日的阻断事件发生后,中国电信负责人说,由于这次海缆的阻断点发生在上海至汕头段,实际影响的是从汕头海缆站出去或经上海至汕头段连接的电路,而中国电信的主要互联网电路是经上海海缆站出去,因此中国互联网不会受影响。同时,由于在中美海缆上开通的主要电路为互联网电路,因此海缆阻断对中国电信的话音业务没有影响。

  言下之意,颇有庆幸。但我们想知道的是,万一下次阻断的恰恰是这些电路怎么办?如果是中国电信的大部分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怎么办?

  据新华网报道说,Edgix公司和Orblynx公司等美国的CDN服务提供商已经从这种地区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脆弱表现中看到了绝好的商机,看到了光缆数量有限的地区通过卫星提供互联网连接的必要性,准备着手在中国内地拓展含有CDN成分的卫星连接业务。

  其实已经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万一渔船还是管不住,我们的电信又该做哪些准备应付这一月一次的阻断?(孙善清 责任编辑:小艾)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相关链接
中美海缆修复计划启动 韩国海缆船启航(2001/03/13 09:32)
中美海缆阻断点仍在抢修 少量电路受影响(2001/03/13 08:41)
海缆再度中断 台湾中华电信再次赔偿(2001/03/12 11:56)
中美海缆受阻使访问北美受阻13小时(2001/03/12 10:15)
中美海底电缆受损专题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