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微软,1975年成立之初,只有一个BASIC程序,两个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到2000年,早已发展成了业内的“帝国”,一“窗”揽尽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另外,微软还象八爪鱼,触角伸到了软件业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有近20个不同的万维网站。微软不仅成了世界IT企业的楷模,甚至也变成了传统企业的经典教科书。微软从成立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结构之稳定,是令所有大型企业惊奇的。从成立之初到2000年之初一直由比尔执掌帅印。但一入2000年,情况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000年1月,比尔.盖茨宣布退位,由鲍尔默担任微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00年8月,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被任命为微软副总裁。 2001年2月,微软公司任命个人电脑服务部的副总裁理克.布鲁斯(Rick Belluzzo)为公司新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一年的时间里,微软折腾了个底朝天。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折腾为哪般? 盛宴后的异兆悲音 可以说在以前的25年间,微软在业界是所向披靡的,一把DOS之剑统治PC操作系统达10年之久,之后WINDOWS横扫OS/2,IE吞并NETSCAPE……,PC机,如今已经成了微软的天下。比尔先生正安坐在垄断的金交椅上,笑眯眯地望着花花绿绿的钞票如流水般淌进微软的腰包,比尔及他的幕僚已经挤进了世界的首富之列。 正当这个软件的霸主踌躇满志忘乎所以之时,反垄断法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开始下落。美国司法部准备拿起刀叉,用反垄断法来切分微软的蛋糕了。 比尔先生似乎有点慌神了:政府反垄断法要分割微软,如果这一招得逞,微软25年构建起来的大厦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其实,让比尔先生慌神的,并不只是这个。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微软的强大和辉煌,并不能掩盖它目前面临的有史以来少有的危机。世纪之交,困扰微软的危机险名环生,除了反垄断法外,长期形成的宠大的管理机构已难以适应今日的竞争,高级管理层出现了裂痕,官僚主义日益严重;Linux这一自由软件的开发者在全球已形成一个联合军团,服务取代软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Windows构成了巨大挑战;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将使用极其简便的机项盒设备取代PC,问鼎未来网络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微软的战略同盟世界上最大计算机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布解除与微软的合作,推出自己的计算机,不再使用微软的视窗系统…… 运作:成败一念之隔 微软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时的伤风感冒,而是由来已久的了。考察一下微软的成功,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三分技术,七分运作! 自那个使盖茨赖以起家并奠定了PC软件发展之路的BASIC程序后,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盖茨再次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而之后的所谓微软产品,绝大多数是“买”来的。 1980年,IBM准备进军PC市场,想购买CP/M操作系统。但这次原因不明的未成谈判却促成了盖茨的好梦:IBM决定和盖茨一起开发新操作系统。于是,盖茨连人带马地买下了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蒂姆.帕特森的一个叫做“快手和下流”(Quick and Dirty)的产品――这个“快手和下流”其实是CP/M8086操作系统的精简版。盖茨将这个产品很“快手”地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和包装,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MS―DOS。 牛刀初试,盖茨尝到了运作的甜头。在微软其后的发展,盖茨先生屡用此招,且屡用不爽。1985年,盖茨和IBM这一计算机巨人合作开发OS/2操作系统,条件是IBM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意安装,也允许微软向其它电脑厂收OS/2的使用费。当时PC机市场是IBM一统天下,兼容机几乎没有什么市场份额。盖茨从这份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不平等的协议中看到了兼容机发展的一丝曙光。事实证明了盖茨的英明,到1989年,兼容机市场达到80%的份额,微软仅许可费就盈利20亿美元! 从技术上看,有人说Windows用的是Xerox和苹果的技术,Excel复制了Lotus1-2-3,IE借助了Netscape的创意,Word是对Wordstar和Wordperfect的模仿……真正属于微软自己的技术,成功的则不是很多!这种说法虽然不无偏激,但不可否认也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这种运作,同样也是智慧的表现。同样一个时代,王安的公司倒闭了,IBM不也走下了它的神坛吗,而微软则从弱小走向强大。但同时,这种运作的成功,使得比尔先生忽视了技术的创新! 虽然,微软10年前就成立了研究院,但,它的许多技术并没有在WINDOWS中体现出来。许多成果都立足于“5年后”,一旦被分割,将会出现一个技术发展的断层。 免费的IE可以打败NETSCAP,但却对LINUX不起作用。而一旦进入免费软件时代,没有占领互联网技术制高点的微软,将无法生存!再者如果司法部分割成功,那么,微软对技术的忽视将使它没有立足互联网这一唯有创新才能生存的时代。事实上,微软已经落后于互联网时代了。 比尔真有点急了。 突围,微软能否长胜? 面对管理的问题,面对分割的不可知,面对竞争的形势,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奇观,在世纪之交,微软摆开了一场突出重围的大决战。 突围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重祭技术大旗:比尔重新专注于技术,出任“首席软件设计师”,而把长于管理的铁腕人物鲍尔默从幕后推向前台,在分工上更加明确内部的管理格局。而事实上微软的这一变化,的确达到了目的。鲍尔默不久就平息了欲置微软于死地的骚乱,以惯于与顾客打交道的特长,修补了公司与客户之间趋于恶化的关系,稳定了微软的局势。但鲍尔默并没有改变微软已经成为美国反垄断要分割的对象这一严重的危机,反而与司法部在这一问题上闹得更对立。而且作为最大的操作系统市场占有者,微软通过兼容性以及有条件的代码支持来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厂商来排挤打击小厂商的一些作法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 突围的另一个主要措施就是重运用技术人员。除了比尔亲自出任技术领袖外,一直沉默寡言的微软研究院,突然发迹。先是里斯特出任微微软高级副总裁,2000年,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又提升副总裁,另外,研究院的凌大任等人也得到提升。随着这些人的提升,微软近年来研究的一些重要技术成果也走向前台。如Clear TypeTM显示技术、微软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和Audio 4.0、信息存取、语音识别、新一代多媒体技术等革新性等。但微软却无法在具体的工具软件里取得领头羊的位置,而且在linux的压力下,虽然微软发出了linux一定会死的豪言,但不可否认这一操作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软件厂商的支持。 第三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互联网战略。2000年9月19日,微软雄心勃勃地推出下一代互联网构想.net战略,再次在业界掀起新一轮狂飙。2001年2月,布鲁斯为公司新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布鲁斯的成就是成功地将微软的MSN网站变成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他的XBOX游戏站计划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虽然微软惯常于后发制人,并利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优势来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网络软件除了在运行环境上对微软有一定的依赖性外,微软并没有更多的优势,而微软在这方面并没有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互联网大潮中,微软是落后了,它的前面已经有AOL这样的巨人。 微软虽然力求通过各种渡过当前潜在的危机,把危机消灭在出现之前,但微软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快鱼吃慢鱼,作为一个后来者,先行者留下的肉,还够不够微软吃? 在大家都在寻求互联网出路的时候,微软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和模式找出新的网络生存法则? 虽然小布什已经安排了一个对微软有好感的陪审团,但微软还要时不时地提防反垄断法的侵扰――眼前那柄已经落下的垄断法之剑已经让它很头痛了。如果作出了分割的判决,微软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分割,微软又应该怎么使自己不再落入反垄断的利剑? 微软的.net战略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他的.net到底与现在的互联网有多大的区别?能够使未来的网络对它产生多大的依赖? 微软由20多年前的小舢板变成如今的航空母舰。如今,这艘航空母舰正经受着互联网时代的严峻考验。虽然,微软及时地调整了前进的方向,但这种调整能不能保证它一帆风顺地走入新时代,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毕竟,市场风流险恶,冰山沉船的事时有发性,世上从来就没有日不落的帝国。一个企业,不论它是多么强大,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策略是,正视危机,战胜危机,超越危机。也许,这就是微软的世纪之战给予我们的启示。(孙善清 罗会祥)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