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学凌
归来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还原了霸气。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剩下两家电脑公司,其中必有一家是苹果”,苹果人就这么自信,自傲。
苹果公司是一个推崇神秘主义的公司,每次发布新产品前都遮遮掩掩。1月8日的MACWORLD前,苹果公司又卖关子:“将有重大产品发布”,所有细节都在保密之中。美国TIME杂志不惜动用封面报道,诱惑苹果公司,以提前获得新产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IT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公司能够让媒体都为之疯狂。苹果做到了,它的新产品变成了X档案,发布会成了新闻战场。
许多人预测,这个神秘之中的“重大产品”,将是“牛顿”复活,今天的苹果,还有什么重大的悬念产品能够像“牛顿”这样,值得每个人念念不忘呢?
“今天是CRT显示器的死期”乔布斯用他独特的方式描述这个立在桌子上的新iMac,“不错,正如大家所见,它就像一个台灯”。
媒体一片欢腾,成篇累犊地报道苹果的新产品。造型翻新的iMac,半球形的主机加上细长连杆上的液晶显示器,摇头摆尾,甚是招人喜爱。乔布斯又一次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苹果能够让世界疯狂,苹果用自己的激情创造新的产品,而不太理会市场的评价,一个苹果的员工说:“乔布斯认为他下的每个蛋都会成为天鹅。”
我在高兴之余,忽然嘀咕起两个字“牛顿”。重见“牛顿”只是一个梦想。
1992年,苹果公司先锋派准备研究一种产品,能够让大部分计算都在手掌上完成,把电脑的体积再缩小一个数量级。这个产品后来被命名为“牛顿”(Newton)。1994年10月出生的“牛顿”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产品,在计算机运算速度普遍底下,内存贵如黄金的年代,能够想象出这样的产品,已经不是凡人,更何况还有公司竟然愿意把这种产品变成现实。“牛顿”开创了PDA时代,自己的命运却凄惨之至。1994年,当吉尔(Gil Amelio)担任苹果公司总裁的时候,就曾经想过,要把“牛顿”这个产品卖给其他公司。当时牛顿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亿美元,当然整个产品的成本高达2.6亿美元。吉尔希望能够以区区5000万美元的价格把整个“牛顿”产品卖出去,也接洽了一个一些公司,但最终没有成功。吉尔重新改造了牛顿,并把这个产品独立成为一个公司,并希望这个产品能够在几年之后,成为苹果的明星产品。吉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有那么一帮人深深地爱着牛顿,我已经整顿过牛顿公司,它将来会赚钱。”
虽然吉尔一再保护“牛顿”,这个真正划时代的产品最终也没有能够存活下来。乔布斯这个偏执天才,对“牛顿”却恨之入骨,在他上任之后,把“干掉牛顿”当作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乔布斯痛恨“牛顿”的一个间接原因是,“牛顿”是斯考利的杰作。斯考利一脚把乔布斯踢出苹果,让他多年等耿耿于怀。1998年,这个继APPLEⅡ之后最伟大的创造悄然陨落。牛顿即没有卖掉也没有保留任何后备发展力量,在一片“乔布斯,浪子归来”的呱噪声中,黯然陨落。
“牛顿”是上一个世纪,人类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陨落的两颗明星之一。另一个“将星早落”的产品是杰里·卡普兰和他的GO公司生产的“笔式电脑”(完全用笔操作的手写电脑)。这个1987年开始开发,1994年2月倒闭的公司依靠从美国国家农场获得的投资,在那个计算速度极度缺乏的年代,梦想过一场未来全新的改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也动用力量,打击GO公司,开发过WinPDA。后来比尔看到“牛顿”困境之后,停止了WinPDA开发,IBM的Pen OS/2也在不久之后终止。几个年轻人创造的世纪之梦,在二十世纪结束时竟成绝响。
以乔布斯的执拗和狂放,我们本来不应该期望“牛顿”复活,但是网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传言,甚至有一些人拿出照片来,要证明苹果正在秘密开发新的PDA产品。可能用户太一相情愿,他们需要苹果给我们提供那些与众不同的产品,对于这种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我们除了需要更可靠的功能之外,我们的的确确希望感受到它们与众不同的个性,而苹果,是我们在这个电子时代最后能够赋予希望的公司。比尔转脸就把笔式电脑改了个名字,称为Tablet欲使其成为新世纪第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我也希望有一天乔布斯忽然能够举着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牛顿”,再次用他奇特的语调说:“任何想用常规思想考量我的人,必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