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李学凌专栏 > 微软走向全面胜利?

微软走向全面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5日 11:37:27  李学凌

  IT公司终于走出纯技术化的市场开拓之路,他们用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名词传播自己的市场计划。糟糕的是,这种大众化的普及走向了极端,演变成为灾害化市场营销。先是国内金山公司的“红色正版风暴”,后来有什么“洪恩海啸”。后来才知道还是微软最厉害,下起了冰雹(HailStorm)。国内通常都把“Hailstorm”翻译成为“冰雹”,但是冰雹只是这个单词前半部分的意思,后面还有一个大“飓风”(Storm)跟在后面。所以我觉得应该翻译成为“冰暴”更为妥当。微软也学会了“闹灾”但是这次的灾害可不是一般的灾害——狂风暴雨中,一切公司都死命抓住几个救命稻草,无力地呼喊,但悲剧并没有结束。时速200公里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把那些拒不服从微软的公司打得粉身碎骨。

  这并不是什么不敬的臆想,微软正在一步把互联网世界纳入囊中,其结果就是要把微软变成互联网世界的标准。.NET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按照微软所解释“微软因为用户的需要”才发展.NET战略的化,就太简单化思维了。Windows也是迎合用户需要的产品,但是他垄断了软件行业。.NET也是一样。

  距离微软灾害只有两年

  看看微软.NET计划的实施时间表我们就可以发现,在2002-2003这两年的时段中,微软将连续发布4大产品,个个都让世界动容。他们是:HailStorm,一个包含14项基本用户应用的网络化解决方案;Windows.net;Office.net;bCentral(现在是微软小型门户网站,但是以后会逐步发展成为微软主力的商业网站数据交换中心)。这四个产品中,中间两个宣传已久,但是因为Windows XP和Office XP现在还没有正式面世,其中许多细节也不为人们了解。但是这四个产品之间的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所形成的系统却是令人不得不着力关注。

  HailStorm的市场是瞄准个人信息工具,能够把一个人的个人身份、日程表、通讯录、信用卡号码等与网络应用有关的项目,通过Passport技术,把这些信息在各网站之间认证。就象银行信用一样,微软认证了个人的身份,信用,财务,能够直接从微软的服务器中取出信息,向银行下达向电子商务网站付费的命令。一个个人,如果要在网络上方便的得到各种服务,HailStorm是离不开的基础。Winodows.net和Office.net两项技术的细节现在还不知道,但是eCompany Now的文章说的很清楚。巴尔默说:微软将为推广Microsoft.Net亏损银行现金270亿美元。想想看:再也没有 Windows 光盘。相反, 升级!错误补丁!文件备份!仅仅 $3.95 一个月!出租软件给用户,给他们免费的升级,在微软网站上备份他们的软件,这一切仅需要很少的现金就可以办到。微软一年可以从一个用户身上获得50美元的收入,和现在Windows 2000 199美元的售价相比,却是还是比较实惠。

  2000年,微软的营业额高达230亿美元,利润94亿美元,收入的70%来自PC软件销售。微软的利润率还是相当惊人。微软总裁鲍尔默,希望大家不要看利润率,应该多看看利润本身,他说:你从利润而不是利润率中得到工资(You get paid for profits, not profit percentage)。但是微软的PC软件收入可能要因为.NET的施行而暂时下滑。如果微软加密能够做得和他们说的一样好的话。微软如果要获得更大的增长,能够控制互联网发展的局面,他需要更多的增长点。

  互联网公司一路下滑,跌至谷底的时候,盖茨终于感到“传统公司可以扬眉吐气了”。微软的bCentral从一个小门户网站一跃成为微软发展战略的重点。各种网站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如果猜的不错的话,bCentral应该是BUSINESS CENTRAL的缩写。微软当然要把这个网站变成网络商业的中心,各种数据可以通过bCentral的平台自由流动。YAHOO上可以直接购买eBay上的拍卖品,但是看上去和在YAHOO购买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看这个计划,当然还少了一点东西。微软要满足这么多用户的需要,必须拥有一个全球性的门户网站。在美国,微软当然不用收购,MSN已经是美国门户网站的巨头,加上MSNBC的支持,未来媒体世界也难逃“仰微软鼻息”的命运。

  在全球互联网大滑坡的背景下,微软门户网站MSN迅速崛起。2001年的第二个季度,微软的MSN亏损了4亿3600万美元。鲍尔默不无自豪的说:微软将为MSN的扩展亏损更多的钱。根据Media Metix的数据:2001年2月,MSN拥有10900万访问人,而YAHOO只有9780万人,AOL只有9500万人。借助微软在用户端无可匹敌的优势,微软还将把这个差距拉的更大。这一点可以从MSN Explore 中看出门道,在Windows XP中会有更好的体现。如果说盖茨个人买下许多博物馆艺术品的数字版权纯属个人爱好,那么微软旗下的CORBIS收购欧洲著名图片社SYGMA,就足以了然微软进军数字传媒的雄心。

  与微软Windows系统捆绑IE浏览器的惹起官司的做法不同,微软这次全面进军互联网,其背景是XML一个公开不专属于任何公司的开展描述语言。用美国评论界的话说:XML就像是标准的铁轨,任何公司都可以制造火车,但是微软的火车是最棒的。这是一个看似公平的竞争法则。大家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美国基本的竞争生存理念。微软第一次放弃“具有微软特点的标准”,走向一个公开的标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微软正式借助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形式,把自己在多个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力量组合起来。盖茨说,这是公司的赌博。微软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最近发布的VisualStudio.net和BizTalk(这两个产品的详细介绍可以在各种技术网站上找到)。就象微软利用自己的VC++夺取了标准C++市场一样,开发工具的“微软化”奠定了微软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大量用户,最大的门户网站(MSN),最权威的电子数据交换网站(bCentral)足以让微软轻松地获得整个互联网市场的领导权。国内也有一个先知的评论家说:标准在谁手里并不重要,关键是谁能够控制这些标准。就象Sun拥有JAVA一样,JAVA虽然在Sun的手中,微软试图像这个标准中掺入“Windows 沙子”的计划也没有成功(官司败诉),但是微软有足够的能力和金钱,重建一个类似的系统,实际上C#很快就诞生了。

  每次研究微软到细微之处,我都由衷地佩服盖茨,发自内心的佩服他和他令人羡慕的企业。盖茨说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两个时代辉煌,如果有,微软是第一个。微软从软件时代,确切的说,从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每一步微软都走的十分稳当。微软在互联网上业务上稍有落后,后来又有一些冒进(捆绑和绞杀导致官司),但从大的角度看,微软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虽然有人说,微软的.NET战略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诉讼。但是基于更公开化的XML可以使盖茨有信心把司法部的刁难抛在脑后。如果我还有什么想说的话,我觉得,微软已经开始全面胜利了。Oracle公司的浪子拉里.艾里森也不屑一顾的说,微软更本不知道什么是服务器市场。Sun公司的发言人也说:微软(在服务器市场)不知道他们“不知道”(they don't know they don't know)。Linux的玩家和Unix的崇拜者也不会把Windows 2000放在眼里。在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最近的测试中,康柏的ProLiant服务器和Windows 2000配合的表现要比任何现有服务器上运行的Unix系统表现好一倍。

  我们可以不理会这些数字,但是一旦以“易用而冗长缓慢”的微软服务器软件摆脱了速度慢的名声,其他的企业很快就要遭殃。UNIX系统有一个巨大的用户基础,但是Windows系统发展的更快。据IDC的报告,2000年,Windows服务器市场销售已经扩展到了31%,销售额139亿美元,UNIX的市场销售只有14%的份额,销售额290亿美元。微软也确实得到了一些企业级网站的客户,包括:NASDAQ.COM,Realtor.com,DELL公司也用微软的数据库软件,当然还有两个非常大的网站MSN和Microsoft.com使用微软自己的服务器产品。Liberate Technologies公司的CEO Mitchell Kertzman总是如履薄冰,做了微软多年的死对头,他终于明白:微软从不会死,相反,他能够生存下来。在你以为他们追不上你的时候,他们出现了。事实上,你已经成为微软的盘中餐。

  中国:微软不战而胜?

  微软通过和政府合作,可以直接进入别人公司的办公室查抄盗版。其中的艰辛当然只有自己知道。但是从总体上,微软还是很轻松地利用了公司在美国的成功,完全占领了中国市场。

  中国软件公司几乎没有做什么抵抗就全面撤退。金山公司能够活到今天不是因为和微软斗争,而是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微软不关注的领域。WPS仍然像一面旗帜,时不时的在我们的视野中飘一下,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任何一个公司,不论Oracle也好,Sun也罢,如果没有能力和微软在几十种产品上同时竞争,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现在这种战争又蔓延到互联网上,MSN收购中国门户网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NET战略”的顺利实施,必定需要一个大门户网站支持。MSN直接推出中文版,一来推广费用过高,另一个方面对微软在中国的形象也十分不利,毕竟微软的强行进入会造成互联网行业出现新的“金山公司”。互联网目前的极低市值和整个行业不景气的现状,都可以给微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收购这些已经存在发展起来的中国门户网站,援助“微软大米”和“救.COM于水火”,应该是最佳宣传词。AOL当然也进来了,可微软没有必要着急,他可以让AOL先挑。任何一个门户网站,只要搭上微软战车,只要微软在Windows.net中文版的时候带上一个类似MSN Explorer这样的浏览器,就可以轻松打败那些竞争对手。我们从MSN Explorer上已经看到,从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个人主页、个人网络文件柜等无所不包的门户特征。从显示屏上打败所有远在服务器上的网站,是最轻松的选择。

  门户网站遭遇非常尴尬的境地:卖给微软,于心不忍;和微软对抗,死路一条。

  如果一个门户网站真的借助微软统一了互联网信息领域群雄争霸的局面,我们可能该有道德的职责了。

  我们应该从“东芝笔记本事件”和“三菱越野车”事件中学到一些东西了。许多媒体用了更多责难和道义谴责的手段来批评东芝公司和三菱公司。但是事情的实质是,这两个公司都是中国的守法公司,他们依照中国对消费者保护的条例来办事,并没有什么违法之处。美国的法律对消费者保护更加严格,东芝公司就会给美国消费者赔偿天文数字的赔款。但是东芝没有对欧洲用户,也没有对中国用户赔偿,不是因为什么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就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并没有这样的赔偿条款。一个跨国公司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并没有什么不妥。

  对于微软,我们也过多的情绪化,过多的苛责。微软只要遵守了中国的法律,就应该没有什么道德负担。如果中国没有反垄断的法律条款,就绝对不能用垄断来职责微软。一个公司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当然要学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国媒体常常把微软比如成为恐龙,恐怖、凶残。但是我们更多的应该从形象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比喻。真正能够对微软开刀的,是美国的法律。美国法律保证(至少是希望保证)小公司有发展和创新的机会,谁的力量大到毁灭创新,那么法律就会先毁灭他。

  我们是不是依然用咒骂来迎接微软,迎接互联网上的新一轮洗牌?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互联网蒸发了吗?(2001/04/10 12:14)
CERNET浮出水面 中国骨干网络竞争格局突变 (2001/03/13 13:42)
资本摧毁搜狐(2001/03/13 11:18)
创新失乐园(2001/01/12 11:50)
相关专栏:李学凌专栏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直击歌坛盛事--《音乐风云榜》完全获奖名单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