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无论资本市场如何调整,产业舆论如何冲击,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或早或晚地变成网民。我们上了网以后,都会一步步、一点点将网下的消费转移到网上消费。问题只是早一步、晚一步或早几年、晚几年的问题。全世界的人迟早都要上网(当然上网的方式和形式可能不同于现在)。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和无边界的媒体,必将聚集成一个消费额巨大的市场。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必将形成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网络消费市场,与现实的市场互补。这块迅速崛起的市场,其规模将超越任何一个具体的产业规模。据权威机构预测,华人经济圈在互联网上的消费将在几年内成为超过美国的最大市场。 那么面对这个必将形成的庞大市场,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问题是:未来究竟是谁来占领中国的这块市场(或者可以扩大到整个华人市场)?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是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是新浪、网易、8848等公司还是AOL、Yahoo、Amazon? 目前,除了Yahoo由于特殊背景,在中国市场有节制的表现外,其他国外互联网巨头几乎无声无息。任由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折腾。其实,并不是国外互联网企业对中国不感兴趣,也不是他们没有本地化能力,而是出于对政策的忌讳。许多风险投资为了高额利润,敢于冲破壁垒,进入中国旧有法律的禁区。但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大都是上市公司,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触“法”。但是,中国市场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许多互联网企业都把“中国概念”作为刺激股市的重要题材,而且到200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000万(高盛预测),占整个亚太地区(除日本)的40%强。任何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网公司都不会也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大市场。因此,一旦政策问题获得突破,这些互联网巨头必然大力投资,挺进中国。 如今,我们都在忧虑中国进入WTO后,国内的金融业会如何?汽车业会面临怎样的冲击?中国的农业会如何?这些忧患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承受的重量,都是必须寻求答案的关键。可是几乎很少人会提出另一个问题: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市场会是怎样的命运?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将如何面对全球巨头的挑战?谁会瓜分中国互联网这块市场? 如今,大家的视野只局限互联网是否泡沫的无为争议,局限于目前国内互联网“小我”的竞争,局限于眼前发展的是是非非。可是我们将目光放远,着眼于趋势本身,我们危机感将不亚于任何一个产业,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互联网上的竞争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因为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的确,互联网是一个本土化特性很强的服务性领域,将有助于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同时,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最先进国家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工业的差距,更小于农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性,注定了它是全球化的最理想工具。它在跨国界的业务延伸、政策壁垒和拓展方面,几乎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障碍。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未来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必然是直接的、赤裸裸的全球化竞争。未来与中国电信、新浪、8848等作殊死竞争的必然是AOL、Yahoo、Amazon等国际上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领域资本的全球化和运作的全球化是一把锋利的刀。 目前,政策上的壁垒和市场上的障碍虽然也阻碍了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但同时也极大的制约了国际巨头的长驱直入,为中国互联网创造了一定的发展时机。但是这些“保护伞”只是暂时的,必将全面消除;同时也是双刃剑,制约了我们自己的发展。到竞争真正展开时,我们需要具备的就是真正的全球化竞争能力。中国互联网必须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管理、全球化运作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将视野局限于国内,那么未来是无法有效参与竞争的。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一些产业部门,纯粹出于自己产业部门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抑制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融资、上市和发展,而扶持一些与自己部门利益密切相关的关系企业。其实际结果可能是空打如意算盘。因为这种“内耗”的结局,很可能就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使国外互联企业最终渔翁得利。 发展互联网是一门时间的艺术,速度是取胜的核心。目前留给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成长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竞争的残酷性和时间的宝贵性。中国人要在未来的互联网领域乃至全球互联网领域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就必须尽快扶持和培养一批具备全球性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必须打造一批自己的互联网巨头。 尽管我们在努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多数工业领域以及整个农业领域,中国要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是不现实的。而最有希望塑造全球竞争力的,非互联网莫属。如果我们再度失却互联网上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因为互联网已经与所有产业都休戚相关,与未来国家命运相关。 互联网产业有泡沫,但互联网本身不是泡沫。但如果我们无法抓住时机,发展出自己的互联网产业,那么互联网对中国来说,真的只是一场泡沫、一场梦。发展互联网有风险,但是不发展才是最大的危险。互联网产业会调整,但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人迟早都将“落网”,迟早要将网下消费的相当部分转移到网上,这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未来将是国外的互联网巨头一通中国互联网的天下,中国用户的互联网消费都落入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口袋。 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思路,才能在这种时代的大趋势面前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将为自己的短视和偏见付出最为惨重的代价。
|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