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黄河污染账 一算吓一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 09:23 科技日报 | |||||||||
![]() 科技日报 2004年4月4日封面 ◇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支流变成“排污沟” 不久前,记者在黄河三门峡水库看到,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面上还不时泛起白色泡沫。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刘红宾说,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每到冬春季节,三门峡水库的泄水都会变成“酱油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使黄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绝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研究所专家介绍,黄河许多支流在五六十年代水清鱼跃,目前却是全河皆污、臭气熏天,鱼虾绝迹。洛河的鲤鱼和伊河的鲂鱼自古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誉,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名贵鱼种因水污染而绝迹。20世纪70年代,渭河下游水草丰美,许多农民以打鱼为业,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种俗称“蛤鱼”的鱼,且有浓重煤油味,不能食用。 守着黄河买水吃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尚晓成说,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国家紧急启动的第7次引黄济津被迫停止。位于黄河边的河南省三门峡市许多居民觉得经市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黄河水有异味,索性常年花钱买井水、泉水吃,出现“守着黄河买水吃”的怪事。 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同志指出,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初步估计,到2010年,全流域年均废污水排放量将超过65亿立方米。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年经济损失上百亿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对黄河水污染危害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至156亿元。 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大头”,占全河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但水污染又反过来给工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测算,黄河流域每年因水污染导致工业用水成本增高、产品质量下降带来的损失约23亿至32亿元。中原大化集团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用水处理费用增高和设备腐蚀损失最高占年产值的1%。 农业是黄河上的用水大户,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初步测算,黄河流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山东黄河支流滂河边有个夏庄村,由于群众长期饮用被滂河污染的地下水,全村1450人中,患癌症的达100多人。 专家指出,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水利工程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近年来,黄河污染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但黄河治污总是陷入“治了又污”的怪圈。目前,陕西潼关至宁夏石嘴山河段全部为劣五类水。3月中旬,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宁蒙河段下河沿至头道拐段14个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抽调,发现没有一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水量并不丰沛,新中国成立以来,引黄灌溉、供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已达6000亿元。 (林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