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我国奔月工程定发射时间 绕月卫星06年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6日 07:41 新京报

我国奔月工程定发射时间 绕月卫星06年升空

  “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任组长

  本报综合报道在昨天的协调会上,工程领军人物也已一一确定。

  “嫦娥工程”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

  “嫦娥工程”总指挥:

  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

  工程副总指挥:

  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中国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孙来燕

  “嫦娥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孙家栋

  副总设计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姜景山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龙乐豪院士

  “嫦娥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

  “嫦娥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徐宏亮、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所于建平;测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董德义、解放军总装备部测通所于志坚

  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张毅 王宇)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昨日在京召开“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暨大总体协调会。

  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待命出厂,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

  首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说,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2006年10月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

  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将于2004年9月以前,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计。在2005年底,完成月球探测卫星初样产品研制和相关试验。2006年10月以前,完成月球探测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试验、发射及飞行试验。运载火箭完成正样投产任务,测控和发射场系统完成技术改造和调试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完成组装和调试任务。

  根据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月球探测卫星系统由卫星平台与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及其他卫星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月球探测卫星平台。卫星选用的有效载荷有: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1年。

  长征3号甲将成为探测卫星的运载火箭

  按照计划,运载火箭系统选用长征3号甲作为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载火箭。发射场系统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发射场,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以完成月球探测卫星发射任务。测控系统以我国现有的S频段航天测控网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仪天文测量系统组成,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地面应用系统包括月球探测卫星运行管理中心、数据接收中心及科学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三个部分。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