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中国经营报专题 > 正文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3日 20:14 新浪传媒

  2003-03-03

  3月的北京,正值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期间。为此,本报特别推出了在全国“两会”之前,各地换届选举中所新当选的部分地方政府首脑关于执政方略的报道,我们称之为新任省市首脑的“经济主张”。

  在本报记者对江浙的基层县市昆山,珠三角的广东,三大直辖市———上海、北京和西部的重庆,以及中部的安徽,东北的大连等省市长所进行的相关采访报道中,我们更多地是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词语,如“务实”“亲民”“高效”“年轻”等,其中,我们看到了最年轻的年仅49岁的上海市市长韩正,学历最高的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博士,以及第一经济大省省长黄华华,朴实亲民的汽车工人“起家”的北京市市长孟学农,昆山市市长张国华等。

  了解他们执政中的经济主张,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前进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因为各地经济的演变基本上就是中国经济的浓缩版;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气象,政府职能正发生着明显的转变,我们的各级政府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轨道上迈进,这正是我们的企业在当前国际化的进程中,所渴盼的最大最优惠的市场环境。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广东篇

  黄华华:第一经济大省施政方略的关键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

  本报记者江海波“就在他做了省委副书记之后,我还能经常看见他骑自行车上下班。有好几次,我在市场碰见他陪太太上街买菜。”共青团广东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林万松说,“华华”在这一点上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他告诉记者,“华华”没有架子,当年,他时任团省委副书记,大家很少叫他书记,都叫他“华华”。一直到现在,“在非正式场合遇到他,我还叫他‘华华’。”

  记者采访了包括机关干部、研究机构专家、报社记者等在内的各界人士,让他们谈谈对新上任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印象,他们首先提起的两个词就是“没有架子”、“务实”。社科院里“泡”半天对国企改革有一套

  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江华告诉记者,黄华华非常注重调查研究,而且是下第一线、到现场去调查,因此人家评价他做事踏实,看问题看得非常准。

  刘江华说,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他始终都非常关注,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担任广州市委书记时,黄华华经常下到企业去搞调研,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广州的国企改革搞得比较有特色,形成了几个大而强的板块。另外,一些重点项目,他也非常关注,如广州的汽车项目(原广州标致)和乙烯工程项目(广州乙烯工程项目投资达80多亿人民币,建成后不但产能低,而且才试产3个月就亏损上亿元———记者注),他也经常下去搞调研。刘说,现在这两个项目都已经“起死回生”,广州本田带动了整个广州的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乙烯工程项目通过资产重组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据刘介绍,黄华华非常实干,很能解决具体问题,这两个项目都有他本人的多方疏通联络、搭桥牵线。

  据悉,经过3年改革,2001年广州国企面貌焕然一新,从“失血不止”变为盈利大户,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变为五大板块交相辉映。2001年上半年,全市国企实现利润30.99亿元,同比增长53.5%,亏损企业亏损额16.49亿元,同比下降17.4%。不仅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全国其他省市的关注。

  刘江华说,黄在担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时候,每年都要点许多科研课题向全社会公开招标,他本人手头就做过一些黄华华“点”的课题。而遇到一些重大的决策,政府也必向专家咨询,而且态度非常和蔼、谦虚,言必称“请教”,说话语气平和,也从不轻易下结论。“不过他看问题看得非常准。”

  刘江华还向记者讲起了一个至今记忆犹新的往事。他说,前几年,他还在广州市社科院工作,一天上午,已经是广州市委书记的黄华华用了整整半天时间来社科院视察,每个科研所都走到了。刘说,一个市的“一把手”对一个距离政府相对较远的社科院系统如此重视,可见人家说黄华华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果然名不虚传。

  刘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次广东省政府组织了11个课题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这11个课题涵括了当前广东省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而这在广东省政府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一位媒体人士谈起他对黄华华的印象时说,她发现黄华华每次开会都会非常准时;而另一个记者则说,她发现黄几乎每次讲话都会事先准备好讲稿。在许多接触过他的记者眼里,黄华华做事情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很讲究步骤,而且,黄的精力也非常充沛。区域协调与国际竞争力

  在新一届政府出台正式的施政方略之前,广东日后的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猜想。也许,我们可以从广东省政府及其领导人目前的一些行为和讲话中去试图寻找一点注解。

  记者此前在同深圳一个科研人员交谈时,发现他对广东省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所做的工作颇有微词。该人士觉得,长江三角洲在这个问题上,上海政府比广东政府要“有为”,珠三角的协调发展作为广东省政府行政区划内的事情,比上海政府要容易,理应更有作为。而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发现,广东政府不但在省长的发言中强调了这一点,而且,此次广东政府公开向全社会招标的11个课题中,有两个涉及到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据刘江华介绍,他去年做的一个课题就是“提高广州的国际竞争力”,这个课题是黄华华任广州市委书记时亲自点的。刘说,“提高国际竞争力”现在是作为广州各项工作的纲领性问题,是广州经济社会整体提升的一个关键。

  而记者注意到,黄华华在今年1月20日担任广东省长的就职演说中也讲到了几乎同样一句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可见,在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省份的新省长眼里,“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他施政方略词典里最重要的一个词。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上海篇

  本报记者刘影 2003-02-28

  年轻的韩正与大上海的尖峰时刻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首次会议,韩正高票当选为新一届市长,成为上海50年来最年轻的市长。年仅49岁的韩正文质彬彬、温和儒雅,他总是穿着款型合体的深色西服,戴着金丝边眼镜,风度翩翩。这位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处事冷静、务实高效。

  亲民务实的年轻市长

  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韩正市长语调激昂:“市长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中,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作为市长,要与广大市民百姓同甘共苦,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通过一桩桩、一件件扎扎实实的工作,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一番肺腑之言充满亲民之情。

  应该说,韩正一贯保持着亲民的工作作风。他喜欢与市民直接交流,听取老百姓最真切的呼声。据可靠消息,韩正已正式接受上海电台《市民与社会》栏目的邀请,近日将走进直播室,直接接听市民的热线电话。上海电台的《市民与社会》栏目是被称为“政府与市民之间一座桥梁”的黄金栏目,当年克林顿访华时都主动要求上该栏目与上海市民对话。而上海另一座桥梁———《新民晚报》一年一度的“夏令热线”,开办至今十年。韩正自1998年担当主管上海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开始,也连续五年担当了热线每年第一天的接线员。

  他将带头建设一任亲民政府。韩正明确表示:“我们的市民需要一个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政府,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个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责任政府,需要一个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律政府。新一届市政府将从严治政,狠抓自身建设,强化职能转变,敢于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韩正在39岁时就担任卢湾区区长,成功改造淮海路和打浦桥地区,开发新天地,后担任市计委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1998年2月20日,在上海上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韩正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主要分管上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和交通等重要工作。早在“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打响第一炮”等几次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曾亲身领略过这位既善于规划,又务实高效的副市长的风采。

  由于一贯低调,外界对韩正的了解并不算多。据记者了解,专门为市府领导准备各种材料的部门,上海市市府研究室内也很少有关于他的内容。

  韩正的新经济主张

  韩正说,上海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他坚信,有历届市政府打下的基础,有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上海一定能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在产业机构调整方面,他表示,上海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工业将加快发展六个重点行业,集中力量建设好东部微电子产业基地、西部汽车产业基地、南部化学工业区和北部精品钢材基地,使四大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格局进一步显现。

  韩正曾经主管城建规划的背景,让每一个市民对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充满期待。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围绕这一宏伟目标,目前上海积极规划各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并顺利实施。

  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方面:一批服务全国、连接世界的海、陆、空大型枢纽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规划网络全面实施,规划总里程650公里;轨道交通规划网络共17条线路、约780公里;越江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规划17处中目前已建成3座大桥和2处隧道;中心城道路交通改造全面启动。在城市环境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方面: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绿化建设和固体废物处置系统建设都取得阶段性成功,并加快步伐继续推进。这些都是韩正担任副市长时具体主持的工作范围。

  谈到上海与全国的关系,韩正特别强调,上海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我们要坚持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中发展自己,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上海也将成为更加开放的上海,上海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上海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真正成为海纳百川、万商云集的创业乐土。

  年轻的韩正与上海再发展的大幕在上海市民的眼中同时开启。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北京篇

  本报记者周颖 2003-02-28

  “亲民”市长孟学农的奥运大考

  新当选的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的“亲民”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仅是因为从小在北京胡同出生长大,尤其是在今年初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常务会上提出与老百姓“零距离”的提法之后,外界对于孟学农的“亲民”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孟学农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直是这样亲和、务实。”这是记者从浙江省委有关方面得到的对于孟的评价。此前,孟学农曾担任过浙江省办公厅秘书。

  当过汽车制造厂工人,做过饭店联合公司的总经理,共青团北京市委的副书记,拥有工学硕士学位的孟学农将要在未来的北京天空中画上一个怎样的蓝图,也成为包括北京市民在内的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加速优化投资环境外资和民营企业土地投资使用权突破

  在当选市长后,孟学农曾指出:今后几年,首都现代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为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宏伟构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届政府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据透露,以孟学农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他们所肩负的使命在今年将会有一个突破,今年将会着重于北京市的投资环境。为吸引更多的资本介入,给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各种投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速优化投资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将突破原来对土地使用中过于僵化的制度,而放开对土地使用的优惠。这其中主要包括吸引外资土地使用优惠、民营企业进京投资土地使用权的放宽等等。

  而这,又跟孟学农的为人之道不无关系。熟悉孟的人这样评价:着眼全局、为人谦和。而这种着眼全局的眼光,将会使北京未来几年的经济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将依托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加快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据悉,这种优化投资环境的做法,实际上是为全面加快北京的经济建设而扫清障碍。

  孟学农曾在常务会上指出,要坚决纠正一切妨碍发展的认识和做法,坚决废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弊端,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树立政府新形象,造福于人民,贡献于现代化。

  不难看出,这种优化投资环境的力度的确非同小可。而据消息人士透露,《关于优化北京发展环境的若干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今年上半年将会有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届时,优化投资环境将会有一定的制度可依,对于加快北京的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推动奥运经济“亲民”关注危改

  这是孟学农几次谈到的话题,而依托奥运经济又的确为北京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助推。

  据了解,2002年至2008年,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总规模将达28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1349亿元。2002年至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将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达到14%,全北京市累计总投资将突破18000亿元,投资率保持在50%以上,这为北京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房地产投资的持续扩大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优势下,孟学农进一步指出,要紧紧抓住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战略机遇,大力改善北京的投资、消费、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等环境,要注重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

  熟悉他的人士分析说,孟学农是个办事稳健的人,而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意识。对于奥运经济给北京带来的发展机遇,肯定会进一步从各方面完善配套设施。

  同样,使孟学农非常关注的是百姓的房屋危改问题。上任伊始,孟学农代表市政府与八城区的政府区长签订了危改目标责任书,确定了今年的危改目标:新启动项目31片,拆除房屋159.5万平方米,其中危房65万平方米。同时他提出了具体任务,“力争在2005年前基本完成城八区现有303万平方米危房改造”的工作目标。

  2003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危改工作五年目标的第三年,做好今年全市危改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而这,也是百姓送给孟学农“亲民”的一个原因。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西部篇

  本报记者张辛 2003-02-28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特殊历史使命

  2003年1月14日,57岁的王鸿举当选为重庆这座西部直辖市的市长。

  王鸿举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渝中区人,曾在重庆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彭水任县委书记,后任涪陵市委书记,在涪陵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把长期以农为主的涪陵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使涪陵涌现出了以太极为代表的数十家收入过亿的大企业。

  作为重庆直辖以来第一位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本土市长,重庆又是一座有着“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特殊历史使命的城市,王鸿举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也尤为强烈———最近,他在发布施政纲领时言辞恳切:“没有发展,老百姓就会赶我们下台。”

  他提出:重庆直辖后幅员面积增至8.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0万,其中农民占了81%,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城市。靠单一的特大型主城区已很难带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年,重庆市除了继续保持主城区的主要带动作用外,将集中精力调整经济区域布局,根据各地不同条件着力构筑“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培育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市发达经济圈保持我国东部的平均发展水平。主城区都市圈是重庆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也是建设中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此地集中了全市2/3的城市人口,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解放碑、朝天门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的绝大多数也分布在这一区域。未来五年,重庆主城区将依托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中的优势,把这一经济板块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并加紧建设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同时培育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基地,使这一地区成为具有新世纪产业特色的“都市发达经济圈”,以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渝西经济走廊跟进中部的平均发展水平。重庆西部的成渝、遂(四川遂宁)渝、渝黔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是重庆郊区县。这里交通方便、经济相对发达,巴南、江津、永川、合川等大中城市连绵分布。这些地区不仅是重庆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配件的主要基地,也是郊区农业、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分布区,同时还是辐射周边贵州、四川等邻近地区的经济中心。未来五年,重庆市将结合小城镇建设,将这些地区建设成大、中城市连绵区和产业密集带,构筑“渝西经济走廊”,形成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赶上西部的平均发展水平。沿三峡库区、渝万(重庆-万州)和渝怀铁路,是重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分布在此。但这里不仅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还有风光旖旎的大小三峡,加上百万移民和数十座城镇搬迁,给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难得机遇。未来五年,重庆市将利用国家对三峡建设实行的对口支援和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经济,使其建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形成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支柱力量。

  未来五年,重庆全市经济总量力争实现GDP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突破1万元。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浙江篇

  本报记者肖经栋 2003-02-28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面对40家兄弟县市的“进攻”

  “昆山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2月25日晚上8时许,昆山市市长张国华在昆山宾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昆山自费搞开发区,这是昆山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从硬件建设上下工夫。此后,昆山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软件建设成为发展的第二阶段。现在,昆山考虑的是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让加工制造企业在昆山扎根。”

  经过多年的发展,昆山的三资企业超过了2600多家。截至去年年底,昆山累计引进合同外资14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2亿美元。大量外资的进入,使得昆山经济迅速发展。2002年,昆山的GDP为305亿元,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

  张国华说,昆山外向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其他地区的注意,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因此,昆山的做法被学习推广,给昆山的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压力。

  竞争已经白热化。据了解,昆山境内约有40家兄弟县市派驻的招商机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从昆山了解到招商信息,并吸引昆山当地的一些外资企业转到自己地区进行投资。

  为此,张国华坦言,自己工作压力很大。张国华是在2002年12月开始担任昆山市代市长,之前他是苏州市政府秘书长。今年1月初,张国华被选为昆山市市长。张国华当过老师、团干部,到企业、政府工作过。他说,4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有助于自己开展经济工作。

  张国华说,昆山位于上海的旁边,有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条件。近年来,昆山很多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是从其他国家转移过来的。让张国华担心的是,这些产业既然能转移进来,随着昆山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价格的上升,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这些产业完全有可能再转移出去。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昆山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让外资不想走,也走不了。

  在谈到如何落实“生根”战略时,张国华介绍说,昆山将从产业集聚、外向配套、提供人才支撑、吸引研发中心等方面着手,全力优化投资环境。要想方设法把产业链拉长,让外资企业能够在这里很方便地采购到各种零部件,找到他所需要配套的各种服务,同时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乃至地区总部。

  据了解,昆山下一步将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放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上,放在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企业上。另一方面,要按照“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政务环境,营造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环境,营造服务业和各种中介机构发达的配套服务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创业环境,将昆山营造成经营成本最低的地区。

  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昆山人代会上,张国华透露了自己任期内的预期目标:5年新增合同外资100亿美元,累计到位外资100亿美元,财政收入100亿元。

  张正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中部篇

  本报记者万云 2003-02-28

  安徽省省长王金山:中部地区的经济方略

  “安徽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安徽原来基础很好,现在势头很好,将来前景很好。”安徽省新省长王金山在两会前夕接受采访时用三个“很好”表示他对安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1月25日,来自全国供销社总社主任的王金山当选为安徽省新一届省长。

  1月26日,安徽省新任省长王金山与他的助手们一起,共同探索新一届政府工作新思路,并就加强自身建设发出了“就职宣言”,确定新一届政府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服务的政府,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法制的政府,一个信用的政府。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要从制度安排上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最重要的是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

  安徽的区位优势和54321方略

  熟悉他的人士称他领导经验丰富,既熟悉党务工作,也熟悉政务工作和经济工作。

  王金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短时间内加快对安徽各方面条件的了解和剖析。王省长从上任的第四天就开始到安徽的最基层进行调研,虽然时间很短,但从工业新区到革命老区,江淮大地留下了这位新省长的足迹。通过调研,王省长对安徽这个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的未来发展蓝图逐渐清晰起来。

  在他看来,安徽省近14万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南北交汇、承东启西,人杰地灵。发挥和调动6300万人口富民强省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其力量源泉不可估量。他说:“安徽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襟江带淮,自然、科教、人力资源丰富,承东启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通过安徽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王金山的治省方略轮廓初显,基本可以归纳为“五、四、三、二、一”:

  五大基础建设指建设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生态安徽”、建设“数字安徽”、建设“信用安徽”。

  四大战略是指安徽在既定的“科教兴皖、大开放、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四大发展战略条件下,要找准定位,脱颖而出。

  三大“基地”:重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个产业做大做强:基于原来安徽的基础和已有的优势,新安徽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和“劳务产业”。

  传统的安徽是以农业大省著称的,但这次新省长却提出了安徽的发展要以工业化为核心。他指出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要以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同时王省长再次强调高科技兴省的战略,在安徽的四大战略中,科技兴皖被排在第一位。安徽将依托合肥科教城、芜湖软件园以及全省骨干软件开发企业,在全省建设软件、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谁说安徽不是“东西”?

  王省长还提出开放安徽的思路。他说,对内对外招商引资是强省之路,引资的同时还要引智。王省长表示,安徽将打破一切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封锁,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领域和产业同时向国内其他地区投资者开放,并一律实行同等待遇。

  建国以来,安徽因历史的原因,失去了两次发展机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备战需要,安徽被划归沿海地区,经济投入受限制;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大开放,安徽又被划为中西部地区,再次失去优惠政策。中国近年来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省份进行扶持,安徽又被列为中部省份。一些人开始抱怨,安徽“不是东西”,会不会再次丧失机遇?

  王金山认为,安徽本届政府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扬帆启程的,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和职责。因此安徽人不应该妄自菲薄,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和把握新一轮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要认清自己既有靠近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优势区位,同时安徽完全可以争取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王省长喜欢用自己的镜头来观察和发现安徽的内涵、安徽的区位优势性。他曾拿出自己在安徽拍摄的照片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你看,安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他认为,安徽还宣传得不够、开发得不够。

  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东北篇

  本报记者姜蓉 2003-02-28

  博士市长夏德仁:跳出大连看大连

  “挺有气质和风度的一个人,也满有亲和力。”这是很多人对夏德仁的评价。

  或许,学者气质的他是人们对他产生这样印象的缘由。夏德仁学的是金融专业,曾任东北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校长,这也是大连历史上第一位博士市长,具有的经济学历背景使人们对他寄予厚望。

  夏德仁上任仅两个月,个人的低调使媒体对其印象并不深刻。有人说,做学问的人一般比较务实和理性。夏德仁在做报告时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稳健和力量但却不事张扬,在就职演讲上的“我将为大连奋斗不息”的誓言震撼全场,也反映了他作为学者的感性的一面。不过,关注大连发展的人最为关心的还是以其为代表的新一届大连政府的施政纲领。

  大连三面环海,地理上的劣势将其一度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战略下,大连脱颖而出,以其精致和优美环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大连”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本届大连政府施政的亮点,这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和新的发展形势下的提升和飞跃。目标是到2010年,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大大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体现了一种磅礴大气的发展思路。大连作为国内经济较发达、开放度较高的城市之一,这种发展思路的着眼点是将大连放在东北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体系之中,并将其视为世界经济网络上重要的节点。正如大连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不能‘就城市论城市,站在大连看大连’,而是要跳出大连,站在辽南、东北、全国乃至世界看大连”。

  “大大连”的发展战略的本质是全面提升大连城市功能、做大城市产业、增加辐射力、加强影响力,带动东北地区的繁荣发展。首先,大连的产业向北三市扩张,使辐射影响力到达营口、丹东一带;其次,主城区新市区产业向信息化、大交通、大物流方向调整,使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到达东北全境;做大经济规模,使大连GDP在辽宁及东北的比重到2020年有较大的增长,提高经济首位度,使大连上升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大大连”的战略将大连的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商业等内容囊括在内,是一个全面的、巨大的工程。其“大”的内涵深远。

  大连城市空间的拓展一直是大连发展的瓶颈。在“大大连”城市规划中提出了突破这一瓶颈的设想:到2020年,主城区由目前的188平方公里扩大到248平方公里;新市区由210平方公里扩大到38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整治都将纳入其中。

  “大”字除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更是工农业的调整和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大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的工业发展思路和“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求发展”的农业发展思路,丰富了“大大连”的内涵。

  夏德仁的报告将新的政府领导班子的务实作风体现了出来,按部就班地把这些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增强大连的经济实力是每位领导成员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强化大连作为港口城市的功能;二是做强产业,提高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大连新型工业体系的建设需要一些大项目,其资金的吸引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另外,在东北地区,就业问题是一个焦点问题,也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如何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上,大连本届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给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提供就业机会,市政府鼓励市民创业,让更多的市民通过经营性收入而不是工资性收入致富。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

  体系,形成“富者支贫、贫者得助”的社会风气。

  继前任市长薄熙来后,大连人民对本届政府以及新市长寄予更多的期待。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惠普笔记本岁末促销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报名优惠:注册会计 英语口语 在职硕士、职称英语 少儿英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
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 A60A70新品上市
  • s45 送128兆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上网体验潮流科技
  • 全新手机百元起
  • 彩信手机百元起拍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也许你做惯了淑女,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放纵自己的感情欲望……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一生物系女生第一次见男友脱裤子,先是一愣,继而大笑…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