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
华盛顿消息,最新一项研究声称,一小块外形似蜥蜴、身上覆盖着羽毛、可以飞行的远古时期爬行类动物化石有可能对目前“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形成挑战。 研究人员称,这种带有羽毛的爬行类动物生活在距今2.2亿年前,时间要比恐龙早数百万年。它的出现将使大多数专家已认可的恐龙是现代鸟类祖先的理论面临挑战。 研究人员把这块化石称为“Longisquama”,初步认定是一种古蜥,属于远古爬行类动物之一,在它之后,才逐渐兴起恐龙、鳄鱼和鸟类等动物。而目前人类已知的最早鸟类是始祖鸟,它出现在大约1.45亿年前,比Longisquama要晚大约7500万年。 参预这项研究的Sonoma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盖斯特说,“摆在你面前是一种动物,它即不是鸟,也不是恐龙,而身上却有羽毛。它的出现,使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受到冲击,并将迫使一些人重新审视他们的研究数据。” 但耶鲁大学“鸟类源于恐龙”理论专家贾科斯-高西亚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Longisquama只是一个没有经过妥善保存的标本,人们可以对此“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高西亚说,“已经有大量的数据证明鸟类是起源于恐龙的。单凭这块化石不足以推翻整个理论。何况,在一些恐龙身上我们也发现有羽毛。” Longisquama化石包括一个外形似蜥蜴动物的头部、前爪以及一些残缺不全的部分。在它的背部有一些附属物,盖斯特等学者认为这些附属物就是羽毛。 Longisquama化石1969年发现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此后数年,一直存放在莫斯科,并逐渐被人淡忘。直至后来做为巡回展览的一部分,在美国堪萨斯被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约翰-鲁本和特里-琼斯发现。 鲁本和琼斯称,他们在辩认出这块化石的背部附属物是羽毛之后,立即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研究。 琼斯称,Lognisquama背部的羽毛已得到完全进化,非常接近于鸟类。 他说,“毫无疑问,它很象一只鸟。它的头部、肩部和叉骨和鸟类都非常相似。尤其是它的叉骨,几乎与始祖鸟一模一样。” 盖斯特认为,这只动物很有可能在死后不久就沉入湖底,然后被泥浆重重包围,随着泥浆渐渐硬化,使它得到了非常完好的保存。 他说,Logisquama有可能已经有肌肉可以控制身上的羽毛,但还无法象现在的鸟类一样飞行,只能从树上向下滑翔。他还特别指出,Logisquama的羽毛结构和现代鸟类完全一样,都有中空的特点。 盖斯特认为,羽毛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它不可能起源两次:先是起源于早期爬行类动物,然后,过了几千万年之后再起源于恐龙。 鲁本称,一些学者认为部分恐龙身上有羽毛,因此就认定恐龙是鸟类的祖先,但与鸟类最为相似的两种恐龙-“Bambiraptor”恐龙和“Velociraptor”恐龙出现的时间要比人类已知鸟类出现的时间整整晚了7000万年。很明显,从时间上就不能吻合。而Longisquama生活的年代与此极为相符,它身上的羽毛说明它很有可能才是鸟类的祖先。 琼斯认为,由于Longisquama身上的羽毛已经完全进化,因此可以推断,早在Longisquama出现之前,爬行类动物身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羽毛。 但耶鲁大学古生物学家高西亚对此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项研究不会对传统理论产生太大影响。他说,“‘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理论是经过无数科学家数十年的研究才得出来的。承认Longisquama是最早的鸟类就好比突然之间宣布人类不是灵长类,甚至不是哺乳动物一样。”(少岩)
|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