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青年时讯主办、中青在线协办 作者:陈一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斑竹的话 内容:六位人文学者去南极,在那冰天雪地里找新感觉,这事挺有意思,媒体纷纷报道。北京晚报捎带着说了说学者们还要回答一个心理测试题:“你手淫过吗?”这下炸了窝,学者们被周围人喷了一脸“唾沫星子”。 等到我们的记者去采访时,听到学者们大倒苦水。编辑部得知后为学者的遭遇感到意外,于是让陈一将此事放上论坛,想知道网友的看法。 仅仅一天多的时间,网友们就在论坛上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近两万字,从文化、心理、社会调查等各处下嘴,妙语迭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赏。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编辑部并未打算了解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答了“是”或“否”,这是个人隐私。我们只是想采访做为人文学者从人文角度对心理健康问卷乃至这个问题的价值评判。 拜托各位网友和读者对此不要误读。这在上周第三版“编者”的话中已经声明过。 网友“三七”看来是真读了陈一的帖子。 谢啦! 观点 作者:三七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叶公好龙 内容:很多人(包括“学者”)对很多事情,诸如民主,言论自由,性问题等等,都是叶公好龙。 跟帖 作者:爱兰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三七你手淫吗? 内容:手淫问题是每个缺乏性伙伴的人都有的问题,还是和南极考察内容有直接关系的研究项目? 要是前者,就可以不答,只能说记者有窥私倾向,这种问卷,不会是统一要求的必做题吧? 要是后者,人家学者自己会写研究报告的,岂不比这样卖了答案更合算? 三七你手淫吗?介意把你的手淫经历用真名在报上披露吗? 否则你就是叶公好龙! 跟帖 作者:嘻嘻鱼脸谱:偷偷地笑 标题:若有所悟…… 内容:怪不得三七刚“咚”的一头从OICQ上掉下去了…… 跟帖 作者:三七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回爱兰 内容:引发我议论的,是文中提到的学者的言论,请注意,被他们谴责“无聊”的不是问卷的设计者,而是报导了这次调查的北京晚报。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无论是否回答,事后作出类似的评论,是令人遗憾的。 如果你们认真看过陈一的贴文,也许你们不会有同样的问题了。我再说一遍,我所批评的,不是他们拒绝回答问卷的问题,而是他们对调查以及报纸的报导作出“无聊,低级庸俗,伤害……”的评价。举个例子,我虽然没兴趣回答你们的问题,但我也不会认为你们的提问“无聊,低级庸俗,伤害……”。 回嘻嘻鱼:刚才物业的人来了,有点事和他们交涉,并没有咚地栽下去。你跟着“若有所悟”什么?嗯?嗯?) 观点 作者:苑彬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大环境的改良是根本 内容:我们的专家们一直在呼吁“不要谈性色变,不要谈性色变”,以求改变人们对性的错误表态。 可惜,没有一个全社会的、全领域的文化体系相支撑,以至于大家虽有正确的性观念却无法表达,不是因为观念不为人所接受,而是在于表露的方式还让很多人不习惯。 比如前两天有个新闻,是说某城市卖杂志附送避孕套,结果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这是“不严肃”的事情。其实我想,这些买杂志的人未必会觉得得到避孕套有何不妥,但关键是面对记者的采访行为时,他们认为表“挺好”的态就有点“不妥”了。私下里怎么说都行,但端上纸面,或在电视上露脸,就让很多人不习惯了。 我们现在的误区就在这:人们可以“谈性不色变”,但要视场所而定。这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问题,光在教科书上做文章是没有用的,大环境的改良才是根本。 看看今年奥运会上避孕套供不应求的新闻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大环境与真正“谈性不色变”的环境还有多大差距。 观点 作者:外星来客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对性的压抑是罪过 内容:记得看过一篇报道,美国就专门研究过宇航员的性问题,例如,在失重的情况下,人们怎样做爱,有什么特别。我对那些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和作为该项研究对象存在的人,内心充满了敬意。如果生活里遇见他们,我会向他们致敬。 人们有必要知道他们想要知道的一切。 当然,如果哪位科学家不愿意参与此项科研活动,那也是他的权利;他们要求媒体保护而不是宣扬他们的隐私,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折衷方案,让他们“隐姓埋名”就是。 这是一个谈性色变的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接近性变态的民族,人们忘记了,正是性,才使得我们成为我们;正是性这种原始动力,不断推进我们的文明向高级阶段发展。我们感谢父母生育了我们,但是要没有性这个天荒地老的媒人,父母不可能结为夫妻,所以我们也要感谢性。儒释道三家都不主张张扬人的性,那是有他们的道理的。人若遵循,那种动力的指向就会趋近儒释道倡导的生活模式,从而开创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文明。例如道家就说过,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甚至还说出过“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话。 可惜的是,一般人并不了解那三家说的是啥,却接受了他们的影响,畏色如畏虎,犯了东施效颦的美丽错误。压抑性,不只造成人体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那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回头看看我们这个民族,过去凭什么人家管我们叫东亚病夫?压抑嘛,从精神到肉体,就没个不压抑的地方。 观点 作者:雨声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恐怕是记者如获至宝吧? 内容:这样的问题,按现在的观点,问问倒也无所谓。 但被问者作为现代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的个人,无论是乐意配合还是拒绝回答,都是无可厚非的。 而记者把这个问题炒出来,去指责被问者,并套上什么科学什么社会调查的名义,就未免太过分了! 举个类似的例子,如果出个调查问题:昨天你和你老婆是什么体位? 你如果不回答,也是“如临大敌”吗? 跟帖 作者:王大路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典型的炒作行为 内容:如果这个调查问卷真的是学术性的,那么就应该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权,不单单是被调查者的回答内容,也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住址等一切可以让人猜想到被调查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参加这次调查的被调查者,范围小得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公布调查问卷的内容是一种不智之举。 手淫不是一个不能说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应该待在它应在的学术空间中。 跟帖 作者:成人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当事人完全有权利提起诉讼 内容:奇怪的是,难道大家可以拿着克林顿的性事开玩笑,却对几个学者的手淫问题如此没有承受力? 而后来引起一些意外的风波,使当事人纷纷落荒而逃,原因并不在于手淫问题本身,还是在于环境的压力。我想当事人完全有权利提起诉讼,把“侵犯隐私”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媒体也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学会尊重他人。 跟帖 作者:如花和尚脸谱:神秘的笑 标题:提问也是一门学问 内容:如果这个话题变成:据你认为,南极考察队员及随行记者中有人会手淫吗? 我看被采访者就不会这么退避三舍了。最起码,不会交白卷。 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综合分析,我们还是可以得知我们要得知的东东。 观点 作者:少华脸谱:随便说说 标题:他们有理由了解。我也有理由不答 内容:据说,手淫不“淫”(更科学点的人,以“自慰”一词代之)。至于手淫调查自然更不“淫”。它是一种对人自身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不像学者E所说“这种问题很无聊”。这个问题对研究有“聊”,但的确“属于我的个人隐私”,特别是调查样本太少———就在他们6个学者范围之内时。这些由隐私贡献出来的资料,现在能不能保持在科学研究范围之内,很值得怀疑。被调查者完全有权利捍卫自己的隐私权,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还不知道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判断”)的时候,它所指的“行为”就给我内心造成过深重的压迫。我觉得自己犯下了人所不知的滔天大罪。现在虽然不能断定每个人都有过犯“罪”的可能,但这个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名誉非常好的六名人文学者提出来,至少表明,这是一个“可以说”的事情,不是一个有污他们名誉的“有罪推定”。 他们的反应激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社会,至今还有人如网友“二小”那样,认为“手淫犹如在虚拟世界里的一味的自我陶醉,为寻求刺激,为短暂的满足,不惜摘去尚未熟透的酸涩的果实”———他说得已经很客气了。 我不太知道这个问题的调查在心理学(或者医学?)上的意义多大。但是我觉得,任何意义都大不过给人宽松、让人解放的意义,无论是对广大公众,还是对特定的被调查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调查可以免了。调查本身没有绝对的价值。“知”(科学认识)本身没有绝对的价值。让仅仅属于个人的东西完全隐入黑暗,整个社会都不提这个词,也不为过———如果它真的不是一个对人有害的炸弹的话。 补充:尽管人文学者个人不承担“如实回答”的义务,但是如果要求高一点,他们至少应当向人们表明:一件本身不是罪恶的、完全属于个人的行为,是不羞于回答的。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