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上移动梦网
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正文
探险神秘地下世界--天坑科考活动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17日 19:22 新浪科技

  5月7日,中央电台《新闻背景》节目邀请到了参加广西乐业天坑探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宋林华和中央电视台记者骆汉城,与主持人一起回顾了此次对天坑的考察活动。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听众,这里是中央电台《新闻背景》演播室,我是大卫,让我们一同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

  今天是“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还是说一点轻松的话题,前些天一种名叫“天坑”的地下景观,曾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北京松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对当地的生态保护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下。科学家们对广西乐业县天坑的考察,也引起了许多人浓厚的兴趣。

  当时有报道说,在考察中有许多新的发现,甚至包括发现了新的昆虫物种,这些发现到现在到底鉴定了没有,这次活动到底是科学考察还是旅游探险,最终又有哪些成果?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在喧嚣过后让我们再一次平静地回顾一下对天坑的考察活动。

  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参与这次活动的两位嘉宾,第一位嘉宾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研究所宋林华研究员;另外一位是一直参与这次考察活动报道转播工作的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的记者骆汉城。欢迎二位的到来。

  主持人:欢迎两位的到来,这次天坑的考察活动,结束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应该说对当时探险的兴奋、发现的激动,都已经结束了,我们关心的是当时的种种发现,现在鉴定的结果出来了没有。比如,那两个新的昆虫的物种的结果鉴定的怎么样,还有一些奇特的现象。

  当时我记得得有报道说,白洞天坑是有呼吸的,一个口是冒气的,一个口是进气,请教一下宋老师。这种奇特的现象有没有合理的解释?

  宋老师:这种主要是它与空气的逆流有关系,比如说洞比较低,冷空气往下灌,这就是进气;另外一个位置比较高,特别是冬天洞里的温度高于外面的温度,这样就像烟囱一样从高的地方排出来,这就叫“呼吸洞”,一个鼻子进气,一个鼻子出气。

  主持人:当时介绍说,发现了两个新的昆虫物种,后来鉴定的结果是不是新的物种呢?

  宋老师:因为新种的鉴定比较复杂,首先要鉴定出这个种和其他种的差别在哪些地方,这种鉴定比较难;另外还是经过权威性的论证,否则你这个新种出来就不准了。

  主持人:我觉得发现应该是很快乐的,但是发现的过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知道天坑深达600多米,在天坑里面发现东西首先得一点点下去,但是下去过程当中,得有绳子、还有一些滚落的石块,甚至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所以发现起来实际上是很惊险的。

  骆老师一直在转播、拍摄这个考察的过程,给我们讲一些惊险、刺激甚至一些很危险的事情好吗?

  骆老师:据我所知,因为我们一开始并不了解天坑是怎么回事,天坑无非就是悬崖峭壁这样一个漏斗形的东西。我们到那儿以后,从上面往下看,看不到底。因为峭壁不是很直,有时是往里凹进去的,当时一看太险了,很难想象怎么下去。

  主持人: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后来怎么下去的?

  骆老师:四川的小寨他们用过热气球这种方法往下降,这次我们也想用热气球的方法看能不能降下去,但是这是最危险最悬的方案,但一开始认为这是最稳妥的一个方案。实际上我们没有想到那么清楚,到了那儿以后才发现,底下原始森林大概全都是45度陡坡那样,石头全是尖立的,第一是无法降落,降落了也会受伤;第二是,坑上面形成了一种气流,非常危险,降下去是有可能的,但怎么上来就不知道了。

  主持人:后来决定通过绳索慢慢降下去。

  罗老师:是这样的,我们架一些绳梯,然后再利用绳索,用垂直降落技术,这种技术叫SRT,单绳垂直降落技术。这种技术你没有经过训练根本不行,所以我们也经过了一些训练,训练了两天,基本上是不合格,所以当时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结合了它。

  从洞穴专家刘宏老师哪儿学了一些技术,然后我们再结合当地的一些攀岩经验,当地有一个业余的探险队,叫飞猫探险队,这个飞猫探险队特别敬业,他们在这之前,曾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下去过。然后再结合我们现在比较先进的SRT技术,两个技术结合起来,在他们大力的帮助下,我们最终下去了。

  主持人:天坑我们知道又叫岩溶漏斗,请教宋老师,乐业这些天坑在世界范围内是不是也是特别大的呢?

  宋老师:从世界上来比,它是排在世界前列的,但它不是最大的。但是在这么小的面积里,有20几个天坑,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这个天坑形成很早了,因为桫椤还在天坑底下茂密地生长着,就是说它至少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是吗?

  宋老师:至少有几十万年。因为这些漏斗的形成,它和地下的发育有关,上面不能降低,下面不能崩塌,两个接起来以后就形成现在老百姓说的天坑。

  主持人: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分布吗?

  宋老师:也有。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电台早间150分钟新闻版块,这里是中国,主持人大卫欢迎您回到《新闻背景》演播室。在广西壮族自自治区乐业县境内分布着20多个天坑,从4月5日开始在北京松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设备支持下对这些天坑进行了考察。今天我们请来了参与这次考察活动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宋林华研究员和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记者骆汉城,请他们介绍一下天坑考察的所见所感。

  主持人:这次考察活动是把记者和科技工作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比较多的一种考察活动,请教两位,这样的结合有什好处呢?

  宋老师:过去我们搞工作,都是单纯的科学家去做,对宣传我们国家的资源环境过去很不够;另外,就是怎么把我们的知识普及,提高老百姓对自然的认识,如果不结合,很难做,一结合,我们的知识通过记者很通俗的语言报道出去,使得老百姓关心我们的自然,关心我们社会的发展,这是很有好处的。

  骆老师:我觉得这种结合本身,第一科考的性质并没有变,通过我们电视的特殊视角来反映它,就更清楚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就像刘老师说的,我们现在除了关注天空、海洋、陆地以外,其实还有一个世界,就是地下世界。所谓地下世界,就是洞穴和天坑,形成了一个新的形态。这在国外已经逐渐得到了认识,我们中国还不是太了解。这里面有非常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初衷就是想了解这个奇妙的东西,正好专家们在考察,所以我们和专家们结合起来,我们也想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这样一个视角,来了解一下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乐业县对这件事情热情很高。我去年去广西、贵州等地采访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一旦发现了一个好的自然景观的时候,都想尽早地把它开发出来,让外界了解、知道,然后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成为经济的支柱。当时乐业县和宋老师、中科院、地理所、中央电视台联系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宋老师:我在这种地区跑得很多,当地想通过这样一个新路子,发展旅游年。第一,旅游的人,他想看这种奇特的、平时看不到的东西;第二,这里空气很好,水很干净,希望通过这种观光旅游,使老百姓受益。

  主持人:罗老师从电视画面看,可能会想起很多美的东西,你看这些天坑适不适合搞旅游呢?

  罗老师:我认为非常适合的。

  主持人:但是600多米怎么下去呢?

  罗老师:我们认为不能下去,前段时间我们在考察中间,因为也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在这儿考察了,他们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大石围天坑这样深的地方是不应该下去的,因为里面的自然生态群,人为的干扰多了以后,会造成破坏,我们也这样认为。下去以后我们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坑是不能下去的,为什么又可以发展旅游呢?因为公路可以修到这个口上,你不下去,可以在上面看嘛。

  主持人:站在上面往下看?

  罗老师:而且天坑很多,有一些已经不存在原始生态了,那些地方可以搞攀岩,搞下坑这些活动都是可以的。因为那里面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了,像这种很神秘的地方,神秘本身就具有旅游价值,你让它继续神秘下去,让他们在上面看着这就很好了,没有必要再下去,而且下去的话也不好。下去的人多了,地质结构、环境也变化了,旅游价值没有了。

  主持人:我没有看过这段片子,从上面往下看,能看到下面的茂密的原始森林,甚至是高大的桫椤树什么的,都能看到吗?

  骆老师:因为天坑不止一个,有一些可以看到。有一些位置是完全可以看到的,现在还没有开发,大石围天坑有一个位置,就是它的东坡,在那儿建一个观景台,能够看到很多很多东西。

  主持人:就是说有可能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骆老师:对。

  主持人:所以这次乐业县也想通过这次考察活动,进一步把自己的知名度打开,发展旅游业,我听说他们还准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您觉得这有可能吗?

  宋老师:有可能,生物多样性,地质上的重要意义的证据能够搞清楚,搞清楚以后,申报问题不大。

  主持人:各位听众,我是大卫,感谢您收听进今天的《新闻背景》节目,同时我代表本期节目责任编辑杨露欢迎您的收听。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发表评论】【论坛首页】【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亚飞贷款购车
  • 澳洲九日精华游
  • 乡村高尔夫俱乐部
  • 招聘兼职教师
  • 国内线路天天发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中外科考队判断:乐业地下河有望是世界第一长(2001/04/27 18:03)
    科考队在乐业天坑群中发现一对孪生天坑(2001/04/27 18:01)
    中外科考队对布柳河上的仙人桥进行考察(2001/04/27 17:58)
    我在地下600米的一夜--记者雨夜露宿天坑(附图)(2001/04/25 06:54)
    探险广西神秘大“天坑”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