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正文
我国就行业发展问题首次举行听证会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0日 14:07 人民网

  近年来,我国已有数家核酸保健品经卫生部批准,作为保健食品在国内上市。就在各种以“补充核酸”、“修复受损细胞”为卖点的核酸产品在中国市场日渐火爆之时,多家媒体转载网上一篇署名文章,对核酸产品的保健功能提出质疑,指出“直服核酸无益健康”,甚至有人说“核酸是利用高科技设的骗局”。

  这不啻一记重弹,顿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莫非又冒出个假玩艺儿愚弄民众?

  朝阳产业起风波2001年1月13日,一份自伦敦发回的报道《营养学专家指出人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声称:国际上一些生物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指出,直接服用核酸对改善健康并没有益处。这一报道被全国几十家媒体以不同的标题广泛转载,有愈演愈烈之势。后来又有消息说,我国一位专家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到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时和米粉作了比较。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这两篇代表专家观点的报道与以往核酸保健品企业的科普宣传截然相反。孰是孰非,一时间沸沸扬扬,一场由媒体引发学术界人士参与的被称为“砸核酸保健产业饭碗”

  的论战拉开了序幕。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核酸保健品企业目前基本上还持缄默态度,以待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作出公论。

  专家研讨有说法2月11日,由这场论争引发的就“核酸类物质功能及应用”的第一个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了。研讨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工业化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全国生化、核酸、医学、营养、药学、微生物等领域的专家方福德、程光胜、乔宾福等24人到会并发言。

  研讨会围绕核酸及其降解产物作为功能保健食品应用的可行性,核酸及其降解产物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的代谢途径,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发挥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国内外核酸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与会专家们达成共识,认为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在人体内具有广泛重要的生理功能,这已被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所证实。核酸在人体内可通过降解途径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对于特定的人群,如迅速成长的婴儿以及肌体损伤、外科手术、全身感染、肝功能损伤等病症和亚健康状态等人群,除正常膳食外,补充适量的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对健康是有益的,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已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农业、食品等领域。

  但与会专家们也指出,像其它保健品一样,国内核酸产品在营销中也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建议企业调整宣传方案。并希望政府部门规范各类核酸产品的功能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和监控标准,以保证我国核酸产业健康发展。

  听证会上有结论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于2月22日下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了“中国核酸类物质应用与健康相关产业发展听证会。”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就行业发展举行的听证会,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全国20多位“重量级”专家参会,中国消费者协

  会、中华医学会等7个协会和学会的负责人莅临,40多家媒体旁听,7台摄像机现场实录,这些都显示着会议的不同寻常。

  凑巧的是,当天国内一家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披露三位外国专家不认为核酸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到底谁有发言权?当然是科学家,那么是什么样的科学家呢?与会专家认为,只有倾注心血专门研究核酸功能和应用的科学家才最有发言权。

  经过近四个小时听证,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核酸生理、生化、医学、药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20多位专家达成了共识:核酸类物质包括核酸、核苷,核苷酸可作为条件型必需营养素。膳食结构不科学,日常饮食不规范,且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及肝脏合成功能虚弱的亚健康人群以及人体在快速成长阶段和术后感染等状况下需要外源性补充,然后再合成为人体自身所需的核酸。外源性核酸主要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人体吸收外源性核酸后不会引发人体的基因突变。

  针对有些生化和营养学家“众多食品中含有核酸,人体自身能够合成不需要补充”的观点,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高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乔宾福形象地说:“问题在于是否每个人都吃了富含核酸的食品,有没有分解和消化能力,谁都知道猕猴桃含大量维C,但全世界维C照样生产;淀粉水解都是葡萄糖,但到医院输葡萄糖的大有人在,医生不会让病人回去吃两碗饭加一只老母鸡。”

  中国科协的蔺兴澜教授在写给会议的书面发言中说:“宝贵的核酸才刚刚起步,我们只有像爱护婴儿一样呵护它的成长,而在成长中出现不完美问题,理应给予帮助。”

  洋核酸扑面而来

  就在我们还在为核酸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国际上核酸类物质功能研究与产品开发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美国的研究开发重点放在核酸类药物方面,已开发出的核酸类药物种类繁多,目前正把核酸类物质应用与癌症及艾滋病药物开发,有的已进入二期临床观察。日本则把重点放在核酸类功能食品开发方面,这类食品在美国、日本的超级市场和食品商店里举目可见,有的已经销往中国。欧洲对核酸及其降解产物的应用开发,首先应用在婴儿食品、女性化妆品等方面。这方面的产品有的也进入中国市场,如添加核苷酸的婴儿奶粉等。

  听证会上,专家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外国核酸样品。

  据介绍,最近几年,我国对核酸功能的研究和运用开发加快了。已开发出多种核酸保健品,其中有几种已由国家卫生部统一批准生产的核酸类保健品,都经过安全性和功能性等四个方面的严格检查,只要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产品的质量完全是可以保证的。

  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的态度是至高无上的,对于企业和媒体而言,广大消费者、老百姓是上帝,不可欺骗,不可玩弄。老百姓需要了解核酸与自己健康生活的真实关系。这次专家听证会已经作出了初步答案。(本刊记者李国英)(市场报)


发表评论】【论坛首页】【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卫生部定论核酸保健品(2001/04/20 14:06)
核酸争论需要有科学态度(2001/04/20 13:59)
核酸保健品安全性有保障(2001/04/20 13:58)
核酸制品保健功能和安全性如何 卫生部审批过的都信得过(2001/04/20 13:56)
核酸风波专题报道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