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的报道,俄罗斯方面日前透露了其要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的详细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俄罗斯将通过吸引外资来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目的是为了保持俄罗斯在太空探索技术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地位,阻止美国独霸太空探索的野心。
引入外资重建空间站
早在3月22日“和平”号坠毁在南太平洋“太空坟场”之前,俄罗斯的许多官员和太空科研人员就提出要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的设想,但由于近年来俄罗斯太空研究经费奇缺,建造“和平”2号的想法被认为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杰夫认为,建造“和平”2号的造价将非常高昂,仅其核心组建部分就至少需要4亿美元,而现在俄罗斯太空研究经费十分紧张,要独立承担“和平”2号的建造难度非常大。但现在,俄罗斯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从别的国家吸引投资来解决这一问题。
俄罗斯一名杜马议员4月13日表示,俄罗斯可以通过从其他国家吸引外资的方法来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当天,俄罗斯副总理克列巴诺夫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建造新的空间站,我们需要吸引更多的有兴趣参加太空研究的国家来加入这项计划。俄罗斯会优先考虑美国和其他国际空间站的成员国,当然,这需要看下一步情况怎么发展。”克列巴诺夫还表示,俄罗斯杜马将在明年考虑讨论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的具体细节和建造时间等问题。
重建技术将有革命性突破
那么,俄罗斯打算建造的“和平”2号空间站到底是什么样的?俄罗斯航天局工程师列昂尼德.戈尔科什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和平”2号空间站的草图和计划。根据他的介绍,“和平”2号空间站同它的前任“和平”号一样,体积和重量仍然十分庞大。但在技术上,“和平”2号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他说:“新一代的空间站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到第一代空间站的功能和运作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改进,我们将努力使‘和平’2号具有‘和平’号的一切优点,同时改进其不足之处。”戈尔科什夫说:“尽管‘和平’号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重的太空物体之一,其运行寿命也创造了历史纪录,但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今天,它的大部分重要技术已经落后了。”
他表示,“和平”号最大、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其动力供应不稳定,这是由于其表面的太阳能转换板安排太过密集并且十分接近主体舱,这导致太阳能转换设备的部分阳光经常被挡住,从而使动力供应出现问题。“和平”2号的设计将吸取这一教训,让太阳能转换板和主体舱之间的距离更大,以保证动力供应的稳定。此外,“和平”号的控制系统也一直问题丛生,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和平”2号的设计将在其导航系统方面采用新技术。
此外,“和平”2号运行轨道的倾斜度也由和平号的51.6°改为65°,这样其前导部分就可以覆盖整个俄罗斯领土,这是“和平”号无法做到的。
戈尔科什夫表示,实际上“和平”2号的一些构想可以从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看出端倪,如果“和平”2号真能够建造的话,它将吸收国际空间站以及“和平”号的所有优点。
阻止美国独霸太空
“和平”号空间站坠毁之后,俄罗斯在重新定位其在空间站和太空探索方面的地位。在俄罗斯内部,有关官员和专家一直就“和平”号的坠落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空间站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于美国、俄罗斯在太空探索方面是否正在沦为美国的一个配角、俄罗斯是否需要再独力建造一座空间站等问题争论不休。
而美国方面则认为,俄罗斯无力维持“和平”号空间站继续运转而被迫让其坠毁,这意味着前苏联和其继承者俄罗斯最引以为荣的空间站技术优势时代的终结,俄罗斯的太空探索能力因经济问题变得越发有心无力。
在目前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中,俄罗斯技术仍然是最关键的,但这些并不能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上拥有多大的发言权,美国阻止俄罗斯方面实施富翁蒂托太空旅游计划的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美国还可以利用另外一个杀手锏———经费问题来对付俄罗斯。美国总统布什已经决定削减对国际空间站的拨款,这使得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可以长期居住7名宇航员的名额减少到3名,而其中一名必然是美国人,这使俄罗斯的太空研究遭到很大的损失。对此,俄罗斯太空火箭制造综合体的发言人日利佐夫表示,美国人目前正在谋求取得空间站的领导权,这将使美国有可能在太空通讯、太空情报搜集以及其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方面取得独霸天下的优势。
再造工作任重道远
几乎是“和平”号空间站坠毁的同时,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面,两相对比令人深思。俄罗斯人要建造“和平”2号的呼声事实上是寄托了俄罗斯对太空大国地位的渴求与梦想。还在上个月和“平号”空间站坠毁前夕,俄罗斯杜马下院发言人谢列兹尼奥夫就呼吁普京尽快决定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俄罗斯在太空探索技术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阻止美国独霸太空探索的野心,在国际空间站中避免受美国驱使的配角命运。
俄罗斯再建造一座新的“和平”号空间站的打算能实现吗?俄罗斯太空署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建造第二代国际空间站的努力已经开始,但建造计划还没有提上日程。看来,俄罗斯要建造“和平”2号,依然任重道远。(廖天)《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1年04月17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