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新华网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吴文俊、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http://www.sina.com.cn 2001/02/19 12:1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 秦杰、王黎

  2月的北京,春天如期而至。

  今天上午,人民大会堂里更是春风扑面,暖意融融。党中央、国务院在此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科技奖同时揭晓并颁奖。

  掌声、鲜花、闪光灯……无数人聚焦在今天的科技舞台上。在2612位获奖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们的获奖证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每人并获得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如此高规格的奖励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搅动着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奖励制度成为了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制度。

  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57年1月,科学奖金进行了首次评审,有34项成果获1956年度奖。 196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 发明证书”亲笔题字。截止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其中包括“原子弹”、“氢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要成果。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危害,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上隆重奖励了7657项科技成果,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标志着我国科技奖励体系基本完成。1994年又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50年来,国家共奖励重大科技成果2万项左右。仅1979年至1999年,国家奖励科技成果1258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632项,技术发明奖297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977项,相继有6万多人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18名外国公民获得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1999年实行了重大改革。朱镕基总理在这年的5月23日签署了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奖励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的杠杆作用。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不断探索、日臻完善的历程,充分展现出党和政府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切关怀。特别是近年来,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从1979年至1999年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14次接见了出席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代表,江泽民等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技人员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创造性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崇高的荣誉。

  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将评选的消息发布之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大奖的登台亮相无疑加重了对科学、对献身科学而终生探索的科学家的肯定和崇尚。500万的高额奖金,相当于80年代的诺贝尔奖奖金,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科技创新工作和杰出科技人才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几乎与此同时,大奖“花落谁家”也自然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科技工作基本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和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与之相适应,是涌现出一批在各个领域卓有建树并获得很高国际影响的杰出科技工作者,这使得充满个人色彩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也给众多关注这一新闻的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悬念。

  评选过程鲜为外界所知,按照严格的程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经过反复评选终于诞生。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经由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初评,共有14位科学家成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评委又对14位候选人从科学品德、重大科技贡献、社会影响等几方面打分(满分100分),结果80分以上的有7位科学家。这7位科学家进行了现场答辩,评委又到他们工作的研究室、实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最后经有记名投票,诞生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分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然吴文俊已经82岁高龄,袁隆平也已71岁,但他们至今都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荣获大奖受之无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吴文俊、袁隆平等科学家的获奖成就再次昭示,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国的科技队伍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继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这些闪亮的名字之后,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进入这个光荣的行列。在我国建设现代化伟业的进程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辛勤工作,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迎来中国科学的新的春天。(完)



 相关链接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1/01/05 07:49)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正在进行 (2000/07/03 22:52)
我国首次设立50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01/04 16:53)
中国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1999/12/09 14:37)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时尚推荐:情人节经典电影海报欣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