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 科学家发现蟑螂体内的一种化学成分能杀死艾滋病病毒,实效如何尚待临床检验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在蟑螂身上发现一种化学成分,与美国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AZT有类似疗效。 本报核实报道“我们从蟑螂体内提取出一种含有氨酸和多糖的化合物,具有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效力。”发现这种化合物的云南大理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李树楠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大量生产含有这种成分的药物,只是由于中国的艾滋病患者相对比较少,还没有进入临床实验。” 李树楠主任研究蟑螂至今已有二三十年。他告诉记者,蟑螂在地球上已经有了3亿年的生存历史,适应能力极强。在它们的身体里一定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具有某种抗病毒的功能。 最近两年,以李树楠主任为首的课题组从人工饲养的蟑螂体内提取出含有氨酸和多糖的化学成分,在由国际艾滋病组织赠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上进行基础实验。多次化验结果显示:这种化合物与美国研制并被广泛采用的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AZT有类似的疗效。所不同的是,AZT含有某种副作用,而这种化学成分不含任何毒素。 至于这项研究成果何时能进入临床,李主任告诉记者,在国际上,进行临床实验的机会很多。下一步,课题组准备与一些研究艾滋病的国际组织合作,联系临床实验事宜。 据悉,除从蟑螂体内发现治疗艾滋病成分外,李树楠主任发现蟑螂身上还具有治疗创伤、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疗乙肝的化学成分。实习记者李莺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