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专电(记者俞铮) 中国科学家今天宣布,他们研究的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成年恐龙生理结构同鸟类极为相似。这个发现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找到了最新证据。 科学家认为,生活在1亿2500万年前的小盗龙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一样善于奔跑,还有爬树的本领,并且具有树栖的特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徐星、周忠和、汪筱林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12月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徐星博士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对小盗龙化石的研究,发现它的骨骼形态已经非常接近鸟类,某些部位的形态和目前公认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 他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小盗龙代表一种形态上最接近鸟类的恐龙,为学术界了解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徐星等人还研究了小盗龙脚趾的位置、趾节长度和末端趾节的形态,并同典型的地栖恐龙、地栖鸟类和树栖鸟类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不光具备很好的奔跑能力,同时也具有爬树能力。 多数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认为,鸟类的飞行源于奔跑过程,因为兽脚类恐龙大多在地上生活。不过也有很多学者支持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 以前,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原因是从未找到相关的化石资料。 徐星说:“这个新发现第一次为鸟类飞行树栖说提供了确切的重要证据。” 他认为,小盗龙在树栖生活中逐步发展了滑翔能力,最后进化为原始鸟类,具备了主动振翅飞行的能力。 徐星同时指出,化石标本上模糊的印痕显示小盗龙可能存在羽轴结构,羽轴是羽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羽毛”的恐龙是否存在过、恐龙“羽毛”是否同鸟类的相同,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另一焦点。 不过,一些学者已经同意,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比过去想象的要复杂,传统的兽脚类恐龙生态复原图需要修正。 全长40厘米的小盗龙化石是从辽宁西部朝阳地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小盗龙属驰龙科,同美国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的迅猛龙是近亲。(完)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