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中国航天报记者 左赛春) “神箭”扬威,“神舟” 飞天。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进,实现了新的跨越。
——载人航天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国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之后的一个跨世纪工程,截至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选训中心,第一批预备航天员正在加紧培训;建立了体现我国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 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以可靠性、安全性为基点开展了飞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在最近的两年半里,我国成功发射了3艘“神舟”号试验飞船。不久,我国将进行“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试验条件与载人飞船完全相同,运载火箭的安全性达到99.7%。在无人飞船试验成熟的基础上,我国将进行载人飞船飞行,把航天员送入太空。
——长征运载火箭形成系列,具备了发射各种轨道航天器的能力。我国已拥有12种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67次发射,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近5年中,长征火箭进行了20次发射,把26颗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火箭总体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火箭发动机高空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第三个掌握低温高能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现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继续采用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与未来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衔接,并使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设计,能适应不同有效载荷的发射需要。
——卫星研制技术进一步提高,应用卫星成为发展重点。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射了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海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等,其中“东方” 通信广播卫星日趋成熟,已纳入国家卫星通信业务系统;“风云”气象卫星有了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两类气象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这两类气象卫星的国家;“实践五号”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相继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传输型遥感卫星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表明我国第一代双星定位卫星系统基本建成;不久前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这一切表明,我国卫星工程已从技术试验走向工程应用阶段,空间技术开始走向产业化。
——航天发射场日趋现代化,航天测控再创佳绩。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场经过更新与改造,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自1996年以来已创造了连续25次成功发射卫星、飞船的记录。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转运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测控技术。新建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集指挥通信、信息处理、监控显示、飞行控制等系统于一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掌握和运用世界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实现了航天测控的历史性变革。“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可远距离长期航行,并同时在世界三大洋上布阵测控,形成我国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