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文俊 信报记者 张晓娟)4月1日16时47分(北京时间),遨游太空6天零18小时、行程540余万公里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直击“神舟”三号回家
昨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据了解,“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入轨后,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指挥遍布全球的陆海基地测控网,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飞船在轨飞行期间,测控网的所有测量数据、飞船舱内图像及天地间话音通信数据都实时地汇集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昨日16时03分,当环绕地球运行最后一圈的“神舟”三号飞船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北京指控中心对飞船发出了返回指令,使飞船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这一系列的指令和动作都做到了分秒不差、准确无误。
从大屏幕上监控显示的数据和形象、生动的“三维动画”表明,飞船纵轴在偏航平面内先后两次逆时针转过了90度,飞船准确建立了返回的姿态,顺利地完成了返回制动。飞船下的各种遥控参数告诉人们,飞船脱离原先的轨道,按照专家们的意愿返回。
“回收一号捕获目标!”16时30分,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主着陆场传来的报告声打破了沉静,顿时指控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快看,我们的飞船回来了!”观众席中不知是谁突然激动地喊了一声,人们顺着声音朝大厅前面的大屏幕看去,“神舟”三号飞船摇曳着一团火光,宛如一位天庭中的仙女,又像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嫦娥,已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掠过,正沿着黄河古道急切地投向祖国的怀抱。
陆军航空兵部队协助回收
北京时间4月1日16时21分,当环绕地球运行最后一圈的“神舟”三号飞临南大西洋上空时,在大西洋海域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向其发出了返回指令。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推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成功软着陆。
担负飞船回收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及时发现了目标,在陆军航空兵部队等配合下,对飞船返回舱进行了成功回收。科技人员在回收现场开启返回舱,取出细胞生物反应器和蛋白质试验装置,对其实施了保护措施并立即搭乘专机运回北京。
拟人试验满足医学要求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于3月25日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6天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据了解,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各分系统和有效载荷性能稳定,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和科学试验数据。其中,飞船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完全满足载人的医学要求。
飞船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有关专家称,“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趋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飞船开展的对地观测、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的发展阶段。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必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