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日专电(记者李斌) 随着“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4月1日稳稳落地,作为“太空旅客”的60个
蛋白质结晶样品和4个细胞样品也结束了在太空中近一个星期的“短暂旅行”,于今天凌晨1时顺利回到了位于中关村的“家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人类发射飞船的目的之一在于应用。据悉,这是“神舟”三号飞船应用系统进行的科 学实验的一部分。飞船上进行的
科学实验,包括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两部分。
空间环境独特的微重力、高能辐射环境,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在地面不可能
获知的一些本质特征,可能获取高纯、高效的生物制品。科学家们从数十种蛋白质中选用了16种蛋白质,共60个样品。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这些蛋白质大部分是利用我国的生物资源制作而成,既有执行各
种生物功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药物设计前景的蛋白质,如固氮酶锰铁蛋白、人脱氢异雄酮磺基转移酶等,也有天麻抗真菌
蛋白等能够杀灭动植物病菌的蛋白质,第三类就是从蛇毒中分离出的具有复杂活性的蛋白质。
据悉,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利用太空条件开展了生物细胞培养实验,从细胞水平揭示空间特有的物理环境对人类的影
响,并为空间制药开展基础性研究。这次实验的4种细胞样品中,有的可产生抗天花粉蛋白抗体和抗衣原性类性病的抗体,天
花粉蛋白对艾滋病有一定疗效,而且可作为人工流产的药物。
从80年代末起,在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蛋白质空间生长实验工作,科技人员先后完成了四次空间蛋
白质结晶实验,取得一些独有特色的研究结果。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研究系统,并研制成功
第二代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
据悉,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技术,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和日本等都把蛋白质晶体生长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研究
课题。(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