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浪潮席卷而来 笔记本市场谁主沉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5:46 天极yesky | ||||||||
作者:SKYNB 喧嚣的“五一”长假刚刚过去,一度硝烟弥漫的电脑市场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自然是笔记本电脑的疯狂降价了。4999、5999……这些数字不再是凤毛麟角,惠普、索尼、东芝、三星也不再卖弄清高,纷纷投身降价大战。而混战局面的背后,悄然现身的则是电脑消费市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笔记本电脑正在从“高贵”走向“不贵”,从“炫耀”走向“普及”。 笔记本电脑滑入“普及”快车道的背后蕴含何种玄机,又将为市场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上游厂商“双降”变奏 笔记本普及扑面而来 相对于台式PC而言, 笔记本电脑多年来都保持着价格稳定的表现。但是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局面发生了变化。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笔记本出货量以43.9%的速度递增;国际权威调研公司IDC预测,未来5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以每年38%以上的速度增长。业界甚至乐观的估计,2006年笔记本电脑在整个PC市场所占的份额将会超过50%,而与之相对应的,自然是笔记本电脑的整体价格进一步下滑。是什么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直线回落?最近一条来自内部的消息相信会震惊业界,英特尔有计划在五月份对旗下的双核CPU和Sonoma进行同时调价,而且降价幅度或会高达50%。而这条措施的出台,将势必让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将会向台式PC看齐。 有业界观察家认为,虽然英特尔在年初推出NAPA平台,但其价位目前还较高,消费者持币观望者众,要想打开局面唯有降价;而AMD的64位双核平台Turion,也将对英特尔形成新的压力,再加上英特尔自家的8月份的新芯片计划,也为今年笔记本电脑降价提供了绝对充分的动机。可以想象到,随着笔记本价格的下滑,消费群逐渐从“商务人士”走向“个人”,笔记本电脑向消费电子市场的转变步伐不断加快,并逐渐逼近台式机的市场空间,笔记本的市场井喷在即! 而不少厂商早已预见到笔记本普及的市场态势。今年年初,TCL集团副总裁杨伟强曾公开表示,2006年中国电脑市场将迎来巨大拐点,笔记本将奋起追赶台式机份额,迎来发展的井喷期,同时必将吞进电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国际品牌落跑普及时代 民族品牌崛起在即 在上游厂商降价的同时,笔记本终端市场也在2006年出现了破局的迹象。年初,以TCL、方正为代表的国产笔记本厂商们率先发布了采用英特尔双核迅驰处理器的新款笔记本,一举迈入新平台的领先者行列;国产品牌们又纷纷加强与渠道商的战略合作,其中不乏TCL电脑和IT连锁大卖场宏图三胞、神州天海签订的16万笔记本包销订单,以及海尔与大中电器签订的400台笔记本买断协议等“亮点”;而刚过去的黄金周,国产厂商们也凭借“双核”攻势赚了个盆满钵满,给国际品牌一个迎头痛击。 为何国产厂商能够在“双核”战局中抢得先发优势?有关人士认为,国产厂商已经完成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国际品牌的技术壁垒已经被打破,并具备了一定的品质控制力;同时国产品牌在渠道效率、服务能力等方面优于国际品牌,获得了上游厂商的充分认同。因此在市场拐点来临时刻,国产品牌能够把握住历史机遇,完成狙击国际品牌的任务。 事实上,笔记本普及潮的到来,将为国产品牌带来了新的制衡国际品牌的机会。首先,市场井喷、日渐下行的消费群、不断同质化的产品和趋于透明化的价格,使得双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第二,与其他消费类电子不同的是,笔记本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设计师和制造者的角色,而且大部分产能分布在中国,因此国际大厂卖高端、民族品牌占低端的产业过渡期,在笔记本普及来到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最为重要的是,国际品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显然落后了。国际品牌的巨大库存压力所衍生的成本压力,令其对价格体系的调整更为谨慎,而其决策机制的冗长也意味着价格变化无法第一时间反映到产品售价上;此外,作为外来者,国际品牌在渠道效率以及营销节奏的把握上,存在着天生的缺陷,由于渠道效率及库存清理速率上的不足,导致其在中国的产品更新速度往往要大大滞后于国外;同时,其营销模式也存在着节奏慢、形式僵化、高成本等种种弊端。 因此,在笔记本产业节奏向台式PC靠拢的今天,仅靠品牌扯起大旗的国际笔记本品牌,如果不能适时调整步伐,就很可能被国产厂商们赶上并超越。 国产厂商即将上演“逆马太效应” 国产品牌则恰恰在很多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优势。由于国产品牌内部组织决策链条、渠道架构、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迅速调整方向和策略,第一时间将自己产品的消费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将产品与消费者接触,从而赢得时间差优势;此外,技术壁垒被完全打破,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产品的价格更合理,这就形成了与国际品牌的比较优势。 然而,想转变市场格局并不容易。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井喷必然带来产能扩大、盲目投资、渠道承载力不足、企业资金链断裂、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国这个快速增长中的庞大而复杂的市场而言,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链条和营销攻势掌控市场节奏,令产品高效地直达消费者,以实现消费价值的方式引导消费,以迅速培养消费市场的品牌偏好度,将成为抢占市场“ 蛋糕”的关键。杨伟强对此表示,目前笔记本市场竞争的重心已经开始向以高 性价比产品为基础的营销能力上转移。因此,国产品牌需在技术及产品研发实力逼近国际品牌的前提下,在品质和服务方面步步为营,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高效的组织结构和渠道控制力为基础,以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为目标,强化消费者认知,实现民族品牌的全面崛起。不难想见,以方正、TCL、海尔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将在2006年上演“逆马太效应”,而2006年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笔记本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