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上网市场呈上升趋势 潜在用户认知度高 | |
![]() | |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讯 2002年中国无线上网(WLAN)设备市场规模为1.36亿元,市场增长率为36%。易观咨询预测到2003年底,中国WLAN用户将达11.9万,其中企业用户为3.2万,个体用户为9.7万。2002~2006年复合增长率为53%,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 WLAN总体市场呈上升趋势 WLAN市场总体而言是一个市场规模发展稳定、有限的市场。如果WLAN能够尽快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则可以扩大WLAN市场潜在的市场规模,包括WLAN的安全标准成熟应用的时间、企业WLAN应用与 IT产品应用相结合的程度以及运营商成功赢利模式的建立。 据预测,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和终端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加上WLAN安全性能的提高和应用的增加,中国WLAN市场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到达市场高峰。2008年后将WLAN逐渐转向三四级城市发展。 由于无法移 动、速度慢、带宽不够以及扩容、升级成本高等原因,很多企业对有线接入LAN表示不满,开始考虑使用WLAN。19%的企业表示在未来1~2年内有应用WLAN的计划。现实用户中,建立WLAN网络平均的投入规模在3.75万元,而潜在用户的投资计划中平均规模在4.3万元。 调查显示,用户对协议标准和产品价格的要求相对较高,现实用户在重复购买时则比较关注售后服务、稳定性等其他因素———他们的选择更为理性。潜在用户在选择厂商时更为关注厂商的知名度和产品的性价比,而现实用户在重复购买时更为看重的是服务能力(包括客户支持、咨询、培训、免费升级等服务)。 总的来说,企业对WLAN的整体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安全性差和价格高以及带宽有限和覆盖有死角是WLAN的最主要问题。而其网络稳定性得到了现实用户的基本肯定。 潜在个人用户认知度较高 潜在的个人用户对WLAN的认知度比较高。在拥有笔记本或未来1~2年内可能拥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听说过WLAN的占97%。 调查显示,上网方便、灵活,不受有线网口限制是个人用户选择WLAN的主要原因;其次所在场所可以提供且无需个人付钱,以及在没有有线局域网的地方需要上网也是主要原因。另外36.36%的个人用户表示对这种新技术的好奇也是吸引他们应用的主要原因。 可能促使潜在用户选择WLAN业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移 动办公需求增加、公司安装WLAN以及公司配置或自己购买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此外认为WLAN资费下降和WLAN产品价格下降也是主要促进因素。 个人用户希望包月 个人用户选择WLAN运营商时主要考虑价格、资费、网络覆盖范围与信号质量,此外客户服务质量、业务类型与应用也是主要考虑因素。 不同类型的用户所采用的计费方式不相同。现实用户主要采用流量计费方式,其次是时长计费方式,而潜在用户更希望包月制的计费方式。 大部分的现实用户都由公司统一缴费,同样大部分的潜在用户也希望由公司统一缴费。一方面说明由于价格和资费较高,目前个人用户还不太愿意自己为WLAN付费;另一方面显示:WLAN的企业应用会对个人用户市场起着培养和推动的作用。 用户对WLAN的意见主要反映的问题有:可以使用的场所太少,资费太高,性能不够稳定,安全性较差和WLAN带宽不够。 低价切入可占先机 对于WLAN运营商来说,选择合适的赢利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易观认为,运营商可以把赢利点扩大到电信接入服务以外的其他领域。例如在咖啡厅等地低价提供WLAN服务,吸引个人用户上网的同时增加其他消费,运营商与公共场所经营业主利润分成等。易观建议运营商需要把自身资源和WLAN的发展前景结合在一起共同考虑产品策略。首先是低价策略。对个人用户而言,价格是影响个人用户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在WLAN市场,成熟的安全标准在2005年才能推出,意味着2005年企业市场才会大规模地发展。随后在2006年3G和WWAN的应用将会对WLAN市场产生强大冲击,会使WLAN市场的赢利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因此,除了已经进入WLAN市场的厂商以外,易观建议其他厂商要谨慎进入这一市场,而现有厂商应该在2005年前积极准备市场退出策略。 设备制造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需要推出不同的产品——低价型、低辐射型、高度安全型等等。WLAN市场竞争激烈,除了价格以外,厂商拼得更多的不是技术,而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