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海信电器(600060)对外发布公告,海信电器将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80·67%的股权以3673·63万元的价格转给大股东海信集团。据了解,由于此前海信电器已公布2001年业绩出现亏损,明眼的人都看得出,大股东收购亏损严重的计算机公司,无非是想拉已陷入亏损的海信电器一把。
海信电脑前景渺茫
海信计算机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海信电器和海信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其中海信电器出资3000万元,占有其中75%的股份。海信电脑进入市场初期,正逢互联网热潮,海信电脑也曾风光一时,向市场上推出包括“海贝二代”、“海飞8000A”家用PC等颇有影响力的产品。到2000年鼎盛时期时,海信电脑销量达到30多万台,一举进入国内电脑厂商前五位。
但是进入2001年以来,随着全球互联网产业泡沫的破灭,加上家用电脑市场的恶性竞争,国内电脑厂商如同整个家电业一样遇到了寒冬。
有资料显示,在2000年————2001年,国内电脑市场上的家电品牌就有海信、海尔、TCL、春兰、澳可玛、创维等大大小小近十个品牌,使得本来已拥挤不堪的电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很快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电脑市场便尽显颓势。进入2002年,由于在个人电脑项目上亏损严重,一些曾经在个人电脑市场上风光一时的家电企业频频出局。去年一度闹得风生水起的创维电脑戛然而止,前几年被认为家电企业做电脑最成功的TCL去年也亏损严重,而海尔前不久也是将电脑项目悄悄转包。
同样,在个人电脑上做得颇艰辛的海信电脑也不例外。有资料显示,去年海信电脑销售虽没有滑坡,基至有小幅增长,但在利润上出现严重亏损也是不争之事实。海信电器2001年年报显示,去年海信计算机公司亏损额已达到前所未有的1767万元,几乎和去年整个海信电器亏损额相当。
接受采访的海信电器董事会秘书盛强坦承,公司向大股东转让计算机公司,不仅仅计算机公司的亏损,更主要的是,从国内大环境来看,个人电脑,尤其是家电企业做PC已没有多少前景,股份公司转达让这部分资产既可帮公司扭亏,同时也有利于集团对现有的通信产业进行整合。
大股东施援手
2001年,遭遇严重亏损的家电巨头们为解困已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前不久,亏损近7个亿的深康佳,通过参与大股东华侨城的几个稳收银子的地产项目,暂时渡过了难关。而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厦华电子不得不忍痛割肉,将已即将进入盈利的手机项目(厦华手机去年亏损5000万)部分转让给联想,期望公司今年能迅速扭亏。而前不久巨亏15个亿的科龙电器,则干脆一亏到底,以实现轻装上阵。总之,时下陷入困境中的家电业为了实现扭亏,已是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去年首次亏损的海信电器,虽然没有康佳、万家乐、美菱等亏损严重。但以今年的形式来看,彩电业的日子并不比往年好过,至少短时期内使业绩大幅回升也不大现实,而竞争激烈的计算机项目也是无底洞。显然今年海信电器再拿不出扭亏的办法,明年面临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海信电器控股股东————海信集团最终施以援手应该并不意外。在6月5日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海信集团以3673万元的成交价格购得海信电器持有的海信计算机80·67%的股权。根据青岛天和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的评估,截至2001年12月31日,该公司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18848万元,负债总额为13978万元,净资产为4870万元。而到此次交易前的4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账面原值15081·87万元,净资产账面原值4565·19万元,以评估净值的80·67%折算成最终交易价格为3673·63万元。
今年形势不容乐观
在大股东接下亏损严重的计算机公司后,已卸下包袱的海信电器似乎可以轻装上阵了。但事实上,今年海信电器经营形式并不容乐观,据该公司最近发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虽然今年1到3月份,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大幅上升,但在净利润上较去年同期反而下降了43%,此表明今年公司仍未摆脱毛利率下降的窘境。看来,在眼下整个中国家电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主业过分依赖彩电业务的海信电器要想顺利扭亏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报记者刘斌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