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在花费了数百万个小时、经过整合小组长达八个月的整合规划后,我们已经准备好以新惠普的名义来开展我们的业务。我们分布在全球160个国家的管理团队已准备就绪;我们同时针对所有产品线拟定了三年产品计划;超过8万名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人员已随时准备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已经合并;在线商店也已在美国开业,而我们的联合网站于5月7日在九个国家以六种语言上线。所有这一切,都将在新惠普的麾下进行。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值得骄傲和兴奋的一天。”惠普董事长兼首 席执行官Carly Fiorina说道。
四大核心集团奠定新惠普架构
虽然来自方方面面的阻挠使得整个合并过程显得异常艰辛,但是有着钢铁般决心的Fiorina还是让惠普与康柏的合并在双方约定的最后期限前23天完成,从而书写了IT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企业并购案。合并后的新惠普年收入为800多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的企业排名中名列第9,成为直逼业界老大IBM的全球第二大计算机系统公司。如果说完成并购是Fiorina职业生涯中巨大的挑战的话,那么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她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整合两家公司的各种资源,从而使合并产生1+1=2的效果。在全球的关注、资本市场的期待,甚至是竞争对手的探视下,5月7日,Fiorina在新惠普成立的大会上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Fiorina对新惠普的定位集中于建立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上,当然这种产品不紧紧指软、硬件等有形的产品,咨询服务也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开放式系统的彻底支持将是新惠普自认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这一大的理念指导下,配合惠普、康柏两家的资源优势,新惠普公司的整个架构将由四个核心业务集团组成:
企业系统集团(ESG)将为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企业存储设备、服务器、管理套装软件和一系列解决方案。惠普ESG产品在企业系统领域中排名为全球第一,包括Unix服务器、容错服务器,基于Windows IA-32的服务器、基于Linux IA-32的服务器、企业储存、管理软件和高性能技术计算设备。
专业及支持服务集团(HPS) HPS团队由全球将近65,000名专业人员组成,在支持服务领域位居全球第三,将成为市场上在基础设施、开放式IT环境、Microsoft技术整合和支持方面的重要厂商,以及最大的渠道合作伙伴网络。
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IPG)惠普一直是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中打印及成像解决方案的领导品牌,占据了全球38%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其产品涵盖了各类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数码影像装置如相机和扫描仪、以及相关耗材等。通过与Indigo的合作,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正逐渐扩大其在数码印刷市场的版图,继续巩固其老大的地位。
信息产品集团(PSG)它不仅是业界个人电脑解决方案、商用以及个人笔记本电脑、台式PC、PDA、工作站、网络设备等方面的领导级供货商,同时也将负责惠普在嵌入式软件、计算器、家庭网络解决方案和个人储存设备等新兴领域的业务开展。
从规模上来说,如果把每一个核心集团拆分出来的话,其规模都在150亿美元之上,均能入围IT领域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在品牌和产品线的取舍上,不同的集团根据合并前两家公司的优势所在,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两家公司原先积累的品牌资源,例如在企业系统集团方面,将主要保留HP的品牌,康柏重要的产品Alpha服务器、容错NonStop服务器前将冠以HP字样,UDC软件则充分利用原来康柏的Insight Manager和Adaptive Infrastructure,telco软件方面,新惠普将同时整合惠普及康柏的telecom软件,合并成Opencall产品家族。信息产品系统内,个人系统品牌将保留惠普和康柏两个品牌,但在商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方面,将保留康柏品牌而停止使用惠普品牌,其余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只保留惠普的品牌。打印及成像集团除了使用康柏品牌的产品外,所有的打印和成像产品种类和产品线将维持不变。惠普和康柏的数码投影仪将会合并成以惠普为品牌的单一产品线,品牌的转换将会在未来12个月内进行。
不难看出,整个公司架构精确地体现了Fiorina的并购意图,即确立及维持在PC、服务器、打印机领域的第一位置,争取夺取IT咨询及外包服务、数据存储市场的冠军头衔。合并后的新公司在PC、服务器、中高端打印机领域称雄全球,在IT咨询及外包服务、数据存储领域也将具备挑战IBM、EMC霸主地位的实力。因为竞争激烈的IT业界奉行胜者通吃,只有第一的地位才能赢得合作伙伴、投资者等的欢心,获取最大的竞争优势。
新惠普重建业界生态环境
如果说Fiorina曾经放言“要在3年内给惠普一个彻底的改变”是这次并购的一个先行信号的话,其中“彻底的改变”则映射出惠普要通过一切可行的手段成为业界的老大的雄心。新惠普公司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在5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更把矛头直指业界老大,要看看最后到底谁是“真正的蓝色巨人”。恐怕还不仅仅是IBM,新惠普的野心更放在了做所有现有产品线的老大上。
在服务器领域,新惠普主要拥有IBM、SUN、DELL等竞争对手,合并后的新公司在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了37%,巩固了康柏目前的领导地位,并超过DELL一倍多。同时,这次并购对由Intel和惠普共同开发的IA-64技术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义。IBM的POWER系列、康柏的ALPHA、MIPS、惠普的PA系列和SUN的SPARC都是安腾系统的先驱,惠普与康柏两公司合并后,则在与英特尔和应用软件开发商等合作伙伴打交道时增加了话语权,有助于参与确立新一代的主导技术标准。在整个数据存储市场,EMC占据了三成以上的份额,惠普的存储产品在金融等领域也有不错的业绩,再配合康柏所擅长的磁盘存储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则将对EMC、IBM构成极大的威胁。
合并前康柏与惠普分别是全球PC业的老二与老三,老大DELL对它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合并后的新公司占有全球PC市场份额的19%,高于戴尔的14%,如果能成功降低成本、体现规模效益的话,则可成功遏制DELL的气势。
IT咨询及外包服务领域一直是惠普的短板,甚至不如它的并购对象康柏,而IBM则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目前,IBM 40%的收入都来自于其服务咨询部门,即使是合并以后,新惠普在服务方面的收入比重可能也就只有不到20%,而咨询部门的人员也比IBM少了一半多。虽然在服务和咨询上,康柏并不是最好的购并对象,但二者的相加还是给新惠普的咨询服务业务注入了一些竞争力。如果之前180亿美元并购普华永道成功的话,惠普在这一领域也具备了向IBM叫板的实力。惠普坦言,它没有一天放弃过寻找服务领域并购对象的努力,一旦时机成熟业界将看到另一宗巨额的并购案。
惠普的雄心勃勃对竞争对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威胁变成现实的基础是两家公司在品牌、产品、人力、文化等资源上的有效整合,而整合的过程又无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内耗,最终的结果将取决于是叠加优势胜过消耗,还是消耗超过了叠加优势。DELL公司创始人、CEO迈克戴尔曾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公开表明自己并不看好两家公司并购的前景,反倒是忙于并购事务的两家公司让DELL在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机会,IBM、SUN等虽然没有发表类似的观点,但他们的心愿应该同DELL差不多,的确,IT界大多数的并购中成功的先例不是很多,但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相信没有一个公司会对这一大鳄掉以轻心。
新惠普中国地位日益凸现
新惠普在纵向业务领域分为四大核心集团,在横向区域上则主要分为美洲、欧洲(包括非洲)、日本和亚太四大区域,中国市场是整个亚太区最大、最核心的部分,在新惠普的全球策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区总裁的职务依然由孙振耀担当,同时他还兼任企业系统集团总经理的职务,负责惠普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工作。用孙振耀自己的话说,他将花75%的精力在企业系统的工作上,25%的精力用于协调处理整个中国公司的工作。而服务和信息产品也将作为最有待提高的业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孙振耀请来了有着20年服务经验的纪治兴和良好销售业绩的陈汉钱出任这两个部门的经理。
记者也曾经采访过一些企业级的用户,了解他们对合并的态度,而大家普遍的疑虑都集中在原有康柏、惠普产品的升级和服务上。对此,惠普给广大用户的承诺是以前所有的无论是康柏还是惠普的服务承诺都不会改变,以打消用户心头的疑虑。同时,新惠普在中国市场上威胁的不仅是IBM,比IBM威胁更大的恐怕还有联想、方正、浪潮、同方等一批迅速成长起来的精英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还处在靠解决方案+硬件销售的原始积累阶段,新惠普在硬件方面的强势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生存压力。技术含量和利润相对较高的服务器产品,目前虽然浪潮、联想、曙光在国内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技术上的竞争力远不及合并前的惠普和康柏,何况是二者优势的叠加呢?该来的总是要到来,在角逐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即便不是新惠普也会有更多更强大的国际公司与本土厂商较量,重要的是自己要迅速成长起来。董长虹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