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基电通总裁李焜耀(吴伟洪摄) 12月5日,明基电通集团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推出自有的独立品牌“BenQ”。17年来,作为Acer品牌的使用者之一,借助Acer的品牌知名度,明基电通集团已经成为一家世界上重要的研发与制造电脑周边外设和通讯产品的跨国公司。现在,摆着现有的Acer品牌不用,甚至抛弃借助Acer品牌苦心经营出来的江山,明基电通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独立宣言
早在今年6月份,作为已经公开上市的明基电通(2000年,明基电脑因为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更名为明基电通)的总裁,李焜耀就一直在酝酿一个大胆的决定:“明基电通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品牌,这对明基电通、对明基电通的全体股东们,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明基电通未来肯定会越做越大,产品线将会远远超越目前的电脑周边产品,如果明基电通自己的品牌继续缺席的话,这个弊端必然会越发激烈。”
李焜耀强调,“这次推出独立品牌‘BenQ’,既不是集团拆分,也不是更名,而是投资一个新品牌。”以前,明基电通自行研发的所有产品使用的品牌都是“Acer”,它的所有权属于宏碁。明基电通不过是被授权使用。而这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计算方法是依照明基电通的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提取,明基电通发展得越好,营业额越大,成本增加得也越快。
在明基电通被宏碁100%拥有时,最后获益人没有变化,品牌使用费并不是重要的问题。但到了1996年,明基电通分拆上市,作为独立法人,明基电通也拥有了为自己所有股东创造最大利润的使命。
三桩心病
这样明基电通就有了三桩心病:第一,伴随明基电通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大的营业额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品牌管理费用(大概占营业额的1%)和市场推广费用,维护和提升的“Acer”却不是明基电通自己的品牌。
第二,是使用Acer品牌带来的内部和外部损耗。明基电通在新产品推广中,由于品牌使用问题不得不与宏碁进行沟通,由此带来时间与物质的损耗。虽然每一次都能过关,李焜耀已感到“时间成本过于高昂”。
而外部损耗也是明基心中的隐痛。明基电通从来没有推出过鼠标,但是市场上此类产品大量存在,显然是假冒伪劣。但因为品牌所有权归宏碁所有,明基电通不愿也没有权利去打假。
真正令人头痛的是第三点:明基电通和宏碁业务重心已经逐渐远离,由此带来的是不同种类产品的个性差异化日益加深,以及给消费者与渠道带来的困惑。
艰难考验
虽然李焜耀颇有信心地表示,明基电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标记“BenQ”,将有利于明基开拓更宽广的业务空间,但接受明基电通新品牌的是购买明基电通产品的消费者、渠道伙伴与OEM伙伴。他们才是“BenQ”的最终审判员。明基电通的工作内容就是说服市场接受新品牌,而这是世界上所有品牌在导入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
李焜耀认为,按照难易程度来排序,最简单的就是OEM伙伴,因为吸引他们的就是价格、品质与交货期,在品牌更换后,丝毫不会产生影响。至于经销商,明基电通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表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换不换品牌,而是新品牌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张力,能否对渠道采取统一的政策支持,同时投放更多的市场推广活动,以保持消费者对新品牌认知与选择。他自信这一切不成问题。尤其是在大陆市场,明基电通的产品知名度与用户满意度要超过宏碁,因此“以中文明基知名度为拉力,以强大的经销商渠道为推力”,在消费者中建立新品牌难度不会超过五年前“Acer”品牌的创建。
反倒是对销售份额最大的欧洲、美洲市场,李焜耀表示出强烈的担忧,在这些市场,明基电通此前只有Acer一个认知符号,这一点足够伤筋动骨。为做好海外品牌推广,明基电通此次在苏州的新闻发布会,特意邀请了超过60家的国外媒体,李焜耀还将在明年年初亲自到美国,召开一次新品牌的新闻发布会。
尽管前途祸福难料,李焜耀依然坚持打造“享受快乐科技”的新品牌“BenQ”,“挑战更美好的未来”。
主角
明基电通的前身是明基电通电脑,成立于1984年。由于明基电通成立的最初目的是分担宏基完成不了的大量OEM电脑定单,因此使用Acer的品牌顺理成章。
1991年,宏基的副总经理李焜耀被调到明基电脑担任总裁。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明基的发展轨迹。李焜耀着手对当时明基电通电脑的产品线、技术力量进行重新整合,首次确立“以电脑周边外设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新思路,也为明基电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不同于宏基的道路。
1993年,他力排众议,放弃了正红火的PC生产,在台湾首先提出了研发“大哥大”(移动电话)的计划,5年后,明基电通研制出了当时台湾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也是在1993年,李焜耀决定在苏州设立制造工厂,将多项产品生产线相继转移到当时并不起眼的苏州新区。8年后,明基扫描仪、CD—ROM、液晶显示器、DVD、投影机等一系列产品,相继面世,并大批量生产,成为一个个“摇钱树”。目前,明基电通苏州工厂已经拥有了60万平方米的厂房,形成了年产400万台彩色显示器、800万只键盘、400万台扫描仪、600万台DVD驱动器和2000万台光存储产品的生产能力。李焜耀本人则因为当年“发现苏州”的远见,成为苏州奇迹的创造者之一。
2000年7月份,明基电通集团提出了“WWW*COM”的21世纪发展新版图:Web(网络)、Wireless(无线)、Wideband(宽带)、Computer Peripherals(电脑外设)、Optronics(光电产品)和Multimedia(多媒体)。新战略缩写为WWW*COM,“*”(Star)则表示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两个领域结合。这样一个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蓝图中,明基电通的产品线已经覆盖到了通讯、多媒体、光存储、电脑外设等多个领域,未来更会向一些新的产品领域进行拓展。
2001年,明基电通集团销售额达32亿美元,其中自有品牌的销售约占60%。
旁边
这次施振荣的到场,更是传递出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宏基并没有反对明基电通独立。被人们称为台湾“IT教父”的施振荣不仅答应了明基电通创立新品牌的要求,而且还要继续减持自己持有的明基电通股份,并承诺在明基电通品牌导入期,宏基不介入与明基电通产品线类似的产品。
以普通人的逻辑来推论,宏基完全可以不放权,这至少有三重好处:第一,宏基兵不血刃可以拿走一笔巨资;第二是股权的分红;第三是明基电通每投一笔广告费,每做一次市场推广活动,就是为Acer品牌添砖加瓦。
施振荣的梦想就是创立一个属于华人的世界性IT品牌。一直以来,施振荣并没有把宏基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而是以一种充分授权、平等待人的理念对待当年的创业伙伴以及属下的公司,明基电通也因此有了今天,也就有了李焜耀驰骋的天空。
更何况,他深知,做大了明基电通,实际上对宏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和冲击。因为两间公司关注的产品线已经相差甚远:宏基做的是PC、笔记本、服务器,未来会向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发展。明基电通的主打方向则是消费类市场。更重要的是,作为明基电通的单一最大股东,明基电通创立新品牌后,产品线迅速扩张带来的迅猛发展可能要远远超过给它垒一个篱笆带来的收益。给明基电通自由,再创一个世界性的华人品牌。或许,深谋远略的施振荣就是要布下这样一盘棋局?(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李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