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反垄断的进程中,被朱总理点了名的中国电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打破垄断,中国电信就要再次拆分,但是何时拆,怎么拆?这让每一位置身其间的人士都费尽思索。
中国电信拆分在即
对电信拆分的猜测主要从上个月开始,消息来源多是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但更确切的信息已经在一些重要人物的讲话里若隐若现。
5月2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为《电信竞争》写的中文序言中说:电信改革要继续进行,“首先,在各具体业务领域,需要促使一批新兴企业加速成长,使之与主导电信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而这本书讲的就是国外电信的分拆与竞争实践,吴为这本书作序所传达出的信息显然是发自内心的。
吴的话加剧了舆论的猜测,5月23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否认电信要横切或竖切。但同时,国家计委已在组织专家对拆分方案进行讨论,要知道,这次拆分的操刀人可是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计委。
计委的研讨内容见诸报端后影响很大。于是,5月30日,张春江在上海接受采访时改口:我没有否认过电信再拆分的说法,目前此事正在讨论中。
6月2日,张在《电信政策研讨报告》序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是:中国电信政策当前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具体方案之一是“尽快在各个电信领域建立有效竞争机制”。至此,人们已在前后逻辑中断定拆分已成定局。
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要整治的垄断行业里,电信是被朱总理点了名的;而另一个背景是,为了在香港上市(可能推迟到9月),年后中国电信紧张地进行资产剥离工作。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近一个月来吴基传和张春江的讲话再清楚不过地表明:电信肯定要再拆分,而且这一工作已经开始。
横拆,还是竖拆?
打破垄断需要引入竞争,所以,有关具体拆分的横切、竖切方案这一段争得很激烈,但细究起来,两个方案都是难解的结。
横切方案是:把中国电信分拆为几个地区性营运公司或南北两大电信集团,各自经营市话业务、长话业务和数据业务,互相竞争。它的缺点是每个公司又是一个小电信,在自己的地面上仍是老大,而且由于电信网是一个全国网,诸侯割据会增加运营成本,从北方打到南方的电话可能近乎于国际长途。
竖切方案是:把中国电信的市话、长话和数据这三大业务分别归到不同的公司经营,各家公司互不相干。它的缺点是市话和长话的资产剥离太麻烦,而且,由于市话是其他电信增值业务的基础,即使拆分了,它的垄断地位不仅无可取代,还会把这种垄断延伸到其他公司。
最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已召开了好几个研讨会,以北航教授韩德强为代表的反拆派认为,与国外电信大佬相比,中国电信规模并不大,一旦拆分,加入WTO后受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国际电信巨头。中国电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要人士也说,拆分只会造成成本增加和中小电信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让跨国电信公司受益。
不过,反拆派的意见经不起推敲,先垄断后竞争,和先竞争后垄断是两个概念,中国电信是前者,跨国电信巨头是后者,两种垄断的市场含义是不一样的。一家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对记者说,三只鬣狗可以咬死一只野生狮子,一只动物园里让人伺候的老虎长得再大也不能和这只狮子搏斗,反拆论是行业本位主义,站不住脚。
拆分派已占上风,而且竖切方案已在操作。
记者从内部了解到,目前,拆分方案正在操作,著名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正在做中国电信的财务和资产审核,为香港上市做拆分准备。从他们的操作来看,竖拆已成定局,第一遍审核已经在5月结束,现正在进行第二遍审核,电信的数据业务已剥离出来,长话和市话的剥离工作难度虽大,但也已完毕。
最近香港的电信股走势不错,中国电信可能在9月先拿一部分竖拆资产上市,基本定下的就是“6+1”方案,即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的固定电话业务和全部数据业务先行剥离上市,下一步,由上市公司再回购母公司的资产。
第三条道路能否走通
退一步想,拆也难受,不拆也难受,除这个二难悖论外还有别的选择吗?有,那就是引入第三者。主张这一观点的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周其仁一语道破拆分的目的:形成市场竞争,如果拆分是行政的而不是市场的方式,最终还是无效的拆分。
在中国之前,有几个国家的电信改革模式是可借鉴的。80年代,美国横切贝尔公司为7个地域性小公司,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小贝尔在自己的区域仍是垄断的,所以,美国1996年对此进行了修改。1992年,印度把全国分为20个区,允许每个区招标一个民营市话商、两个移动商和若干寻呼商来与该区的第一市话商、移动商和寻呼商竞争,实践证明这也是失败的,因为招标的民营公司只能在每个区活动,只能是垄断商的陪衬。之后,英国电信改革时采取的办法不是拆分,而是引入竞争者。英国的模式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前年欧盟的电信改革和去年的香港电信改革都借鉴了这一模式。
周其仁认为,中国电信的拆分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不久前,周其仁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论述自己的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电信的问题不在其“大”,而在其“独”,因为独,所以才有垄断,所以要引进一个对手,这个对手就是广电。
在今年的宽带大战中,大家突然发现,这些年广电悄悄地经营了近1亿有线电视用户,拥有240多万公里的良好传输网络,别的不说,仅宽带接入这一项就足以与电信打平手。如果再注资改造技术,能与电信对抗的可能只有他。对此,周其仁提出,通过“不对称”准入,就像当年扶持联通一样扶持广电涉足电信业务。怎样是不对称“准入”呢?周其仁认为,允许广电涉足电信业务在先,而让中国电信进入广电擅长的视频传播业务在后,这个先后时间可以是一两年,也可以是好几年,要以政策扶持的方式让广电赶快“长大”。
不过,就广电目前的那点收入来说,两三年之内也难以望电信项背。所以,周其仁提出一个“配套”方案,即允许广电与联通、网通、铁通等新兴中小电信运营商自由结盟,大家共同壮大。这样,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将由独头变寡头,由寡头变多头,形成一个诸强平等的竞争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较短时间形成竞争,保持中国电信完整,迎接中国加入WTO。
不知这个“第三条道路”能否成为中国电信市场将来亡羊补牢时的新选择?(晨报记者王正鹏)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