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经济日报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评论:电信调价 消费者缘何不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1/02/22 14:02 经济日报

  2月2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主力电信运营商开始执行新的长途电话资费标准,本地电话资费新标准也将在6月1日前执行。消费者盼望两年多的电话费降价终见分晓。

  去年12月5日,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据称这是建国以来涉及面最广、调整幅度最大的电信资费调整。有一种说法,此次电信资费调整后,就目前的产业规模,国家和电信部门一年将少收入300多亿元,即消费者得到300多亿元的实惠。

  因此可以说,此次电信资费改革是继1998年电信体制改革后,向市场化迈出的又一步。但这一步没有消费者期望的那样大,一些可以做到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出台。

  有人欢喜有人忧消费者对这次资费调整总体受益的说法可能并不领情,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每月的话费清单是多了,还是少了?对此不妨分类考察:

  最大的受益者是网民和农村用户:拨号上网用户的通信费将由每3分钟0.08元至0.11元降到每1分钟0.02元。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数字中继线月租费由4500元降到2000元。对于农村用户,过去县内区间通话收费相当于城市市区打郊区的费用,现在县内通话只收市话的钱。

  城市居民则要区分通话形式,长途有所下降,市话面临涨价。

  国际及港澳台长话:远的合算近的赔。国际长话不再区分国别和距离远近,统一调为每6秒0.8元,亲戚在纽约的合适了,在东京的就显得有点亏。

  打港澳台长途不再区分广东和内地,一律每6秒0.2元,广东人的“优惠待遇”没了。

  国内长话:真正体现出“远的合算近的赔”。不分距离,全国各地一个价,由过去每分钟0.5元、0.6元、0.8元和1元四级计费统一到每6秒钟0.07元。上海人过去打苏州1分钟0.5元的话,现在则要多交0.2元;打新疆1分钟1元,现在则少掏0.3元。

  市话:“4分钟赚、5分钟平、6分钟亏”。通话5分钟是平衡点。若通话1小时,则由过去的3.6元涨到5.31元。

  通过分析,人们还不难发现,尽管长途有升有降,但由于IP长话已形成较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其收费远低于固定电话的长话费用,降长话对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市话涉及面最广,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次电信资费调整热情不高的原因所在。

  调高市话理由不足对于市话资费走高的趋势,信息产业部的解释是,各国在电信业发展初期都曾采取“高长途、低市话、以长途补市话”的资费政策,这就是所谓的交差补贴。但引入竞争以后,竞争者会首先进入高利润区,于是高利润区的利润迅速下降,其结果自然是无力再承担交差补贴。因此,世界各国在电信体制改革后,在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费下降的同时,都会相应调高市话价格。比如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都曾经调高了市话资费标准。

  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其一,国际国内长途资费虽降,但有赔也有赚,总量损失多大并不确切,不好说“交差补贴”的基础已完全丧失;其二,即使长话不足以补贴市话,数额不菲的电话初装费并没有取消,它应该派上用场;其三,用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这样比较成熟的电信市场作参照,可比性也不大。

  此外,对于市话资费调高,消费者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就是长话已改为每6秒作计费单位,而市话为何仍以1分钟为计费单位。这样,超过6秒而不足1分钟的都将按1分钟收费。在技术条件完全许可的情况下,如此不是对消费者的“盘剥”吗?

  改革的步伐小了点此次电信资费调整酝酿多时,从制定方案到正式出台就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主管部门有关人士曾表示:要一揽子解决问题,取消初装费,手机单向收费,长途以秒计费;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互联网费用大幅度成倍降,一次降到位。这种意见,是广大消费者所期盼的,也是国内电信企业应对WTO的挑战所必须的。但从公布的结果看,这样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取消初装费、手机单收费都无结果。

  不言自明,这两项改革措施迟迟不能到位,意在给国内几家传统的电信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更多一些的保护,让他们在中国电信市场全面开放前,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企业争取的也罢,主管部门的怜悯也罢。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会怎样呢?

  专家们认为,此举可能适得其反。在加入WTO,电信市场面临全面开放的现实的背景下,国内电信业首要的任务是加快体制改革,按国际电信业的通行规则办事,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过多的扶持反而会助长企业的惰性。

  听证会为何不公开此次电信资费调整,还有一处值得商榷,那就是“价格听证会”的透明度。去年8月,信息产业部依据《价格法》的规定,就资费调整举行“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界代表、消费者代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就有关调整方案听取各界意见。这是件好事。但因过于神秘,反而让消费者反感,好事没办好。

  虽然国家价格听证会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公开性无疑是听证会的灵魂,这也是国际惯例。但那次听证会除了新华社一则简单的会议消息外,对其过程及争论的内容,广大消费者一无所知,且会议主办者对与会者也作了严格的保密规定。作为一方价格利害关系人,消费者应有的知情权被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听证会的作用自然也就大打折扣。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不少调整内容并不满意,也与听证会期间消费者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有关。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调整方案公布后,1月5日,信息产业部同意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不长的听证会剪辑,接着有记者采访信息产业部的新闻官员,问及如此重要的听证会为何只让中央电视台一家进行报道,回答让人大跌眼镜:“让所有媒体都来报道是一种无效的浪费,也是一种庸俗的民主。”此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信行业的一种心态。黄丽陆



 相关链接
分析人士称中国电信竞争进入调整阶段(2001/02/22 10:19)
《人民日报》质疑市话按分钟收费(2001/02/17 15:24)
入世后中国可能首次出现电信企业破产倒闭(2001/02/17 12:10)
评论:电信调价“便宜”了谁?(2001/02/17 10:06)
电信资费与百姓生活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时尚推荐:情人节经典电影海报欣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