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证券研究发展部/章伟
波导股份近期在媒体上屡屡曝光,4月初,波导公司的副总经理蒲杰向媒体透露了一个重大秘密:波导正在联合外国芯片制造商秘密研发手机芯片。这则消息对国内通信制造业来说,无疑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在通信制造业中,中国一向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手机制造上一直受制于国外几大通信巨头。先前,部分国内厂商也表示出要打造自己核心 技术的意愿,但受制于技术及资金的原因,往往是不了了之,纯粹概念上的炒作而已。而波导股份的此次豪言壮语,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噱头呢?
波导“造芯”,是否心血来潮
2001年,波导股份取得了相当骄人的业绩。公司的主要产品,各种型号的“波导”GSM移动电话,共销售了243万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22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80.52%;主营业务利润7258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73%;实现净利润为6813.46万元,较上年增长168.35%。
应该说,波导在2001年向广大投资者交出了一份相当满意的答卷。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包括波导在内的国内手机行业还有相当多的不足之处。目前国内大部分手机生产厂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来自于手机的制造和销售,而在手机的生产上,仍然摆脱不了技术受制于人的地位。国内的几大手机生产厂商背后,至少都有一家国外的通信业巨头,如科健与三星、熊猫与爱立信、东方通信与摩托罗拉。在国内厂商刚刚开始生产手机的前两年,每一款新的国产机型推出时,基本上都能找到与其外观、功能相近的国外厂商的机型,这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比如三星的一款小型翻盖手机600C在国内出现了多家功能和外形完全相同的仿制品。
目前,这种完全抄袭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国产手机原来与洋品牌的差距在四个部分:品牌、销售渠道、外形设计、芯片供给。在这四个方面中,前两者国内厂商目前已经是游刃有余。国产和进口手机的差别实际上集中在后两个部分:手机外形设计能力和芯片。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部分国内厂商也具备了手机外形设计的能力。以波导为例,波导刚做手机时与法国的著名手机制造商萨基姆有相当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最初的波导手机生产线和手机外形都是采用萨基姆的,连波导的广告语“手机中的战斗机”都缘自法国萨基姆的品牌名称“战斗机”。波导的管理层很早也认识到了技术上受制于人的事实,并不断地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以求改变这种被动地位。2000年6月波导股份上市,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公司当时就定下策略:把外围的设计技术先掌握,然后再攻克手机芯片技术。手机外形设计波导目前已经达到了,连法国萨基姆现在也反过来采购波导设计的翻盖机型S2000,因为萨基姆没有可翻盖的手机机型,而波导目前已能将手机任意设计成各种形状。走出了这第一步,波导产生“造芯”的想法也就水到渠成。
实现“造芯”,波导有无把握?
可以说,手机芯片是国产手机打翻身仗的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国产手机芯片的研究也表现出积极扶持态度。信息产业部对国内手机制造业的扶持态度,从去年CDMA的定点生产厂商基本上都是国内厂商就可以窥见一斑。去年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15%左右,信息产业部希望今年能提高到30%。如果在手机芯片上能实现突破,那么无疑能大大降低成本,与国外相比就更具有竞争力。
但是,在手机的核心技术上,特别是最重要的手机芯片设计及制造上,进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手机芯片的设计,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并且,即使有资金,技术也会成为主要瓶颈。国内厂商进入该领域,一切是从零开始,没有现成的技术背景,也没有现成的有设计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这个问题,波导似乎已经有了解决办法,近期波导高层与杭州华立集团频频接触。华立集团下属的浙江华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拥有手机芯片设计能力的公司。华立通信以华立收购菲利浦美国圣荷赛CDMA移动通信部门包括在美国达拉斯和加拿大温哥华的研发分部 而设立的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为依托,专业进行CDMA手机及GSM/CDMA双模手机核心芯片设计及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设计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拥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也是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移动通信产品中最核心技术的设计公司。波导的副总经理曾蒲杰表示:“我们很想自己做手机芯片,今年已在研发。这些芯片将与国外的设计公司合作,我们和两家公司在合作。”这两家公司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据猜测,一家是原先的合作方法国萨基姆,而另一家应该就是杭州华立。
对于另外一个瓶颈,就是手机芯片的制造问题,波导表示,可以采用OEM方式。这难度应该不大。比如,高通的CDMA手机芯片也是委托日本一家企业生产的。
波导酝酿产业转型
波导有意进军手机芯片业,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进入该行业在技术上、资金上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即使能开发出芯片,生产芯片的设备和巨额投入对于势单力薄的国内生产企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上面,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波导的此番言论,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在内。波导公司的一位副总的说法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波导也不指望几个月就能掌握芯片设计,波导可能会用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波导的此番决心,再加上其2001年良好业绩,确实有效地巩固了波导在国内手机生产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
但是,即使抛开此次“造芯”事件,我们也可以隐隐地感觉到波导的高层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波导仅仅是手机生产企业的定位。
首先,波导目前已经被国内通信制造行业的巨头普天集团间接控股。波导原先的大股东为宁波电子工业集团,第二大股东是波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即为原先创建波导的五个合伙人组成,现在他们五人也是波导股份的高层领导,出资最高的徐立华36% 任董事总经理,各占18%的三位合伙人隋波等任董事副总经理,一位占10%者任董事。宁波电子工业集团前身为宁波电子仪表局,之所以其为波导股份的大股东,是波导出于上市的需要。因为波导原先为民营企业,独立上市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在其后进行的宁波电子工业集团的重组中,北京的普天集团成功入主,宁波电子工业集团的股权结构变为:中国普天占56.7%,宁波市国资委和宁波电子工业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分别占26.12%和17.18%。普天集团等于是间接控股了波导股份:普天集团控股宁波电子工业集团、宁波电子工业集团控股波导股份公司。
普天集团间接地控股了波导股份可以说是件好事。以普天集团在通信制造行业的实力,将会对波导股份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波导有意进入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的意图显露之后,普天在技术上的支持肯定是有益的。
不久前,波导刚与韩国永友通信有限公司、韩比特香港 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波导永友通信有限公司,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由中韩合资生产CDMA直放站的专业公司。合资方永友通信公司是一家韩国通信业界颇具专业特色的专业公司,在韩国国内CDMA直放站及VDSL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该公司2000年在韩国创业板上市,在所有上市的700家企业中,市价总值排在第50位。
2002年,合资企业计划生产CDMA直放站5000套。据悉,波导股份与永友公司首期合作生产的CDMA直放站产品已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其产品已在部分省市试运行。
进入通信设备制造业,特别是选择CDMA直放站作为突破口,可以看到波导有意绕开目前竞争激烈的GSM基站设备,这也表明了波导是有备而来的。按照公司副总隋波的说法,成立合资公司虽然还不能上升到波导“第三次创业”的高度,但可能会成为波导战略性转移的开端。
因此,对于波导,不论其目前“造芯”与否,我们都可以看到其并不满足于目前“手机老大”的称号,而是在积极地寻求进行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不论波导是否能获得今日在手机行业内一样的成功,我们都祝愿波导今后能一路走好。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