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电信与广电 > 我国基础电信业务对外资开放专题 > 正文

分析:外资如何进入我国电信业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4月17日 07:27 北京晨报

  为什么要进入

  我国电信市场确实是一块大蛋糕,而且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像移动通信市场,我国真正起步到今天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就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每周都有好几十万的新用户加入,“这样的发展速度令国外电信运营商们羡慕不已”。像互联网,短短四年间就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超大的2G免费邮箱! 联想笔记本Y200热卖中
近视眼恢复如初 一元的成本 千元回报

  更重要的是,我国电信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拿固定电话用户来说,总数已超过3亿多,但全国普及率只有24.4%,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更是仅为10%左右。再拿网民来说,全国普及率尚不足3%。2001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业务收入增长率居全国前3位的,中国电信是甘肃、广西和山西,中国移动是西藏、云南和贵州,中国联通是黑龙江、青海和江西。中西部地区通信市场的巨大潜力正逐步显现出来。

  在信息产业部的规划中,到2005年底,信息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以上,其中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2万亿元。正因如此,国际各大电信巨头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

  怎么样进入

  我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将遵守《基础电信协议》,有计划、分步骤开放国内的电信市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近期完成的大型投资研究报告《外资进入中国通信运营市场之路》中指出,外资进入我国电信市场,将是一个逐渐渗透、逐级深化的过程,通过市场培育来获取战略收益。加入WTO之初,由于全球经济发展趋缓、互联网及许多高科技泡沫的破裂等,投资者求稳求实的意识加强。

  从业务种类来看,外资可能进入的情况是,首先进入增值业务,1年以后渗透数据和移动业务,2年后向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设施渗透,4年后向长途和国际电信业务渗透。

  从切入方式来看,外资会通过间接切入与直接切入进入我国市场。所谓间接切入,就是外资通过股市、证券、租赁市场和技术投资等进入我国通信业。这种投资方式,以获取资本性收益为目的,但不介入管理决策层。它主要影响电信基础投资规模,对国内运营商的市场运作模式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冲击。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步伐已大大加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总额累计已超过200亿美元。

  所谓直接切入,意味着外国投资人介入管理决策,对运营商的市场运作产生普遍影响,包括建网思路、采购决策、投资规模和盈利模式等。外资直接切入我国电信市场,将会通过和主体运营商合资合作和新兴运营商合资、与设备制造商合作以及并购等方式实现。

  在直接投资起初受到限制的政策环境下,外国企业将主要采取间接办法,首选投资我国政府允许的某些电信增值业务,或投资与电信有关的互联网业务。但随着我国政府对电信领域开放承诺的实现,外资对电信运营直接投资方式将加强。

  该如何应对

  应该说,我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的投资环境将大为改善。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进一步完善有关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完备的法律环境;第二,我国将在全面清理有关外商投资各项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外商营造统一、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第三,我国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树立服务意识,依法行政,为外商投资创造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环境;第四,我国将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那么,外资进来后,我国的电信企业该如何应对呢?对于增值电信业务而言,我国目前经营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绝大部分规模不大、资金缺乏、管理欠先进、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而增值电信业务市场门槛低、政策障碍小、资金投入少、回报周期短、外资持股允许达到50%等,为此这3000多家国内增值业务商会首当其冲,面临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对于基础电信业务而言,外资进入这一市场会持比较慎重的态度。原因是基础电信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我国基础电信享受较长的过渡期即保护期;我国的基础电信网络近年有了很大发展,各大电信运营商高速扩充光纤骨干网,网络资源丰富。基于以上几点,外资将会采取租用网络资源和国内运营商合资合作等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大规模建设自己的网络。(秦海波)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