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里江
铁通终于进城了,在完成与北京华厦公司的合资以后。
帮助铁通实现“进城”夙愿的北京华夏,全称是“北京华夏建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在电信业界鲜为人知的企业,其前身直属建设部,1997年刚成立时立志于做 建材市场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注册资金980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注册资金不到1亿元的小公司,却被注册资本103亿元的“大”铁通盯上了。
铁通虽然拥有全国第二大电信网,但大多沿铁路线而建。如果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想要让最主要的城市居民装上铁通电话,必须进城,在城市的广大地区铺设自己的城域网,并接入最后一公里。
铁通没有,它必须自己建设,但独自建设城域网并非易事,在高速运转的城市干道上挖沟铺线成本极高不说,在全国主要城市都铺上城域网,工程量之大,不是几年能够完成的。
铁通没有的华夏都有。这个小公司手里握有的资源让所有人吃惊,它在全国拥有8000多公里的主干网和150个城市的城域网,这个数字,除了中国电信,其他的运营商都自叹弗如。
是以铁通强烈要求与华夏联姻,甚至还找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做媒。
一个有牌照,一个有资源,双方都有诚意,谈判一直在秘密地进行,终于在2001年12月24日,铁通华夏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股东单位除了铁通和华夏外,还有一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企业--中财国企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9980万,铁通、华夏、中财国企分列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铁通总裁彭朋任董事长,铁通的两位副总裁袁宝和陆志忠也加入了董事会。
铁通华夏的幸福生活
“华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在一次偶然的调查中,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像发现了新大陆,互相询问。
位于北京汉威大厦23层的北京华夏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公司,它1997年起家于做数据库,而改变始于它的一次重组。
据华夏有关人士回忆,早在80年代初,国家就决定在全国建设一张国防网,由总参加国家支援地方办公室具体负责。到了80年代中,一个叫何强的人带领一支队伍接手了总参的工程,施工建设军队的城域网。
何强做了一个在当时令人费解的决定,他没有要一分钱的施工费,而是要求在48芯的国防网施工时,多放进两条光纤,产权归自己。军方同意了他的条件。
这个决定在今天看来,极具战略眼光。何强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广州数码干线信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后来与建设部的泛华工程总公司、北京同方投资公司一起成为华夏公司的股东,何强任华夏的董事长,来自另一方的邹曙东担任总经理。
那张光纤网一放就是10多年。在此期间,华夏在铁通之前试图申请第六张基础电信照,以期“变废为宝”,但遭到了主管部门的拒绝。相反,信息产业部和计委琢磨着将华夏嫁出去。
首先介绍的是吉通,但不久便不欢而散,“他们(吉通)太神气,以为有电信牌照就了不起,根本不和我们平等谈判”华夏高层说。
2000年底,铁通成立了,这个曾被公众寄予厚望,作为最有实力打破中国电信固话垄断的选手,在2001年的表现却让人失望。
去年年中,铁通曾扬言在北京放号50万,并顺势开通了几个铁路小区,之后,便再也没有了声息;铁通上海公司发展4个月,仅进账8000多用户,尚不及计划数的十分之一。
没有遍及全国的网,想开展固话业务,寸步难行。铁通一方面加紧建设京沪穗高速、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五个骨干环路工程,一方面找到华夏,伸出橄榄枝。
铁通华夏的业务包罗万象,因为铁通是大股东,所以原则上铁通的电信业务我们都能经营,但现在我们的主攻方向是通信工程,我们将在今年投500个亿继续建设城域网和小区网,并将在年内在全国建成1万个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这是其它运营商所没有的。“华夏总经理邹曙东说。
铁通办公室主任翟军也同意邹曙东的看法,他认为,利用华夏的网络资源,铁通能够迅速的在一些重点城市开展业务。
目前,上海、南京、福建已经开始动作,铁通华夏的想法是,既然固定电话利润不高,有了城域网,可以直接将宽带接进新的小区,打电话、上网、看电视都通过它,三网合一。
决战2002
有了铁通华夏,铁通心里有了底,与此同时,铁通各地分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与当地广电部门和电力部门的任凭,并建立了若干家合资公司,去年一年的埋头建网,也使他们现在运营的通信线路达12万公里,其中干线光缆7万公里,为将来大规模的放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个好消息来自政府,为打破垄断,国务院下文拆分了中国电信,并将北方电信和网通、吉通进行重组,一方面客观上使铁通成为唯一一家拥有全国完整大网的电信公司,另一方面南北电信的3-6个月的调整期也为铁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加上铁通在不久前获得的国际业务和IP业务牌照,这样他们能够开展除移动以外的所有业务。
1月30日,铁通与中国移动最终签署了互联互通的协议,为全面开展业务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似乎铁通可以在2002年大干一场,并将夺得他们预期的国内市场份额的3-5%。不过现实情况更复杂一些,铁通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
吴邦国副总理很关心铁通的发展,他给了铁通四点指示:尽快政企分开;减员增效;尽快上市;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际上,指示也恰恰点出了铁通现在面临的三大困难:体制、冗员、资金。
几大运营商中,只有铁通是属于铁道部管辖,其余都属于大企业工委。铁道部和铁通的政企不分使铁通不能真正的面向市场。许多和铁通打过交道的人都深有体会,“铁通的人做事,摸不准,有时候快,有时候极慢。”华夏的人说。
该人士解释道,因为铁通长期以来有半军事化管理的传统,因此有些事情做起来很快,但官僚气氛同样浓厚,有时一件事要层层审批,缺一个章都不行。
铁通在成立之初曾经请了一批海龟派在公司担任要职,但不久都因为不适应公司文化而纷纷被解职或离职。
信产部对铁通目前的管理体制也颇有担心,督促尽转轨。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铁道部还没有放手的意思,铁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留在铁道部。
这样的体制直接导致冗员过多,铁通刚成立时是6万多人,现在已经增至7万人,人员不减反增。而且铁道部有规定,“不能让一个职工下岗”,此条被列为铁通基本的原则和政策。造成一边是海龟的高材生没等发挥作用就离职,一边却是无论素质如何都要养着的职工的奇怪现象。
铁通的资金缺口也很大。据一位长期给铁通做融资规划的外资电信公司官员说,铁通在去年投资几十个亿,今年可能要达到400个亿,资金缺口非常大。
铁道部每年付给铁通的“工钱”是30个亿,国家开发银行曾经计划给铁通90亿人民币的贷款,但实际是只能到帐50多亿。目前业务上,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又缺乏其它融和段。
因此,铁通一直在探索更好的融资途径。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将铁通的部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然后组建一家真正符合市场规范的合资公司,用这家公司来融资,甚至将来可以以其为基础上市融资,开辟出一条新路。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