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电信改革涉及面广,围绕电信重组引发的诸多问题将在2002年浮现出来。今年通信界将会有什么变化?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电信专家,一位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教授,另一位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宋彤高级工程师。
问:请问两位专家,您们认为今年电信方面的第一热点问题是什么?
宋: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信市场,电信开放是入世过程中几大焦点问题之一,所以我认为如何执行协定书的有关条款,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定要吃透议定书条款精神,为我所用,在宏观调控方面改进工作。
阚:电信开放后外资主要以参股形式进来,我认为普通老百姓不会觉察到有什么明显变化,这就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境外上市一样,其影响是长期的,得过一段时间才会感觉到。
问:那么请问阚教授,您认为今年电信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是什么?
阚:中国电信的拆分和与网通和吉通的重组会是今年电信界的第一大热点,这个问题虽然去年下半年一直在关注,年底之前已公布了大概的方案,但具体怎么拆分,尤其是与网通和吉通如何重组,以及人事问题、资产问题,目前没人说得清。正因为悬念太多,相信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宋:这个问题中央已经批准,大框架内的工作今年应该能做完,但很多具体的工作,解决起来恐怕难度很大。
问:信息产业部官员曾经宣布过手机单向收费,但后来由于移动和联通的股票下跌,又收回了计划。此后,又说2001年底之前不会实行单向收费,那么,2002年内会不会调整?事实上,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少数几个特大城市外,全国手机资费已经是各自为战,五花八门,有单向收费的,有免月租费的,有免漫游费的,还有半价通话费的,甚至还有和市话同价的。
阚:在手机资费的问题上,据我了解,监管部门已经感到非常被动。我曾向他们提过建议:第一,坚持政府定价;第二,权力下放到省。因为特大城市与偏远地区的运营成本差别很大,收入水平相差悬殊,“一刀切”本身就不合理。事实上,固定电话资费就是定了一个幅度,让各省根据情况自行定价的。当然,这个幅度的范围,应该稍微大一些。
宋:手机资费目前以价格为竞争手段是很原始的,服务和内容才是真正有力的手段。电信资费总的来说会有升有降,继续调整。手机说不好,但我认为长话会降,而市话肯定会涨价。
问:请问中国联通新年开通的CDMA网会不会在移动通信方面引起什么变化?
阚:我不认为会对整个移动通信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高端用户早已加入了GSM网,电话都用了很多年,就目前所知的情况,CDMA网还不足以吸引大家舍弃以前的号码。
宋:CDMA网还只是第二代通信技术,我认为第三代技术才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问:如果像香港那样,实行号码携带,用户转网而不用改变电话号码,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有消息说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宋:应该说,这是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方便,全世界都在推广。但这牵涉到运营商的利益平衡问题,实行起来难度较大。
阚:当然,如果联通能够率先在自己的GSM网和CD-MA两个网络内实行,相信会对整个移动通信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需要比较大的勇气。早在电信拆分方案公布之前,就有拆分后几大运营商都经营移动业务的说法。虽然正式公布的方案没有涉及这一点,但不排除分两步走的可能,即先拆分与重组,然后再发牌照。拆分前,中国电信一直在努力争取经营移动通信。(本报记者任建民)《人民日报》(2002年01月05日第七版)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