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浩大的广告声势,托普手机颇为利落地杀入中国手机市场。
还在两个多月前,有报道称,托普高层人士在京透露,托普已经从信息产业部拿到了第12张生产牌照,可以在国内生产手机。但同时另有传闻说,托普只是在重组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威时获得了国威的手机生产牌照。而在媒体热闹炒作的同时,托普自己却三缄其口,对各种传闻不置可否。
到8月底,托普突然宣布投入6亿元人民币巨资,在成都与台湾四家IT企业、西南交大、中国联通以及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成都建设年产100万部的手机生产基地,以及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而牌照,则用的是深圳国威的手机生产牌照,所谓的“第十二张牌照”的谜底也就此揭开。
10月,托普手机新品TOP111上市,从传闻到产品上市,一共不超过3个月时间。软件起家的托普何以在一夜之间决定并迅速杀入了手机市场呢?
托普称:面对千亿规模的市场不能无动于衷
托普方面在回答为何要在此时进军手机市场时,罗列了下面一组数字: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1亿,据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手机市场新增用户将达到2800万,其中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将突破15%,预计500万台;到2005年末,移动通信用户将超过3.5亿,未来5年内手机用户仍将以每年5000万户增长,移动电话的市场销售规模也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据此,托普得出结论:这么巨大的市场“蛋糕”,托普集团已经有能力也应该从中获得一定的份额。托普解释说,这里的“能力”是指集团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渠道、服务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优势。
托普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主营业务涵盖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通讯与网络、精密机械制造、教育、金融、信息增值服务、渠道分销、系统集成等领域,并拥有托普软件、炎黄在线、托普科技等三家上市公司对于自己进入手机市场后的优势,托普认为应在于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推广。托普方面分析,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的融合趋势将不可逆转。这种融合甚至还包括了有线电视等其他网络。此外,未来针对融合的互联网络,一定会有相互融合的网络接入设备。目前的PDA与手机的融合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之一。托普认为这种“融合”的概念正是自己发展的空间。
托普方面表示,进军手机市场并非一时兴起。在较早之前,就把手机制造项目纳入战略规划之中了,并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准备。只是当时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方面,是国内用户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市场还没有成熟,需要做太多的“教育用户、培育市场”工作,这种投入是相当巨大的;另一方面,自己的资源配置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今天,国内众多厂商进入了手机市场,培育好了国产手机市场,用户的接受程度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稳步提高,同时,托普集团的战略准备已经完成,建立了“大战略、大流通”平台,资源配置全部到位,各方面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托普决定在此时全面出击。
针对国际巨头目前正压缩生产量这个问题,托普解释说,这正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压缩不代表手机这个市场变小了,相反,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只不过是随着更多的厂商的加入,使其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
托普手机“三步走”
在谈到手机市场的推广时,托普方面谈到了“三步走”的策略,即:
第一步:全面导入市场,参与竞争。为此,托普准备了第一款主打产品“TOP 111”。这款产品,采用的是全国市场全面推进的策略。围绕“TOP 111”,构建、磨合托普的营销体系,做好第一次亮相。
第二步:全面占领重点区域市场。目前,托普手机还不足以与国外品牌全面抗衡。但依托托普的优势,按照自身的发展计划,托普会按计划、有步骤地占领区域市场。为此,托普从产品层面、营销层面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面向全国,着眼世界。长期参与手机市场的竞争,提供针对手机的增值服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托普方面透露:后续几款产品的选型与研发工作已经结束,不久就会与大家见面。
托普手机,玩给资本市场看?
尽管托普方面用数字证明手机市场蛋糕之巨大,但仍有人对托普手机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有媒体分析称:托普推出的新手机TOP111,基本上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近几年出现的品牌手机中找到,价格更是达到2300元左右。这样一款价格不菲,又无法与大品牌相提并论的手机,很难让人相信能够有好的销量。
而手机只是进军IT制造业的一环,托普的目标是进入终端接入市场。托普老总宋如华宣称,托普将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建设年产100万部的手机生产基地、50万台的掌上电脑生产基地和20万台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部分项目将在年底前完工。但无论是掌上电脑还是台式机,目前的市场都处于一个血雨腥风的环境,托普有何秘技能创造奇迹呢?
有分析认为,托普从软件业杀入IT制造行业,是想转移主营业务,以带动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成绩。
托普主营业务“软件”一直未能形成强势,尽管托普自称“软件巨头”,但托普软件无论从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知名度上都远在用友、金蝶之后。而旗下“炎黄在线”以网络概念进入沪市后,又不巧遭遇互联网“严冬”。
同时,托普在房产、媒体等领域四面开花,又甚至给人“托普无主业”的困惑。托普老总宋如华在资本市场上一向如鱼得水,并惯以不惜成本迅速扩张的战术制造声势,以刺激投资者的信心。
宋在年初就提出托普集团今年将把目标定格在“实现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中国第一”上。宋表示,这家2000年产值20亿元的企业将全面开展国际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战略,完成产值60亿元,销售收入55亿元,并将用10年的时间,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以IT制造完成稳定的盈利目标,稳定投资者的信心,或许正是托普苦心所在。
而宋如华本人则表示:“托普的生命线在于它的品牌,它的产品,它的核心技术及市场占有率,如果没有这些,资本运作再好也是一句空话。”
手机会是托普的突破口吗?(赵雷)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