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虎
一纸“宽带用户驻地网属于基础电信业务”的《通知》,给“跑马圈地”快一年的宽带驻地网商家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当初在模糊的政策边缘抢先“卡位”的市场行为如今被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卡在了半空。
宽带用户驻地网就是今年热炒的“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网,从最终用户家里连接到城域网。其铺设从零开始,另建独立于市话网的以太网,在全国如火如荼,而上海的整肃行动也雷厉风行。
7月初,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宽带用户驻地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旬开始接到宽带开发商的申报进行审核;8月信息产业部调查组到沪考察企业。9月3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即发布首批经营宽带用户驻地网的3家企业:上海电信数码通宽带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和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家电信运营商和管局管不到的广电部门自然获得经营许可。
宽带热的始作蛹者长城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不在其中。作为首批12家申请许可证的企业之一,资金实力最雄厚、摊子铺得最开的长城宽带落马,给跟风者一记重锤。今年6月刚热热闹闹地庆祝宽带网开通的长城宽带上海公司对此讳莫如深,称解释权在北京总公司,作为在沪的实际操作者他们不方便解释。
长城宽带网一位人士在长途电话采访里很自信地说,依靠长城集团的背景和巨资投入形成的庞大资产,得到许可只是时间问题。但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对长城宽带是否会在第二批名单中入局,也没有给予肯定回答。而且,第二批名单什么时候公布还没确定。叫停的是商业模式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宽带整肃令”中强调了对经营宽带用户驻地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审核。除了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唯一定量指标,其他的定性指标集中在企业的管理经营可持续性、规范性等方面。
一家通过审核的企业说,现在是宽带网开始讲究投入产出的时候,不是说现在就能赢利,但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赢利模型要让人相信市场行为是理智的。
政府的有形之手紧握市场的无形之手。
宽带用户驻地网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乐观的定性估计,其定量估算大多集中在中国2000万窄带上网用户中可能转移到宽带网的用户比例上,其赢利模式一如网站的“天方夜谭”。
据估算,宽带接入的成本一般为每户1500元,一个小区至少1000户,总成本就是150万元。上海每户的入网费,长城宽带网定价为500元,采用每月100元的包月制;上海电信基于窄带电话线的ADSL宽带上网,安装费、手续费、设备费加起来1200元,个人包月130元。除去交给主干网的费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折旧费,即使不扣除人员费用开支,一个用户平均每个月的利润乐观估计不会超过30元。
按照业内的普遍测算,一个千人小区第一期的开通率最多只有30%,三年内可能达到50%,即500户。以此计算,150万的总投资需10年才能收回。
而上海的形式更加严峻。上海当地报刊刊登的数字数字显示,已经进行100多万户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的“有线通”,开通户数3000户;上海电信数据事业部的人透露,ADSL的使用家数6000家,而上海的ADSL已经具备覆盖全市400万用户的业务能力。长宽上海公司在华东地区已经签约用户近300万户,工程开工近70万户,这个数字是指签约汪区所覆盖的用户数,真正的开通用户数目不会高于雄踞一方的上海电信和广电部门。
如今对宽带用户驻地网的迅猛开发过早还是过晚的争论已经没有意义,既成事实是市场沉积了一笔庞大但可能是不良的资产。上海的电信业人士就坚持认为,低价竞争对新兴市场有害无益。
缓慢者有缓慢者的理由,“跑马”者有“跑马”者的道理。在记者以前对长城宽带网络公司的采访中,成都、深圳等地的长宽公司人员认为,作为打开宽带市场的先驱者,长城宽带在持续经营能力上斗不过电信,如果不以低价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然后以规模运作降低单个用户接入成本,“圈地”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网合一”在电信与广电缓慢的市场动作和垂直型行业垄断中拖延了3年,既成事实的跑马圈地是宽带用户驻地网商家的不得以之举。2000年下半年,长城集团集合属下3家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组建长城宽带网络公司,号称3年内投入50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建成宽带接入网。
市场行为刺激了庞大而缓慢的体制内电信企业,在长城宽带网络公司“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快速扩张面前,已经“四分五裂”的中国电信未来的发展希望——数据业务面临被侵蚀的局面,而且是直接侵蚀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最终用户。骨干网本来就受网通、联通威胁,如果最终用户也被重新划分那将意味着中国电信将失去最后的竞争力。
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对宽带用户驻地网之争是否是恶性竞争进行辩论时,信息产业部对13个城市宽带网下的整肃令和上海、南京、广东等地的执行办法,已经骤然将进入门槛抬高。先进来的不一定有福,没进来的除非通过资本运作收购现存的宽带用户驻地网企业,否则只有看的份。在上海的试行《办法》中,发牌的只限于现在在市场上运作的宽带网企业。
电信体制外企业既成事实的跑马圈地遭遇政府主管部门既成事实的市场整顿,两种力量悬殊的博弈围绕已经沉积的资产展开。“二传手”被逼出市场
假如说,这次市场整顿能立即看到良性结果,那就是一批宽带“二传手”被逼出局。
蛋糕太大了,“占山为王”的人当然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小区物业、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纷纷加入了“大干快上”的宽带网建设行列。于是,众多的小宽带网公司应运而生,要么是小区设立的,要么是小区和小公司合作。“此路是我开”的赢利模式更简单化:希望“留下买路钱”或被大企业买断“赎身”。
上海的《办法》堵死了这些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小公司的后路。耐不住的“二传手”纷纷开始寻找并购方。首创网络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金宇透露,已经有两三家企业找上门来谈,希望让首创接盘。
金宇说,前期做宽带接入的包括一些应用服务商和软件开发商,他们与其他的开发商有所不同,他们希望自己的软件还能在小区的宽带网上跑,以此达到赢利目的,首创网络接盘的方式无非是将硬件折算成钱或直接进行长期合作。在北京,已经有类似的小公司向首创网络交盘。
将“二传手”逼出局其实是对基础电信业务中的入户权的一次肃清。
拥有入户管线资源的,原来只有许可经营固网的电信、联通、铁通,还有广电、电力、煤气部门。而借着宽带网的名义,到楼道、普通家庭穿墙打洞的忽然多起来。一项稀缺的特许经营权被冒犯。虽然上海通信管理局的《办法》中规定,宽带用户驻地网“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但门槛的抬高直接限制了混乱局面的恶化。
由于宽带接入和窄带接入方式的不同,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的宽带用户驻地网对非电信企业的放开,已经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政府主管部门对既成事实的接受。窄带上网用户用的是电话线上网,ISP只需要到电信租中继线即可开展业务,不牵涉到网络建设和入户问题。而宽带ISP“大动干戈”的入户施工直接触动了政策底限,也触动了电信最敏感的一根神经。没有强令出局,而是采用发经营许可证的方式管理,说明政策底限已经松动,给宽带市场的“大鱼”们一线生机。
金宇感叹说:等待规范已经很久了。凭着首创集团良好的政府关系背景,首创网络在各城市都能拿到“规范”的待遇。他说,和上海电信的谈判过程,最后给的资费和给予上海电信参股的上海电信数码通的价格是一样的。即使有这个背景,今年3月进入上海做宽带网市场的首创网络,在小区接入正酣时计算了投入产出比后,一直到现在都决定暂时不进入小区。小区宽带网群雄割据的争夺战含有太多的泡沫。
市场给予人的时间就是那么短,金宇认为,没有赶上宽带第一班船的人,确实只好先站在旁边看。现在,牌照值钱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