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锋
全球通讯行业上演的“激情大片”————阿尔卡特并购朗讯案在五月的最后一天以一纸声明嘎然而止。
朗讯在这份草草的声明中指出,两家公司已就可能的合并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没有达 成任何协议,目前谈判已终止。一场全球瞩目的“闪电式”恋爱以两家都不愿发表过多评论的“无言结局”而闪电收场。
朗讯:从偶像到靶子
——虽然阿尔卡特和朗讯都不愿就这次谈判破裂的原因作详细说明,但是早前有消息人士透露,双方谈判中止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新公司的控制权上存在较大分歧:阿尔卡特希望在新公司中占主要股权和主导地位,也就是想“吞掉”朗讯,而朗讯则希望双方双方以平等地位结成战略伙伴的关系。由于双方在联姻的性质上存在分歧,谈判遂告破裂。
一年前,朗讯还被视为美国的甚至全球的一个偶像级企业。那时朗讯的市值高达2750亿美元,是全美十佳公司之一。仅仅一年光景,朗讯就兵败如山倒,困境缠身:先是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政出现巨额赤字,接着又在今年年初被迫宣布裁员1.6万人,并停止了设在硅谷的实验室的投资,而朗讯的股价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市值由2750亿美元狂跌到今天的320多亿美元。
在上一季度,朗讯的亏损已经达到18亿美元,信贷机构纷纷降低朗讯的信用等级,朗讯资金紧张、筹资困难,甚至出现“破产”的传闻。在这个时候,觊觎美国市场已久的法国人乘虚而入也就毫不奇怪了。
朗讯从偶像企业沦落为如今法国人“侵吞”的靶子的原因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因为它在2.5G抑或10G光纤产品的选择上投资出现失误,而被其老对手北电网络甩在后面;另一说法是,因为它在财务上做假帐而形象受损,造成股价大跌;而朗讯自己的解释是,朗讯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除了企业内部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美国经济持续走软,高科技产业处在调整期。
一位朗讯中国公司的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上,不独朗讯,整个行业现在都必须为前两年以来的“全球科技泡沫”付出代价,“全球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而卖给他们的通讯产品的资金收不回来,这难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证券界的信心。”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无论如何,麻烦缠身的朗讯就象最近一期《商业周刊》所描述的那样:从前是“偶像”,而现在成了“靶子”。
阿尔卡特的野心
为什么是阿尔卡特,而不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或者别的通讯巨头提出要收购虎落平原的朗讯?
阿尔卡特公司内部的人说,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虽然阿尔卡特在当前全球高科技产业低迷的时候,自身股价也是风雨飘摇,但阿尔卡特目前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安稳了后院,下一步它肯定是要走出欧洲,力拓美国这个占有全球通信市场40%份额的庞大市场了。
阿尔卡特成立于1898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它的业务一度覆盖核电站、高速列车、杂志、葡萄圆、无线电台、电信等多个领域,拥有1200多家子公司。
自从1995年石油工业出身的谢瑞克成为阿尔卡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来,便开始了对阿尔卡特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一系列剥离、兼并和收购,到目前阿尔卡特已基本完成了向纯电信公司的过渡,电信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3%,而它的一个野心勃勃的口号就是“重塑全球电信业”。
无疑,美国将是阿尔卡特“重塑全球电信业”的主战场,当前在阿尔卡特的销售额中,22%的份额来自美国。如果能够吞掉朗讯,阿尔卡特进军美国市场可谓是踩住了一个巨大的跳板。而且对阿尔卡特来说,并购朗讯的好处将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一旦并购成功,朗讯旗下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大大增强阿尔卡特根基尚浅的通讯领域的研发能力;产品线方面,阿尔卡特可以弥补其在无线领域CDMA产品上的瘸腿现象,因为朗讯的无线设备就是建立在CDMA上的,并且不久前刚刚在中国联通CDMA项目上获得27%的大单。
一旦并购成功,阿尔卡特就不只是法国的阿尔卡特,而是世界的阿尔卡特了。所以,在朗讯出现困境的情况下,阿尔卡特会毫不迟疑地跳出来示好。
无言的结局?
虽然朗讯目前困难缠身,但很显然朗讯还自认为“瘦死骆驼比马大”,对被阿尔卡特“吃掉”心有不甘。
“就目前的情况看,阿尔卡特跟朗讯之间的业务重叠高达90%,如果真的收购,那么新公司会卖谁的产品?而两家业务重叠这样严重的公司合并,双方总共几十万的员工该裁去多少?”一周前,一位朗讯中国公司的高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朗讯规模上比阿尔卡特大,阿尔卡特要吃掉朗讯是否能消化,甚至谁吃掉谁还不一定呢”。显然,朗讯员工对这起并购案是怀有戒心的。结果显示,两家的谈判恰恰是在“地位”的问题上卡了壳。
“以前曾有消息说阿尔卡特想收购朗讯的光纤业务部门,这宗交易的成功可能性倒不是没有”,这位朗讯中国官员分析,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阿尔卡特的胃口已不在其一个部门,而是整个朗讯。
现在,沸沸扬扬的阿尔卡特并购朗讯事件中止了,但问题是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当然不。野心勃勃的谢瑞克不会停止他进军美国市场的决心,这位一直引导阿尔卡特转型的资本运作高手,也绝不会放下他高高举起的并购招牌,也许这个事件只是告一段落而已。
谢瑞克:做企业要有战略远见
阿尔卡特中国公司官员陈然峰只见过谢瑞克一面,而谢瑞克也只对他说过一句话:“做企业要有战略远见。”
谢瑞克今年63岁,1995年他走马上任阿尔卡特首席执行官之前,刚刚救活了石油巨头道达尔(TOTAL)公司,而此时的阿尔卡特还是一个拥有1200多家子公司的大杂烩企业,而公司帐面上则是60亿美元亏损————这是法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亏损数字。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被《财富》杂志称为“笛卡尔式斗士、超级理性却依然遵循野性召唤的经理”谢瑞克开始了他大刀阔斧地对阿尔卡特的“重塑”————组建全球性纯电信公司。这一年,是阿尔卡特称的“转折年”。
为了向纯电信公司转变,他放弃了1200家子公司,取而代之的是七个业务集团,包括数字用户线(DSL)、光业务和移动电话。而业界认为,谢瑞克最有远见的举措是培育DSL业务,DSL使阿尔卡特在美国市场赢得了强有力的地位,这也是该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根据电信研究公司DELL‘OROGROUP的报告,美国去年DSL的市场规模翻了一翻,增长到26亿美元,而阿尔卡特的订单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样,到2000年6月,电信业务的收入已经由1995年的不到40%,猛增到85%,基本上完成了向电信公司的过渡。
不过直到目前,阿尔卡特在欧洲的业务占公司整个业务的55%,而在美国不足30%,这个结构恰恰使阿尔卡特免遭重创————北电网络、思科和朗讯因为所依赖的美国业务占销售额50%以上,美国正从发展热潮中萎缩,这些公司都受到深刻影响————截止到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中,阿尔卡特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与朗讯、北电的直线下滑相比,这堪称非凡的成就。
谢瑞克也是个资本运做的高手,从1997年到至今,他通过出售阿尔卡特的电气设备、核电、葡萄酒厂以及其他工业业务融资110亿美元,并利用这笔资金在北美进行了疯狂的收购。谢瑞克曾说过:“要想在全球化电信业脱颖而出,就必须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市场竞争,这个市场就是美国。”
这个老头真的会放弃吞掉朗讯科技的胃口吗?
1998—2001阿尔卡特收购案
1998年:以30亿美元收购北美达拉斯的DSC通信公司,该公司向贝尔运营公司销售光传输设备,阿尔卡特由此进入美国市场。以后,阿尔卡特先后收购了PacketEngines、XylanCorp、AssuredAccess、InternetDevices、GenesysCorp等一连串的公司。
2000年:以71亿美元买下加拿大的新桥网络公司,这是阿尔卡特迄今最大的收购。此次收购使阿尔卡特成为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领域的主要厂商。与此同时,谢瑞克还对旗下的1200家分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以7个经营中心取而代之,主要业务涉及DSL、光传输以及移动网络。
2001年5月,北京—阿尔卡特和其全资子公司Genesys宣布收购IBMCallPath资产的计划。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为CallPath产品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将通过IBM/Genesys解决方案计划为CallPath现有客户提供呼叫中心新的功能。
2001年:欲收购朗讯科技,未果。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