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了软件学院,成为了中国培养国际化、复合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重要基地。软件学院于2002年正式招生,以培养软件类工程硕士(MSE)为主要任务,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软件工程的各类短期培训。
据分析,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人才,中国软件人才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任何一个软件企业都需要下述三类高级人才:
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
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称为软件蓝领。
这三类人才在企业的正常比例应该呈金字塔形。
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一方面表现在数量上,国内目前约有5000个软件企业,从业人员只有25万左右,上千人的软件企业微乎其微,而在印度超过1000人的软件企业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的结构比例上。印度的人才呈金字塔形,而我国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大多数软件人才是通过正规的大学教育,集中在软件工程师的层面上。可以说,失衡现象阻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二十万软件人才缺口。这样的需求量完全可以在中国造就出与印度一样的软件教育产业。
软件人才教育市场正在兴起,对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落后的中国软件业容不得再让落后的教育培养落后的人才,软件人才教育急需走上正轨,走向国际化。
在朱镕基总理访印回国后,2002年1月底开始,科技部的几位司长联合北京市科委,发动多位软件业专家及企业老总,前前后后十几次密会,求解的内容就是“中国软件业如何在2年内赶超印度”。这是一份总理亲自批示需紧急草拟的报告,也是科技部2002年在软件方面的“头等大事”。
长期以来,中国软件人才教育市场的情况令人不甚满意。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职业教育机构,也涌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由于教材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学员起点不同,学习周期不同,认证机构不同,造成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关于软件方面的认证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给与界定,逐渐成为制衡中国软件制造队伍建设的瓶颈。IT技术没有国界,因此软件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国际接轨。面对WTO,更多的外国软件企业要进来,也要有很多的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与国外认证的相互承认非常重要。要想在认证接轨,教育体系首先要接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www.Jonkee.com)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五家中科院在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领域水平最高、知名度最大和师资队伍最雄厚的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软件学院充分发挥中科院在IT领域教学、科研、工程等方面的优势,以软件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在职培养为主要培养形式,与国内外软件企业、国家软件产业园区和国外软件教育机构广泛合作,通过社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争取在3-5年内建成以""软件学院""为龙头,以国家级软件园区为依托,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覆盖全国范围的软件高级人员教育培训网络,成为我国软件产业最权威的人才培养基地。五家单位共同组成软件学院的领导班子、共同提供软件学院所需要的授课教师、实习基地和论文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力量开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致力于创办国际一流的软件学院,把办好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建设一流大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优势,积极利用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长期良好合作的
基础,通过对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实用型软件人才。
日前,软件学院已经聘请世界最著名的软件工程管理教学机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知名教授Dr. Raj Reddy担任软件学院名誉院长,Dr. Raj Reddy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教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Reddy作为创始领头人创建了机器人研究所,并担当了1991至1999年度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特别推出的软件工程硕士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国际化标准:课程设计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就业设计国际化/证书颁发国际化(成绩优异者将被推荐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实用化教学:充分以国际/国内软件企业需求为导向/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管理;
个性化管理: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的设计,形成灵活的教学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和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学分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强化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全程化服务:提供教学/实习/就业服务一站式服务体系;
通过上述,培养国际化、复合化、标准化的软件人才,完成学员进入IT行业在国内/国外就业的目的,帮助学员明确人生奋斗目标。
软件学院将时刻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并确立了三个面向原则:
1、面向IT企业:培养软件架构师,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和质量管理工程师。
2、面向大中型企业:培养企业信息化的信息主管、维护主管和维护工程师。
3、面向政府:培养推动电子政务维护主管和维护工程师。
软件学院将通过引进或聘任国际知名教授和研发一线的软件专家授课、建立远程教学系统、建立与国家级软件园和著名软件企业间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合作、采用国际流行的优秀原版教材以及实施电子教案和双语教学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把软件学院的教学质量办成国际上的一流水平。
目前,软件学院已经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等管理机构以及许多知名IT企业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中软公司、神州数码、Sun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中国IT人才基地。
为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近期精心准备了多场的招生咨询会,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